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切花菊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育种方法上,有性杂交育种目前仍是切花菊育种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结合的复合育种途径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还对切花菊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切花菊优良性状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菊花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切花品种之一,在日本每年菊花的消费量始终稳定在20亿枝以上,市场潜力大。我国许多企业开始进行切花菊生产与出口,但由于栽培技术研究滞后,生产技术不规范,致使我国切花菊生产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上。笔者根据多年所从事的切花菊生产实践,经过反复实验,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是一年当中切花菊需求量最大的时节,能在清明节前集中生产切花菊产品,品种选择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京津冀地区采用不加温温室生产清明节切花菊的品种筛选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4.
日本切花菊生产和需求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世界上切花菊主要生产国,占世界切花菊生产量的50%以上,年产切花约20亿支,产值达12亿美元。日本又是切花菊消费大国,每天都要消费几百万支,主要用于葬礼、祭奠、奉供和一些节日用花。据资料显示,由于日本国内生产切花成本过高,用于切花栽培的土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依赖进口的程度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菊花进口的增长幅度较大(表1)。我国是菊花原产国,又是日本的近邻,在菊花生产上有一定优势。一、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在日本鲜切花生产中,1/3是菊花(表2)。日本的切花菊分为三大系列,即单头菊、多头菊和小菊。切…  相似文献   

5.
以市售黄色切花菊为试材,采用室内瓶插的方法,研究了近20种有代表性的切花菊瓶插保鲜液对其瓶插寿命、花径大小和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10和处理16在延长切花菊瓶插寿命方面作用比较明显,处理8在增大切花菊花径和促进植株吸水方面更具优势。综合考虑观赏性、观赏期、环境效益等各方面因素后认为,在选用的保鲜液中,处理8、处理10和处理16是相对较理想的切花菊保鲜液。  相似文献   

6.
<正>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缩根花卉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其花色艳多姿,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 1 切花菊栽培类型及主要栽培品种 切花菊的栽培类型:我国常按自然花期的早晚分为夏菊、秋菊和寒菊三类。切花菊品种要求为:茎杆粗壮挺拔,花色鲜艳,花朵大小适中,耐贮运,耐插性能  相似文献   

7.
孙敏  唐瑜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60-1361,1367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切花菊保鲜过程中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切花菊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可延长切花菊瓶插寿命,增加切花菊的鲜重,增大花径,增加切花的吸水量,减缓pH值上升和花青素含量下降,维持花瓣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和花瓣膜结构的稳定性。各个处理当中以CaCl22 g/L+蔗糖3%+200 mg/L 8-HQS的溶液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夏菊型切花菊的低温促成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菊型切花菊的低温促成栽培试验王福玉柴艳彭慕海(辽宁省林业学校实验苗圃沈阳110101)切花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Tzvel)的生产量,在整个切花生产中最高,达30%左右,是国际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鲜花之一。切花菊一般分为秋...  相似文献   

9.
苗龄对切花菊精云花芽分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苗龄植株短日诱导后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进行观察及切花品质指标测定,研究苗龄对切花菊品种精云花芽分化及切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对切花菊精云花芽分化与品质有显著影响。苗龄越短花芽创始越迟,苗龄为0 d(定植当天短日处理)的植株从成花诱导到花芽创始需18 d,显著长于苗龄为28 d或以上植株成花诱导所需的4 d。苗龄越短,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越长、花期越迟、切花品质越差。4 d是精云对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28 d是达到成熟的成花感受态的苗龄,但要获得高品质切花,苗龄要达到35 d以上才能进行成花诱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白粉虱在南方切花菊上危害日益严重,该虫以成、若虫群集于切花菊下部叶片的背面刺吸汁液,造成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严重影响切花菊的生长发育和鲜切花的质量、产量。此外,白粉虱在切花菊上分泌密露,诱发煤污病,使切花菊观赏价值大大降低。由于该虫有较强的抗  相似文献   

11.
切花菊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主要以常规人工杂交的方法对切花菊新品种进行了选育,采用40个品种菊配成72个组合,获得885株一代杂种单株,从中初选出夏菊72个,国庆菊235个,早秋菊60个,经过复选,共选出切花菊15个品种,其中夏菊3个品种,国庆菊10个品种,早秋菊2个品种。它们均具有植株高,茎秆挺直,花型圆整,花色鲜艳,叶质厚硬,叶色深,生长势强等优良性状。本文并对切花菊新品种选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根部病害为切花菊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连作是导致该类病害高发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切花菊根部病害,比较了多种药剂混合对各种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对切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用65%丙森锌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 kg+55%烯酰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 kg+0.5%阿维菌素颗粒剂8 kg+水溶性硼肥(含硼20.5%)0.2 kg处理后,不仅能有效抑制切花菊根部病害的发生,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切花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切花菊根部病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3.
在冬春季节露地切花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栽培中,采用黑色地膜和反光地膜覆盖菊花垄,分别对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及开花期切花菊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就黑色地膜和反光地膜对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反光地膜对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开花期切花菊的株高、茎粗、花头质量、黄叶数量等主要观赏性状有显著(P<0.05)的提升作用,而黑色地膜则影响不明显.覆盖反光地膜有利于切花菊生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5个常见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布情况,以寻找切花菊自身抗性真菌并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找到了切花菊各部位材料的表面灭菌处理最优方法,发现切花菊内生真菌在分离中出现幼嫩部位内生真菌分离数量明显高于成熟部位,并且根分布最多,叶次之,茎最少。5个切花菊的内生真菌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菌群。5个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不同品种还是存在自己特有的内生真菌,说明切花菊的内生真菌分布有一定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在切花菊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晶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97-15397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切花菊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保鲜剂(B1:3%蔗糖+50mg/LSA;B2:3%蔗糖+100mg/LSA;B3:3%蔗糖+150mg/LSA;CK:3%蔗糖+蒸馏水)处理切花菊,测定各处理切花菊衰老过程中鲜重、水分平衡值、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B2、B3处理切花菊鲜重和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K;B1、B3处理切花菊水分平衡值极显著高于CK;]B1、B2处理切花菊糖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结论]sA可有效减缓切花菊水分、糖和蛋白质损失,保鲜剂B2(3%蔗糖+100mg/LSA)和B3(3%蔗糖+150mg/LSA)的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5个常见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布情况,以寻找切花菊自身抗性真菌并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找到了切花菊各部位材料的表面灭菌处理最优方法,发现切花菊内生真菌在分离中出现幼嫩部位内生真菌分离数量明显高于成熟部位,并且根分布最多,叶次之,茎最少。5个切花菊的内生真菌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菌群。5个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不同品种还是存在自己特有的内生真菌,说明切花菊的内生真菌分布有一定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切花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切花产业的发展,切花保鲜问题日益突出.切花菊保鲜主要涉及花部和叶片保鲜2个方面,国内切花菊保鲜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前预处理和采后保鲜剂配方的研制等方面.综述了多年来切花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后保鲜,已经筛选出21种较为成熟的切花菊保鲜剂,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发切花菊保鲜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适宜贵阳种植的出口切花菊品种,并从菊花育苗、整地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全面介绍了贵阳地区优质切花菊生产的规范化栽培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贵阳地区出口切花菊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菊和兰、梅、竹一起以其各自独具特色的花、姿、色、韵,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菊花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主要以盆栽为主,作为切花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菊花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目前亚洲菊花主要出口日本,截至2006年底,马来西亚切花菊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为65.7%,韩国切花菊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为15%,位居第2位,中国以7.3%位居第3位[1].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2006年开始引种栽培,经过2年的努力,总结出了一套适于贵阳地区优质切花菊生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出口切花菊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胜举 《新农业》2009,(8):34-35
切花菊是四大鲜切花之一,2008年我国出口切花菊产量已达2亿支,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日本、韩国等客商纷纷来我国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生产基地,为我国切花菊生产带来了商机,也为我国切花菊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出口切花菊生产起步较晚,栽培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出口切花菊产品质量差,市场售价低,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