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秆潜蝇是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俗名叫钻心虫、花白穗.成虫是鲜黄色小蝇,幼虫淡黄色,尾端分两个叉.该虫于1996年在我县南院、夏炉两个高山乡稻区发生为害.至2001年已蔓延到中、低山稻区的38个乡(镇).为害作物也从单季稻扩展到连作稻及麦类.调查株(穗)为害率一般在10%~20%,严重的达50%以上,影响了山区杂交稻生产.  相似文献   

2.
罗挺  况敬梅 《农技服务》2007,24(6):72-72,74
介绍了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在水稻制种上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在水稻制种田稻秆潜蝇主要为害早播的亲本,在秧苗3~8叶期主要表现为啃食心叶。防治稻秆潜蝇的药剂应选择强内吸性、药效期较长的农药。  相似文献   

3.
稻秆潜蝇在山区一季稻田,特别是山阴冷浸田中,已成为一种主要害虫,其危害程度已超过了二化螟。稻秆潜蝇以幼虫在稻株茎端生长点附近取食危害水稻,第1代造成稻株心叶扭曲,不能正常生长,或抽出的叶片成“栅栏”破裂状;第2代危害幼穗的枝梗和谷粒,使抽出的稻穗缺枝少粒,成为不勾头  相似文献   

4.
稻秆潜蝇又称稻秆蝇,主要分布于南方稻区,但黑龙江省也有发生,过去危害率较低,由于水稻面积加大,种植年限加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逐年加重之势。稻秆潜蝇除危害水稻外,尚可为害小麦和看麦娘、稗、早熟禾等多种杂草。  相似文献   

5.
稻秆潜蝇发生规律的研究与综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秆潜蝇是中稻区的主要害虫,水稻受害后一般年份产量损失10%左右,重发生年产量损失达20%以上,为了研究稻秆潜蝇在高海拔山区的发生规律,掌握该虫的世代发生史,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综防措施。屏南县良种场于1998年,对该虫的发生规律与综防技术进行专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于1996~1999年,对四川省的洪雅、安县、绵竹等市、县的稻秆潜蝇进行调查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稻秆潜蝇在四川的越冬寄主主要是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虫穗率平均为0.25%;其次为小麦,虫穗率为0.07%。稻秆潜蝇冬季主要在免耕油菜田、小麦田的看麦娘上危害为主,虫穗率平均为0.40%;而马苕田、田边、沟边等处看麦娘杂草上次之,虫穗率为0.06%。用“蜀农”种衣剂与种子的比例1:75、1:50和1:25包衣,平均防效分别为6680%、79.63%和84.67%,其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锐劲特900mL/hm2喷雾和吡虫啉600g/hm^2喷施、1200g/hm^2撒毒土的效果;按种衣剂与种子1:50~1:25的比例处理,防治稻秆潜蝇的效果与剧毒农药呋喃丹相当。经在锦竹、洪雅、眉山、金堂、郫县、天全、江油、安县等25个市、县进行大面积应用示范,均获得了防治稻秆潜蝇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川稻秆潜蝇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199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秆潜蝇在四川水稻上一年发生一代,生活史长达140d,麦田及沟边的看麦娘是其的主要越冬寄主,稻秆潜蝇翻颚茧蜂是越冬蛹的主要寄生性天敌,越冬蛹在次年水稻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开始羽化并产卵,此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稻秆潜蝇属双翅目秆蝇科,别名稻秆蝇、稻钻心虫、双尾虫.该虫近几年来在山区、丘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暴发成灾,严重的田块超过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农民称该虫危害状况是:"远看是稻谷,近看只半头(稻穗受害后只有半头穗),虫义看不见,产量减几成."该虫只危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稻秆潜蝇在永顺县水稻上频繁重发,所造成的损失居水稻所有害虫之首.永顺县稻秆潜蝇重发与当地地理、气候、品种抗性以及栽培管理等诸因素有关.采取推广油菜田、绿肥田除草.选用抗性品种,旱育秧、薄膜育秧、健身栽培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技术,可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田间看到水稻叶片上有长条形小孔洞,纵裂、破碎成"栅栏"状,稻穗短小白色、残缺不全,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很多人都认为是水稻品种有问题或农药药害所致,实际上是稻秆潜蝇危害所致,近几年该虫在湖南省内发生呈上升的趋势,尤其在丘陵稻区危害严重。稻秆潜蝇属双翅目、秆蝇科,别名为稻秆蝇、稻钻心虫、双尾虫,国内分布于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过去为次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皖南山区稻秆潜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稻秆潜蝇为中国南方山区和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2000—2005年的调查试验研究,初步探明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规律、影响因子与为害损失,研究提出了以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秧田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危害率1%以上,大田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危害率3%~5%的防治指标;明确稻秆潜蝇卵为均匀分布,幼虫为聚集型分布,建立了序贯抽样、简易“查定”和GI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了包括数据库管理、逐步回归预测、种群动态模拟的计算机系统;改进稻秆潜蝇测报办法,提出“狠治一代压基数,巧治二代保丰收”的防治新策略及其适用的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技术,初步形成适于中国南方特点的水稻稻秆潜蝇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稻秆潜蝇又叫钻心蝇,属双翅目,黄潜蝇科。近年广东、云南、湖南等省南方山区水稻上为害严重,浙江南部山区单季杂交稻种植区,稻秆潜蝇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重。一、主要为害症状稻秆潜蝇幼虫营钻蛀生活,取食水稻的心叶和幼穗。水稻苗期受害,抽出的叶子纵裂破碎,严重时呈枯心苗;孕穗期受害,抽  相似文献   

14.
隆回县稻秆潜蝇发生与防治的初步观察孟妮,刘祝龙,萧玉奇(湖南省隆回县植保站422200)隆回县地处湘西南丘陵山区,海拔最高1780m,最低230m。水稻栽培自北向南分为中稻一熟区、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双季稻区,常年种植中稻13333.33hm2,双季稻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邵东县16 a来稻秆潜蝇发生情况、田间调查和气象记载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即年度偶偏重发生、山冲田发生量大、青嫩稻田发生量大、6月下旬~7月上旬卵孵盛期雨日多的年份发生重、偏施或迟施氮肥的田发生量大和中稻田发生量大等;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即对稻秆潜蝇越冬场所除草施药,减少冬后虫源;增施磷、钾肥,控制幼虫为害;选用对口农药等,可以有效控制稻秆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6.
稻秆潜蝇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重要虫害,国内和国外均有分布,在海拨较低的双季稻区,发生量呈增大趋势。为了降低该害虫对水稻等大田作物的危害,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综合防治方法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水稻潜叶蝇是本地区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通过对不同剂量的0.5%大印乳油防治水稻潜叶蝇效果研究,分析了0.5%大印乳油的防治效果,为水稻潜叶蝇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对危害水稻稻秆潜蝇生活史和习性的观察,初步掌握了其危害规律及水稻的被害症状与损失情况。并经多年摸索,总结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使用3%克百威颗粒剂防治稻秆潜蝇,剂量在30kg/hm2为宜,其防效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地区板蓝根潜叶蝇有豌豆潜叶蝇和美洲斑潜蝇两种,以豌豆潜叶蝇危害为重.豌豆潜叶蝇1年在板蓝根上完成4代;美洲斑潜蝇1年在美洲板蓝根上完成5代.均以蛹在被害叶片组织内越冬.该类害虫在气温凉爽的山区发生较重.受潜叶蝇危害,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证明0.6%海正灵EC1000X、1.8%阿维菌素WPS3000X、1.8%阿巴丁EC2000X、48%乐斯苯EC1000X、1.8%爱福丁EC2000X对板蓝根潜叶蝇防治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