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技术角度看,保护性耕作与保护性种植结构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提并论。之所以把它们放到一起,完全是出于“保护性”这个共同基点。众所周知,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锄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其明显特征是,既保护和改善了作物生长的立地条件,也保护和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周边环境--当然,也保护和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言之,保护性耕作的可贵之处在于以“保护性”作为农业节本增效的前提而存在。现在,笔者把这个可贵之处和基本特征移植到种植…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利用收获机械或还田机械将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免耕播种,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耕作技术.阐述了发展保护性耕作对于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所具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从1992年寿阳县被确定为中国一澳大利亚国际合作项目春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区以来,历经10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实现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秸秆焚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总结农业部实施保护性耕作五年来的基本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改善环境、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农业部实施保护性耕作五年来的基本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改善环境、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农田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保护性耕作具有遏制沙尘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的效果、是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7月17日,在农七师召开了兵团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场会。兵团推广保护性耕作始于2004年。几年来,兵团已实施保护性耕作5453hm^2,新增各类保护性耕机具62台套,项目区作物平均增产8%,平均每公顷节本增效450元,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改革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性能、增肥地力、蓄水保墒、抑制沙尘暴、节本增效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济宁市自2007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至2009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4.15万hm2.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善举良策,须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