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青海东部农业区北部,全县有天然草地15.84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地14.65万公顷[1],2007年调查统计:产草量平均只有3 967.3kg/m2,草地植被盖度为55%~65%;累计建成围栏草地4万公顷,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平均5 310 kg/hm2,饲草料种植面积年保持在0.37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业部草地资源新标准,2009年通过对共和县12个乡草地牧草产量的调查,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20.94万公顷,平均产草量为3 238.20kg/hm2,天然草地实际栽畜量为231.60万个羊单位,与理论栽畜量相比,饲草资源尚有盈余.  相似文献   

4.
祁连县草地牧草生产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县天然草地生产力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84.9×104hm2,平均产草量为2515.10kg/hm2,其中冬春草地平均产草量2720.00kg/hm2,夏秋草地平均产草量2310.00kg/hm2。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为144.04万个羊单位,与理论载畜量相比,冬春草地超载24.64万个羊单位,夏秋草地略有盈余。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利用、保护和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北坡草地资源及退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草地定期监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北麓草地资源及其退化草地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祁连山北麓现有草地面积433.00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91.00万hm2,草地鲜草总产量565.10万t;退化草地面积达332.00万hm2,其中沙化型退化草地27.22万hm2,病虫害型退化草地58.38万hm2,鼠兔害型退化草地49.30万hm2,毒草害型退化草地42.50万hm2,盐渍化型退化草地5.67万hm2,分别占研究区草地面积的6.29%、13.55%、11.44%、9.86%和1.32%。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业部草地资源新标准,2005年通过对共和县12个乡草地牧草产量的调查,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06.9万hm2,平均产草量(干草)1566.69kg/hm2,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179.49万羊单位,与理论载畜量相比,饲草资源尚有盈余。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面监测方法,2007~2010年对福泉市天然草地的龙昌、藜山、高石实行4年的草层高度、盖度以及产量3个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牧草的草层平均盖度为90.55%,平均高度为36.15cm;平均鲜草产量6 813.25 kg/hm2,牧草风干产量为3 844.95 kg/hm2;可食牧草鲜重、风干重分别为5 560.48 kg/hm2、3 014.54 kg/hm2,年可产鲜草8 730kg/hm2,根据监测结果和福泉市人工草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加快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朱广铎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4):109-109,112
1基本条件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形地貌复杂,平均海拔2 933m,总土地面积20.05万hm2,其中有天然草场5.42万hm2,人工草地1.1万公顷,林地6.67万hm2,可利用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地和林地面积大。年平均气温3.2℃,平均无霜期140d,年降水量525.7mm,年平均日照数为2 421.1h,日照百分率为55%,光照充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9.
白音  姜永 《内蒙古草业》2007,19(2):62-64
本文重点分析了1963~2004年间赤峰地区天然草地生态演变状况,其中草地总面积减少242.83万hm2(33.92%),可利用面积减少164.65万hm2(27.51%),单位面积干草产量减产367.05kg/hm2(48.99%),牲畜存栏数纯增346.7万绵羊单位(39.5%)。2004年末实有存栏数与当年的理论载畜量相比,草地超载920.32万绵羊单位等增减动态变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1 草产业发展现状 1.1 牧草生产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草地面积26.033万hm2,其中天然草场18.5万hm2(可利用面积16.4万hm2);人工草地11.58万hm2,人工草地中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7.53万hm2,占65.1%,多年生牧草中紫花苜蓿保留面积7.32万hm2,占97.1%,紫花苜蓿中陇东紫花苜蓿占62.5%,阿尔冈金占32.3%,其它占5.2%;一年生牧草种植4.05万hm2,占34.9%.建成千亩以上规模种草点101个,规模种草1.07万hm2.年牧草产量(折干草)约160万t,其中天然草场产量约30万t,人工草地产量约130万t.目前全市紫化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为泾川县(1.47万hm2),其次为崇信县(1.34万hm2),其它依次为:静宁县1.17万hm2、崆峒区1.09万hm2、灵台县0.95万hm2、华亭县0.65万hm2、庄浪县0.64万hm2.  相似文献   

11.
李成保 《青海草业》2012,21(2):44-46
经调查,兴海县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31%。其中,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为1.14×104hm2,中度退化草地8.8×104hm2,轻度退化草地10.97×104hm2;草地退化使草地产草量从1982年的2760kg/hm2下降到2002年的1575kg/hm2,下降了42%;掠夺式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蔓延、“四滥”不禁及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依法治草,加强草地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地,加强教育等措施保护草地。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青海省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青海省都兰县2006—2010年对低地草甸、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5类天然草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2007—2009年该县可利用草地面积逐年减少,分别减少4.48万、7.29万、10.24万hm2;各类型草地可食鲜草产量降低,每公顷草地鲜草产量下降幅度达170~342kg;草地超载过牧,且逐年加重,2006—2010年全县草地分别超载2.47万、20.41万、26.13万、23.18万、8.02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已遭破坏,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生立 《青海草业》2005,14(3):51-55
利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对都兰县天然草地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天然草地212.66×104hm2,有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高寒沼泽、灌丛草甸、疏林类草场等共十二大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其中,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104hm2,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0.03×104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533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104hm2,可载畜140.94万羊单位。草地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不足和鼠害,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夏、秋草场分配不合理,有的放牧过度,有的利用不足。提出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同仁县天然草地产草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莲香 《青海草业》2004,13(4):42-45
根据农业部草地资源监测新标准,2004年对同仁县草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草地可食鲜草产量为3065.80kg/hm2,超载7.40万只羊单位,超载率为24.1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0.8hm2/牛和1.2hm2/牛)科尔沁肉牛的日增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对草地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分别是0.4418kg和0.4482kg);高放牧强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分别是0.5525kg/hm2·d和0.3735kg/hm2·d),但对草地的持续生产不利,导致草群中禾草比例下降而杂草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草地产量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基于110个样地、99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河北省草地产草量进行了监测估算,结果表明,1)2005-2007年河北省鲜草年均产量为62 254 697.81 t,平均单产为13 134.57 kg/hm2;干草年均产量为19 438 911.94 t,平均单产为4 101.24 kg/hm2。2)2005-2007年各类草地干草平均单产: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沼泽草地(3 376.13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草地、暖性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干草产量分别占全省草地产量的56.04%,20.85%和18.13%,是河北省草地产量主体。3)2005-2007河北各地市草地干草单产:沧州7 134.40 kg/hm2>保定6 981.15 kg/hm2>承德4 850.26 kg/hm2>石家庄4 677.78 kg/hm2>邯郸2 802.83 kg/hm2>张家口2 519.58 kg/hm2>邢台2 436.47 kg/hm2>秦皇岛2 227.55 kg/hm2>唐山1 984.14 kg/hm2。承德、张家口、保定3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草地干草产量的84.44%,其他6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干草产量的15.56%。4)2005-2007年河北省草地干草年均单产与1979-1984年草地年均干草单产相比,干草单产下降36.49%,明显减产,草地干草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46%。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沼泽草地、低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等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属于严重减产,暖性灌丛草、暖性草丛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为明显减产。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91.96%,其中,严重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1.92%,另有8.04%的草地产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常规路线调查、求积仪法,对雅安市雨城区老板山北坡草地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老板山北坡草地为热性灌草丛类一多年生豆科草组一白三叶型;草地现有面积6.63hm2,可利用草地面积5.97hm2;全年产草量38384kg/hm2,全年可利用牧草量19192kg/hm2;可栽畜39.80个羊单位;为老板山北坡的利用提供基本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才红梅 《青海草业》2011,20(1):49-52
为了实现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地,走生态畜牧业之路,对八里河滩村天然草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村草地共有14个草地型,平均鲜草产量为2658.9kg/hm2,可食产量为2503.95kg/hm2.其中以芨芨草、盐爪爪型最高,红砂型最低.理论载畜量为12763羊单位,本年度超载7234羊单位,超载率为45.34%;按正常...  相似文献   

20.
<正> 木里县拥有天然草地37.5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0.25万公顷。但因长期超载过牧,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致使草地鼠害十分猖獗。2001年鼠害发生面积达29.18万公顷,危害面积20.85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0%,损失牧草鲜草近6亿千克。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充分发挥草地生产力,2001年以来,木里县先后开展了高山草甸草地无鼠害示范区建设,并在建设区内综合配套了草地围栏,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