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结缕草愈伤组织为试材,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辅以辐照、愈伤组织状态、共培养条件及负压处理等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转化频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Gy的辐照剂量利于提高转化频率;1-2个月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全光照的共培养条件下转化频率高于16/8h光照培养和暗培养条件下转化频率;农杆菌与愈伤组织混合培养时给予适当的负压条件可提高愈伤组织转化频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籼稻红莲型保持系粤泰B(YTB)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频率和遗传转化效率,利用培养基种类、菌液浓度、侵染方法、共培养方法、愈伤组织干燥处理方法、筛选剂浓度等6个方面设计农杆菌不同的培养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LB和YEB培养基都可以作为农杆菌的培养方法;真空负压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转化率;共培养时在共培养基上加滤纸有利于后续的除菌工作,能够提高转化效率;愈伤组织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转化效率;适宜的潮霉素浓度在40~50 mg/L之间;采用V型筛选的方法,可以使转基因植株的阳性率有所提高。总之,通过对农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能有效地提高农杆菌介导的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农杆菌液体振荡培养2h后,当农杆菌开始分裂时,及时加入抗性选择剂,有助于抗性基因的充分表达。②经4℃条件下预处理2个月的小麦愈伤组织,通过在农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及共培养基中都加入AS处理后,显著提高了遗传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4种玉米基因型的农杆菌转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的农杆菌培养液、侵染液、共培养培养基和筛选培养基等技术体系,对4个玉米基因型Hi-Ⅱ、H99、国内2个优良自交系R18-599和齐319的新鲜幼胚、预培养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农杆菌转化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共培养方式对农杆菌侵染不同玉米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Hi-Ⅱ新鲜幼胚在固体培养基上共培养和滤纸上共培养后GUS基因瞬间表达率分别为83.7%和4.4%,前法优于后法;Hi-Ⅱ新鲜幼胚、预培养3 d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侵染后GUS基因瞬间表达率分别为83.7%和12.1%,新鲜幼胚比预培养的幼胚愈伤组织更适合于农杆菌转化。用上述优化的条件对另外3个不同基因型的2种不同外植体H99、齐319(新鲜幼胚)和R18-599(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共培养3 d后的GUS基因瞬间表达率分别为65.2%、52.6%和58%,表明该转化体系适合于上述4种基因型的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此外农杆菌侵染Hi-Ⅱ新鲜幼胚后经在含巴龙霉素25~100 mg L-1培养基上3轮选择后,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为2.4%,近似反映了本研究的遗传转化率。其他3个基因型的抗性愈伤也正在筛选中。结果初步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可能对4种基因型均适用。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东北春玉米自交系7922、340、78599、921及美国杂交种H99等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CryIA.)基因,研究菌液预处理、愈伤组织状态、侵染培养基、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频率的影响。根据转化愈伤组织的除草剂(Basta)抗性筛选结果评估转化率,表明继代培养3 ̄5d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5d的7922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46.6%;不同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率存在差异,H99的抗性愈伤组织率为34.57%,7922为26.27%、340为21.36%、78599和921抗性愈伤组织率仅为8.02%和6.78%。基因型间差异显著;浸染培养基中加入(AS100 ̄200mg/L)抗性愈伤转化率明显提高;菌液浓度OD6000.5 ̄0.6、侵染时间5 ̄10min、共培养时间3d最佳。  相似文献   

6.
NaCl筛选法是培养无标记耐盐转基因水稻的有效方法。以中华11、秀水11、春江06这3个粳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为材料,以SKC1为目标基因,研究NaCl筛选条件下,热激与液体共培养对农杆菌介导耐盐基因转化水稻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热激处理和液体共培养都能提高耐盐基因对水稻的转化率,其中,热激处理最高转化提高率达到46.2%,液体共培养后最高转化提高率达到60.7%。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自交系丹黄25为试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淀粉分支酶SBEIIb基因转入玉米中,探讨了农杆菌介导玉米愈伤组织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经过9d的继代,菌液中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10 mg/L,侵染时间为20 min,共培养60 h为最佳转化条件.获得的4株再生植株经PCR分析鉴定,其中3株表现阳性,证...  相似文献   

8.
以农杆菌介导的反义POT32基因对纯合四倍体马铃薯不同外植体类型进行遗传转化,发现叶片预培养2d,侵染10min,共培养3d所得的抗性愈伤组织频率最高,污染频率最低。茎段预培养2~3d,侵染8min,共培养2d能够获得较高的抗性愈伤组织频率和较低的茎外植体污染率。试管微型薯在农杆菌工程菌侵染10min时获得高达52.8%的抗性愈伤组织频率。另外,1mg/LNAA 5mg/LGA3 2mg/LZT的激素配比能够有效促进不定芽分化并提高转化频率,其不定芽及转化频率分别为12.5%和8.3%。对块茎褐化的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块茎的褐变强度和PPO活性明显低于对照(未转基因品种),且PPO活性与褐变强度及褐变指数呈正相关(r1=0.8244**,r3=0.7524*)。损伤后的转基因块茎的褐化出现时间及褐化指数明显迟于及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抗旱性较强的转基因苜蓿植株,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2号作为基因转化受体,通过对外植体选择、菌液浓度、选择压确定、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沙冬青脱水素基因通过农杆菌的介导,转化到中苜2号中。试验结果显示,子叶和下胚轴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可达100%;获得抗性愈伤组织与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最佳筛选浓度为25 mg/L;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以5 d为最佳。试验共获得126株T0抗性株,PCR检测30株表现为阳性,表明脱水素基因已转入受体植株中。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406-6412
虫害一直是制约农林作物高产、优产和稳产的重要因素,开展植物抗虫性研究具有关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使用农杆菌介导法,以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农杆菌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对桃叶卫矛叶片愈伤组织转化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并在建立的最佳转化体系下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基因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 SCK基因导入桃叶卫矛中,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化植株。结果显示,在侵染菌液OD_(600)=0.5~0.6,侵染时间30 min,共培养5 d的条件下,桃叶卫矛叶片愈伤组织的转化效率最好,经PCR鉴定检测后,在23株抗性植株中有10株同时检测到两个抗虫基因的表达,证明外源抗虫基因已导入桃叶卫矛基因组中。本研究将为卫矛科植物的抗虫性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TTPC对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设定3个TTPC浓度梯度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 TTPC(处理96 h)对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及鲤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中水温、盐度、pH、DO、COD、NO-2-N与TTPC浓度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透明度、NH3-N、TN、PO3-4-P和TP与TTPC浓度之间则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摘 要:世界上酸性土壤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施用石灰是一项传统而有效的酸性土壤改良措施,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Al和其它重金属对作物的毒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研究的一些新近进展,并讨论了施用石灰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油菜素内酯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发芽期浸种和幼苗期喷施试验,分别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不同处理对黄瓜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油菜素内酯可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促进胚根伸长和侧根发生,其中以0.1 mg/kg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为显著.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也有差异.在幼苗期试验中喷施油菜素内酯,有利于幼苗生长,0.01 mg/kg浓度喷施的效果最为显著,促进了幼苗的营养生长,提高了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和壮苗指标也有所增加,对培育壮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蛋糕的食用安全性,选用3种生物源保鲜剂(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来延长蛋糕的保质期。以戚风蛋糕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单独使用时的保鲜效果,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3种防腐剂共同使用时的最佳使用量,并与蛋糕中常用的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做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时,纳他霉素、ε-聚赖氨酸可显著降低蛋糕的霉菌总数,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可显著降低蛋糕的菌落总数;三者共同使用时的最佳用量为:加入0.106 g/kg ε-聚赖氨酸,外喷0.108 g/L乳酸链球菌素、0.114 g/L纳他霉素。三者配合使用,可显著延长蛋糕保质期,使蛋糕在37℃下的保质期由原来的2 d延长至5 d,效果优于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该研究为生物源保鲜剂在蛋糕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为蛋糕的防腐保鲜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免耕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方法,目前已在中国南方稻区和其它许多国家得到应用和推广。在此,综述了免耕对稻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在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玉簪品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6个不同耐热性玉簪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其电导率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上升与其耐热性呈负相关,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上述生理指标均可作为玉簪品种耐热性筛选指标,也为其它园林植物的耐热筛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钾营养对水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培养研究钾营养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当提高营养液中K的浓度,能明显促进棉花生长,其株高、叶面积均增高、增大;棉花株高的生长呈“S”形曲线生长即初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直至稳定生长,棉花主茎平均日增长量呈单峰曲线动态变化。充足的K营养也促进了棉花根系的发育,提高了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但品种的不同,其表现也不同,新陆早13的低钾处理优于高钾和对照处理,中棉36随K浓度增加表现更优。与此同时提高营养液中K的水平,也能明显提高叶片中chla、chlb和叶绿素含量,但K过高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本试验的两个品种在此范围内表现一致,低钾处理>高钾处理>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对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茶多酚分别添加到3种不同凝固剂生产的豆腐中,考察茶多酚对各种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3种豆腐的凝胶强度均有所增加,持水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茶多酚的添加对豆腐凝胶的pH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份稳定的小麦品系进行了太空诱变处理,SP1在生长上受到一定抑制;SP2产生了广谱性分离;SP3各性状已基本稳定,从中选到4个性状优良的品系,这一结果表明,太空诱变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