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我县金沟公社王庄大队林场,有13户,61人,28个整半劳力,共有耕地面积105亩,其中桑园40亩(每亩490株),农田65亩。近几年来,由于不断完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干部、群众管桑、养蚕积极性,13户社员户户承包桑田,蚕茧年年增产。今年蚕茧总产达10231.8斤,比去年7330斤增长了39.5%,蚕茧收入18163元,比去年13153元增长了38%,亩平蚕茧255.7斤,收入454元,户平蚕茧787斤,收入1397.15元,劳平蚕茧365斤,收入648.6元,13户承包中有10户蚕茧收入超千元,出席了县召开的两户(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蚕桑总收入达21563  相似文献   

2.
<正> 丹棱县杨场镇徐坝村,有468户,人口1921人,94年桑园面积达1020亩,94年发种3200张,产茧2000担,蚕桑总收入209万元,户乎养蚕6.5张,产茧4.27担,收入4500元,人平养蚕1.6张,人平产茧1担以上,收入超千元,其中的徐坝二组,有农户45户,人口 180人,94年养蚕560张,单张产茧38公斤以上,产茧425  相似文献   

3.
<正> 西昌市兴胜乡德胜村在该乡东测,与喜德县李子乡接壤,是无水源保证的贫瘠地水稻亩产700市左右,玉米亩产300市左右,无工付业,收入低,属乡内贫困村。 为改变贫困面貌,八十年代起,利用无水源保证的旱地低产田栽桑,到1994年全村435户中,有405户已栽桑1300亩,户均3.33亩其中320户,有投产桑850亩,产茧1250担,产值82万元。户均投产桑2.65亩,产茧3.9担,产值2570元。亩产茧1.47担,产值970元。全村11个组2个组超10万(九组18万居全村之首)2个组9万以上,2个组超5万,余均超万元,有30亩桑园产茧超4担。年蚕桑收入上千元221户。其中超五千不足万元的25户,超万元10户。2户产茧一吨以上。  相似文献   

4.
一、产茧量最多的市,嘉兴市566557担,产茧量最多的县(区),湖州市郊区286232担;产茧量多的乡,嘉兴市海宁县周镇乡17628担;产茧量最多的村,海宁县钱塘江荆山村4157.22担;产茧量最多的蚕桑重点户、安吉县白水湾乡方明浩户,产茧58.46担,茧款收入12130.8元.  相似文献   

5.
我县的蚕茧商品生产,继1983年增产丰收的基础上,1984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蚕桑生产发展迅速,83年全县桑园5987.8亩,产茧9079担,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6870.6亩,养蚕35870张,产茧13930担.比83年增长53.4%,实现了产茧超万担,并且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全县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41户,收入万元的有4个村.蚕桑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我们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肖湾村一组农民李祥海,这两年,他通过把鸡粪糖化后喂鱼取得较好效果。1997年,他所承包的7.8亩水面用此法养鱼获收入5万多元,比未用前的1995年增加收入7000余元。李祥海在养鱼时发现,用鸡粪喂鱼成本低,因鸡吃进饲料后不能完全消化...  相似文献   

7.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南海县官窑镇有一个小型水库,水面约有400亩,以前该水库除灌溉农田外还养鱼。出于该水库水深和面积大,饲料不足,因而鱼产量很低,养鱼的年收入约为8000元,平均每亩20元。1987年该水库由当地村民邓某等人合股承包,每年交租1万元。承包后,在岸边养鸭,库中养鱼,鸭粪落水喂鱼,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扣除水库租金和捉鱼人员的工资支出,单养鱼一项就获纯利36000多元,养鸭盈利达10万多元,两项合计,获纯利13万多元。他们的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9.
岗美华侨农场四队职工林长发,是蚕桑生产的专业户,全家四口人,两个劳动力。一九八三年冬承包荒田十二亩,当年冬和次年春种上了新桑,加上原承包的二亩旧桑,共有桑园面积14亩。去年全年养蚕93张,产茧四千九百七十斤,收入茧款一万一千八百三十九元七角六分,平均亩桑产值八百四十五元六角九分,亩产鲜茧三百五十五斤,单张产值一百二十七元三角。他还承包三亩鱼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上饶县石人乡杉树行政村过去是一个老区特困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开发蚕桑生产,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该村白沙自然村11户农民,自1986年承包了白沙蚕场45亩桑园以来,到1989年累计养蚕301张,生产蚕茧214.1担,茧款收入11万余元,扣除生产成本后,净收入7.72万元,户平净收入7019元。  相似文献   

12.
<正> 石泉县池河镇顺风村一组,有5亩河滩地无干密植桑园(亩栽600株),1982年秋承包给吴喜明等五户农民经营,每户一亩,一定五年不变。由于承包户精心管培,桑树枝繁叶茂,产叶量倍增。1983年五户养蚕18张,产茧1237.8斤,平均亩产茧247.6斤。1984年养蚕22张,产茧1338斤,平均亩产茧267斤,亩产茧值354元,加上桑条、蚕沙等,亩桑收入达400余元。其中吴喜明承包的一亩桑园,产茧310斤,蚕桑总收入450多元。他们经营的主要特点是: ①舍得投工、投资。在桑园管理上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 黔江县石会区石会乡官后村2组胡月林,通过承包土地,92年秋开始栽桑,94年桑园面积达40余亩,其中成片桑园19.5亩,聘用6人管桑养蚕,并建有专用小蚕房2间,专用大蚕房6间,94年养蚕67张,产茧47担,蚕茧收入达2.4万元,全家3口人,人平养蚕收入达8000元。另外共育小蚕收入1000元,加上收玉米1.1万  相似文献   

14.
<正> 邛崃市牟礼镇8村1994年养蚕1684张,产茧58941公斤(1178担),收入103.5万元,其中:452亩河滩桑园亩平产茧130公斤、收入2289元,201户养蚕其户平均收入5149元。他们在平原河滩开发,梦幻变成现实,一个平坝村蚕茧过千担、收入超百万元,使穷村变成了富村。 牟礼镇8村,地处平坝,河流三面环绕,人均耕地4分2厘,连年遭受洪患,耕地锐减,荒滩一片,人均500多斤口粮,是个贫困村。村长赵宗明面对拮据境况,1989年组织村民开河滩栽桑、养蚕致富。当时率领村组干部20名  相似文献   

15.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16.
我村共有人口3264人,663户,总耕地5647亩,其中水田2500亩,人少地多.村委会根据本村的自然条件,在种好粮食、甘蔗生产的同时,83年试种桑园6亩,养蚕取得成功.84年扩大到162.5亩,85年又扩大到420亩,养蚕1747.5张,其中小蚕共育712张,占44.1%,产茧达45.5吨(910担),比84年增加20吨(400担),平均张产茧25.6公斤,总收入达148000元,平均亩产350元,平均张产值84元,全村养收入超千元的有11户.蚕桑生产的发展,对改变我村的贫困落后面貌,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的养蚕业发展较快,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萧山县盈丰乡新北迁户组有农户14户,桑园31亩。近几年来,在邻近乡村毁桑较严重的情况下,该组不仅未毁桑,还从外村承包3.45亩桑园,蚕茧连年稳产高产,1986年全年饲养蚕种147盒,产茧4964公斤,茧款收入21135元,平均每户产茧354.5公斤,茧款收入户均1509.6元. 该组蚕桑生产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除科学培桑外,在养蚕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每户  相似文献   

18.
<正> 罗伯如家佳乐山市中区凌云乡燕子村3社,全家3人,是1980年从税务部门退休回农村的干部。他家承包集体耕地2.97亩(田2.27亩,土0.7亩),水源奇缺、土质瘦薄、耕作艰苦,按照自己的劳力和技能与家人共议,坚定走蚕桑致富并带动群众致富之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81年栽桑0.1亩,1982年栽桑0.71亩,1983年栽桑0.67亩,1984年栽桑0.1亩,1985年栽桑0.72亩,5年共栽桑2.3亩,1400株,芽接良桑0.87亩,带根嫁接栽良桑1.43亩,实现良桑化。养蚕除了自产桑叶外,把本社周围自产桑叶卖起来,由于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养蚕,养蚕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和群众学习的榜样。1981年利用自留地桑叶养蚕0.15张,产茧4.85公斤,收入17元。1982年到1990年9年间,共养蚕85.7张,产蚕茧3660.8公斤,收入22215元,张平单产42.7公斤,259.22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20.
赖贞祥     
<正> 系井研县纯复乡,罗心村蚕桑重点户,全家三人,两个半劳力,承包田3亩,土2.5亩。1983年起他坚定走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道路,共发展小桑园3.5亩,四边桑1200株,共有桑8200多株。由于突出效益狠抓管理,1986年全家三季养蚕17张,产茧637公斤,茧款收入2269.56元,共育小蚕55张收入274.50元,桑园间种收入170元,其他蚕桑收入164元,总计蚕桑收入2878.56元,全家人平959.52元,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