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 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 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预测,为甘蔗生产中合理使用甘蔗残体、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提高土壤肥力及甘蔗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将有机物料与土混合埋于新植蔗行间,埋置后1年后取样测定有机物料碳的残留量,确定土壤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并根据Jenny数学模型公式Ct=A/K-(A/K-C0)e-kt,对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进行预测。【结果】蔗叶、蔗根、蔗头、滤泥、酒精废液腐殖化系数分别为0.39、0.46、0.20、0.15与0.07;要保持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在21.19 g/kg,每年需向土壤施入稳定有机质2004.0 kg/ha,即需要蔗根4356.5 kg/ha(干重),5138.5 kg/ha蔗叶(干重)、10020.0 kg/ha蔗头(干重)、13360.0 kg/ha滤泥(干重)、28628.6 kg/ha酒精发酵液(固形物);要稳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时间越长,每年投入的有机质量越少,反之则越多。【结论】循环利用甘蔗糖业中的蔗叶、糖厂滤泥、糖厂酒精废液等有机物料,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硅钙磷肥和有机肥对甘蔗生长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为改善蔗区土壤酸化状况及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作甘蔗的酸化蔗地,设6个处理,即处理A(对照,只施用氮、钾肥)及在处理A基础上配施不同组合硅钙磷肥和有机肥的5个处理,处理B(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225 kg/ha)、处理C(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300 kg/ha)、处理D(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225 kg/ha)、处理E(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300 kg/ha)、处理F(处理B+有机肥7500 kg/ha),测定甘蔗出苗率等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及锤度,取样测定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甘蔗分蘖、株高、有效茎及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其中处理E和处理F增产率分别为23.06%和22.53%。在硅钙磷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后对甘蔗蔗茎中氮、钾养分积累效果影响显著,但对磷养分积累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当季土壤pH相比对照提高了0.11~0.38,但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施用氮、钾肥的基础上配施硅钙肥及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盐基离子数量,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有效减缓土壤酸化进程。施用SiO2450 kg/ha、CaO 300 kg/ha和P2O5225 kg/ha并配施有机肥7500 kg/ha,能促进蔗茎氮、钾养分的积累,同时在甘蔗增产及减缓土壤酸化方面也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有机碳肥对糖料蔗生长、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有机碳肥在糖料甘蔗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不同肥料处理,分别为施用1800 kg/ha有机碳肥(处理A)、施用1800 kg/ha碳基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B)、施用900 kg/ha有机碳肥+1800 kg...  相似文献   

5.
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适合广西蔗区生产的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体系,为实现糖料蔗的高产优质目标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蔗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蔗区土壤养分及水分系统研究法对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的参数进行探索,对历时15年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广西蔗区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春秋季干旱及缺水制约着糖料蔗生产;蔗区土壤饱和持水量38%~61%,土壤永久凋萎点2%~21%,土壤田间持水量6%~42%,土壤有效水含量4%~22%.甘蔗需水量1075.0~1231.0mm,日需水量3.6~5.9 mm,日耗水强度4.0~6.0 mm.不同生长阶段甘蔗吸收氮、磷、钾量和节水灌溉肥料浓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考虑甘蔗产量质量、降雨时空、灌溉量等因素,优选出节水灌溉肥料水平为:苗期0.10%~0.20%,分蘖期灌0.20%~0.30%,伸长(拔节)期0.20%~0.30%,成熟期灌溉停止施肥.经实际生产证实,不同灌溉方式中以滴灌甘蔗对水分和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0.01%、51.32%、30.21%和52.11%;滴灌区采用减量施肥(N210.00 kg/ha+P2O5 75.00 kg/ha+K2O 210.00 kg/ha)能实现糖料蔗的高产优质目标.[结论]广西蔗区生产的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模式为早春土壤湿润促苗,中期灌溉施肥偶合,后期灌溉防蔗早衰.即甘蔗灌溉频次9次(春季2次、分蘖期2次、伸长期3次、成熟期2次),灌溉总量900.0~1425.0m3/ha,每次灌溉量60.0~90.0m3/ha,用水关键节点在春秋季;轻质土壤的滴灌间隔9~12 d,黏壤土的滴灌间隔12~17 d;灌溉肥料水平为甘蔗苗期0.10%~0.20%、分蘖期0.20%~0.30%、伸长(拔节)期0.20%~0.30%、成熟期灌溉不施肥;以氮、钾肥为主(N∶K2O=1∶1.6).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 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 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 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桂青贮一号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旨在为桂青贮一号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肥料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进行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分小区收获并考种。【结果】A4处理(375.0 kg/ha复合肥+尿素489.1 kg/ha+钙镁磷肥441.2 kg/ha+氯化钾375.0 kg/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623.5 kg/ha,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B4处理(69000株/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058.5 kg/ha;相同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桂青贮一号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时,桂青贮一号玉米的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结论】桂青贮一号玉米种植密度度为69000株/ha,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375.0 kg复合肥作底肥,追肥每公顷施尿素391.3~489.1 kg+钙镁磷肥352.9~441.2 kg+氯化钾300.0~375.0 kg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摸清桂青贮一号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旨在为桂青贮一号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肥料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进行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分小区收获并考种。【结果】A4处理(375.0kg/ha复合肥+尿素489.1kg/ha+钙镁磷肥441.2kg/ha+氯化钾375.0kg/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623.5kg/ha,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4处理(69000株/ha)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058.5kg/ha;相同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桂青贮一号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时,桂青贮一号玉米的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后又呈下降趋势。【结论】桂青贮一号玉米种植密度度为69000株/ha,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375.0kg复合肥作底肥,追肥每公顷施尿素391.3~489.1kg+钙镁磷肥352.9~441.2kg+氯化钾300.0~375.0kg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铜对土壤酶和碱解氮及甘蔗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 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 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 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 269.15 mg/kg或蔗茎Cu7.82 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南宁市气候灾害空间分布及甘蔗的生理生态指标需求,借助HJ-1 CCD卫星遥感图像、基础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南宁市甘蔗气候产量预测模型,对南宁市甘蔗总产量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南宁市蔗区分布受干旱灾害影响范围较广,2010年处于重度干旱区域内的甘蔗种植面积为346.20 km2,占总蔗区的18.88%;受霜冻灾害影响面积较为局限,处于重度霜冻影响下的蔗区面积仅为67.1 km2,占总蔗区的3.75%.南宁市2010年甘蔗气候产量为884.46万t.验证数据表明该气候产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能源甘蔗光合性能及相关指标对生物产量形成的作用机理,为能源甘蔗品种选育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甘蔗研究所近年来自育与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种,进行小面积高生物量用作能源生产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参试品种按生物量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特高、较高和高产3类,类平均生物总量分别达216699、186634、145416kg/ha。各高产类群的甘蔗叶面积指数(LAD从7月至11月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结论】高产能源甘蔗LAI与生物产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高生物量栽培模式中,提高叶面积指数是提高能源甘蔗生物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指导我国甘蔗生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1971~2005年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与气温、雨量、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结果]各气象因子与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的相关性有较大的差异,部分丰欠气象指标跟甘蔗生理气象指标并不完全吻合。降水量是我国甘蔗主产区的共同关键气象因子。广东和海南甘蔗主产区热量条件好,广西甘蔗主产区雨热条件配合比较好,云南甘蔗主产区温光水条件配合比较差。[结论]该研究划分了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丰欠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产量的影响,为橡胶树品种选育和橡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7个橡胶树品系开割3年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量等气象因子与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开割早期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的关联度和相关性.[结果]不同品质橡胶树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产胶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产胶特性可将7个品系划分为6种产胶特性类别;气象因子与橡胶树干胶产量关联度排序为: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总降水量>割胶前3d逐日平均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低温度>割胶当天最低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高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割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相对湿度越大、产胶量越高.[结论]橡胶树产量主要由基因型决定;相对湿度对橡胶树产量有显著影响,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南省多年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海南甘蔗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秋降水、春夏秋相对湿度和夏季大风(台风)等气象因素与海南甘蔗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张璠  肖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5):735-740
茶树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不同气象因子对茶叶生产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为找到影响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便于在实际生产中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对茶叶生产带来的影响。以陕南8个主要产茶县(区)2007-2016年的气象因子和茶叶产量为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陕南茶区气象因子与茶叶产量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年平均相对湿度、极端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是影响陕南茶区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陕南地区茶树气候适宜性区划和扩张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梁平  胡家敏  王洪斌  于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3-9915,9995
[目的]研究制约黔东南马铃薯生产的气候因子。[方法]利用黔东南16个代表站1961~2009年温度、降雨、日照、相对湿度等气候资料,根据马铃薯种植生产获得高产所需的气候条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马铃薯生长期内各相关气象要素利弊影响,找出制约黔东南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气候因子。[结果]马铃薯生长期间日照不足,平均日照仅2.5~3.3 h/d,是制约黔东南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光照因子;春季黔东南日平均气温≥20℃、日平均地温≥22℃的高温天气时有发生,缩短了马铃薯的生育期,马铃薯生长期间大部分时间气温日较差≤10℃,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这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温度因子;黔东南马铃薯开花期降雨量不足、成熟期潮湿多雨造成马铃薯多病虫害发生,是制约黔东南马铃薯生产的雨湿因子。[结论]黔东南马铃薯生育期内,雨日多、日照少、相对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高温天气时有发生等是制约马铃薯高产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为甘蔗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16年甘蔗作物地块矢量数据,选取土壤、地形、气象和经济4个因子共16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指数和模型评价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采用GIS技术将甘蔗种植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域.[结果]将甘蔗种植最适宜和适宜面积与部分"双高"基地(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差异较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甘蔗种植最适宜区面积为3799.80 ha,占最适宜区总面积的36.90%;崇左市新和镇甘蔗种植不适宜区面积共177.85 ha,占不适宜区总面积的28.84%.[结论]为了科学、合理及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甘蔗产量,建议新增"双高"基地,可调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布局区域向濑湍镇、罗白乡、太平街道、驮卢镇和左州镇等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