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本文探明了根区内不同施肥空间对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烤烟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1(对照)、T2(直径15 cm)、T3(直径20 cm)、T4(直径25 cm) 4个处理,烤烟品种为云烟87,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土壤有效磷含量T2、T3和T4处理在耕层5 cm处有效磷的含量低,随施肥距离增加到10~15 cm时而显著提高,而T1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布较均匀,不同的空间施肥处理的效果要高于对照处理,说明不同空间施肥明显改善了磷素养分的供应状态;烟株根部磷含量在烤烟成熟期,T4处理的空间施肥会显著提高烤烟根部的积累量,其他烤烟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空间施肥对烤烟根部磷积累无明显的影响;地上烤烟磷积累量,移栽后第13~17周,各处理磷积累量T4 T2 T1 T3,方差结果显示T4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说明T4处理的空间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烤烟总磷积累量。【结论】综合土壤有效磷积累量,地上、地下磷积累量可知,T4空间施肥是提高磷素积累的最适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氮磷钾减量配施钾长石土壤调理剂对烤烟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率的调控效应。【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烟农常规施肥T1(CK1)、土壤调理剂+烟农常规施肥(T2)、土壤调理剂+减施氮磷钾20%(T3)、土壤调理剂+减施氮磷钾40%(T4)、土壤调理剂+不施肥(T5)、不施肥(T6,CK2)6种施肥方式对云南曲靖黄壤土壤养分含量及烤烟产质量、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T1(CK1)相比,T2、T3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3.07%~42.28%;T2、T3促进烟株生长明显,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显著增加4.37%、5.65%、3.62%、5.26%;T2、T3增产率分别为11.82%、17.13%,其产值分别显著提高32.91%、28.99%;T2、T3和T4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氧化钾升高,总氮、烟碱含量下降,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T2、T3和T4显著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33.43%~36.21%,增加氮素生理利用率31.49%~33.18%;T2、T3和T4磷素表观利用率显著增加14.09%、6.62%和4....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草生长及其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配施750 kg∙hm-2调理剂(T1)、常规施肥配施1 500 kg∙hm-2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配施2 250 kg∙hm-2调理剂。结果表明:调理剂施用显著提高了烟草根区土壤pH值、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2相比,调理剂处理(T1—T3)根区pH提高了0.36~0.44,硝态氮增幅达49.6~243.5%,矿质态氮增幅为26.5%~164.6%。其中,T2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生长中期根区硝态氮含量,而显著降低其成熟期根区硝态氮含量,利于烟草生长后期烟叶的落黄。与CK2相比,调理剂配施(T1—T3)显著促进烟草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烟株茎粗和中前期烟叶氮磷钾含量,增加烤烟产量,其增幅为3.6%~6.2%;同时,烤烟上部叶钾含量增加,氮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利于烤烟中部叶糖碱比的提升和烤烟品质的改善。综上,生物质灰调理剂的添加,可改良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供给,提升烤烟养分积累,改善烤烟品质,并以1 500 kg∙hm-2为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将施肥技术和栽培措施相结合,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深度结合一次性双层施肥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叶移栽,烤烟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全株干重均优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从旺长期到现蕾期,7叶移栽烟株吸收的NH4+-N量高于9叶移栽和对照,吸收NO3--N量以9叶移栽最高;到成熟期,土壤中NH4+-N含量以9叶移栽最高,NO3--N含量则最低;从团棵期到旺长期,9叶移栽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有效钾含量低于对照,到现蕾期,有效磷含量达到最高,对照到圆顶期才达到最高;成熟期,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以9叶移栽最低,但有效钾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对重金属Pb胁迫下烟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重金属Pb对烤烟的胁迫,降低Pb对烤烟的毒害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土壤Pb污染(200 mg/kg),设置不施肥(CK)、单施烟草专用复合肥(T1)、烟草专用复合肥+生物炭配施(T2)、烟草专用复合肥+生物炭+有机肥配施(T3)4种处理,研究了Pb胁迫下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对烤烟生物量积累、烟株根系活力、烟株Pb积累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90 d,T3处理烤烟生物量比T1处理提高24.5%,且在相同施氮量情况下T3T2T1;烟株根系活力总体表现为T3T2T1CK,其中,移栽后90 d T3、T2处理较CK分别高94.9%、55.1%;移栽后90 d T3处理土壤中有效态Pb、烟茎Pb含量和烟叶Pb含量分别较CK降低15.8%、40.6%和25.0%,另外,T3处理烟叶Pb含量与T1、T2处理相比分别下降了30.0%、20.9%;T3处理在土壤pH值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方面与CK和T1处理相比有显著改善。总体上,施用生物炭以及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可以降低重金属Pb胁迫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土壤有效态Pb含量,减少Pb在根系、茎、叶中的积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各器官钾含量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生产中科学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于田间条件下,试验设T1(不施任何肥料)、T2(当地常规施肥)、T3(有机肥)、T4(生物有机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移栽后第5周,根系钾含量在生物有机肥T4处理下较对照T1和常规施肥T2分别提高了0.82和0.62个百分点,茎钾含量和下部叶钾含量在T4处理下较T1分别提高了1.38和0.69个百分点,差异显著;移栽后7~13周,根系、茎、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钾含量在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有机肥用量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相比,混合有机肥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提高效应,且提高效应因烟叶部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对上部叶的提高效应最明显,中部叶和下部叶次之,其中T4(常规施肥+600 g/盆混合有机肥)的提高效应最为显著,其上、中、下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最大,分别为8.7958%、8.0628%、7.1797%。(2)混合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CK增幅很大,其中T4的致香物质总量最大,T3(常规施肥+450 g/盆混合有机肥)除新植二烯总量低于T4外,其他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多数成分均高于T4。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混合有机肥用量以450600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有机肥用量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相比,混合有机肥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提高效应,且提高效应因烟叶部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对上部叶的提高效应最明显,中部叶和下部叶次之,其中T4(常规施肥+600 g/盆混合有机肥)的提高效应最为显著,其上、中、下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最大,分别为8.7958%、8.0628%、7.1797%。(2)混合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CK增幅很大,其中T4的致香物质总量最大,T3(常规施肥+450 g/盆混合有机肥)除新植二烯总量低于T4外,其他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多数成分均高于T4。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混合有机肥用量以450600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菜籽饼肥施用比例对烤烟磷吸收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烤烟栽培中科学合理的施用菜籽饼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T1,不施任何肥料)、常规施肥(T2)、25%菜籽饼肥(T3)、50%菜籽饼肥(T4) 4个处理。结果表明:旺长期至上部叶成熟期,T4根系磷吸收分别比T2提高了30. 58%、23. 58%、30. 00%、34. 32%,T2显著高于对照; T4茎磷吸收分别比T3提高了19. 21%、12. 79%、11. 72%、14. 23%,差异显著,T3中部叶和上部叶磷吸收量与T2之间无显著差异;下部叶磷吸收量T4分别比T2、T3提高了23. 54%、12. 19%,差异显著,T2显著高于对照; T4中部叶磷吸收量分别比T2、T3提高了20. 29%、12. 89%,差异显著; T4上部叶磷吸收分别比T2、T3提高了32. 18%、13. 96%,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T4对促进烤烟各器官磷吸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根区内不同施肥空间对烤烟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1(对照)、T2(直径15 cm)、T3(直径20 cm)、T4(直径25 cm)4个处理,烤烟品种为云烟87,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含量T2处理处于最低值,对照最高,2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T4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延后表现出一直增加的变化,第17周时T4比对照提高了17.78%,差异显著,T2、T3均低于对照;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T2处于最低值,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T4高于对照16.17 kg/hm~2;地上部氮吸收量T2、T3、T4分别低于对照17.82、9.04、6.07 kg/hm~2;地下部氮吸收量T4低于对照0.15 kg/hm~2,无显著差异,T2、T3显著低于对照;T4氮利用率高于对照12.90%。分析认为,综合土壤有效氮积累量,地上、地下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可知根际施肥空间在20 cm之内不利于烤烟根系对氮素营养的吸收,而T4的空间施肥是提高氮素积累的最适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田间摘除脚叶和顶叶对烤烟不同叶位单叶重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制订田间鲜烟叶处理措施、优化烟叶结构及提升烟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烟97为参试品种,设3种打叶模式处理,处理1(T1,CK):团棵期(移栽后约40 d)打掉底部奶脚叶,现蕾期烟株第一朵中心花开时(移栽后约60 d)打顶,将花枝连同其上多余叶片一同打去,留叶数18片;处理2(T2):在T1基础上,打顶时多打掉最下面的2片叶,留叶数16片;处理3(T3):在T2基础上,打顶后20 d再打掉最上部的2片叶,留叶数14片.对各处理不同叶位叶片挂牌标记,按生产标准采收烘烤,逐片分级、称重,计算单叶重、产量、产值、均价及等级结构等指标.[结果]随着烟株留叶数的减少,平均单叶鲜、干重均逐渐增加,表现为T1T2(2734.5 kg/ha)>T3(2583.0 kg/ha);T2的上中等烟比例和产值最高,分别为90.18%和61493.1元/ha,与T1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均显著高于T3.[结论]打顶时多摘除2片脚叶可适度增加单叶重,提高烟叶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产量损失较轻,产值较高;但打顶后20 d再多摘除2片顶叶会导致中、上部叶位单叶重偏重,质量等级下降,对产量、产值造成较大损失.田间进行打叶操作时,建议采用打顶时多打掉2片脚叶的方法,根据烟株长势和营养状况谨慎选择是否在后期再打除2片顶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模式对兴义市特色烟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置了3种烤烟栽培模式,研究其对兴义市特色优质烟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当地栽培措施栽培其产值和产量能达到较高水平,但烟株株型特征及部位结构不够合理,生育期较长,烟叶落黄不够好,加大了烘烤难度;而采用扩行缩株、高密度低施肥水平等技术措施栽培的烟叶株型及等级结构合理,烟叶落黄良好,烤后烟叶上中等比例高,产值、产量也能达到一定水平,且烤后烟叶物理外观性状良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缩行扩株技术栽培效果则不佳.  相似文献   

14.
烤烟栽培保水抗旱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保水措施对烤烟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烤烟生育期内烟地畦面进行施用保水剂、施用秸秆、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对照等保水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保水抗旱栽培措施对土壤含水率、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能很好地保水抗旱,对提高烟叶的总产量,提升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产值等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福建‘翠碧一号’烤烟适宜的施镁量以及施镁对烟田土壤供镁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镁量对烟田不同时期土壤供镁、烟株物质积累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镁量的增加,土壤交换性镁浓度上升,不同时期土壤供镁能力与施镁量表现为显著的直线线性相关关系。终采时烟株不同部位叶片镁含量和积累量也均与施镁量存在显著的直线线性相关关系。施镁处理的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比不施镁处理提高了6.39%~11.67%、6.13%~14.63%、18.43%~31.46%和5.36%~8.96%。随施镁量的增加烤后烟叶总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烤后不同部位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施镁(以MgO计)量在19.5 kg/hm2处理最好,其次为39 kg/hm2处理;产值以施镁58.5 kg/hm2处理最高。施镁量对烟株生物量积累和烤后烟叶产量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综合福建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壤供镁、烟株物质积累和烤后烟叶质量,认为福建‘翠碧一号’烤烟生产中,施镁(以MgO计)量以19.5~39 kg/hm2为宜,既能保证土壤正常供镁和镁营养的相对平衡,又能满足烟株对镁营养的需求,提高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肥料对烤烟产量、品质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氮磷钾养分对照(T2)比较,烟草专用肥处理(T4)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有利于烟株稳健生长,形成理想的株型;降低烟叶的蛋白质含量、减小两糖差值,糖碱比和氮碱比更加适宜,改善烟叶品质;但是烟叶产量、中上等烟叶产量与等氮磷钾养分对照相似。与等氮磷钾养分对照(T2)比较,硝态氮与铵态氮配合施用(T3),烟叶产量和中上等烟叶产量显著提高,降低了烟叶的蛋白质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烟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奈安与腐植酸配施对烤烟生长及品质提升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土壤有效态镉(Cd)和烟叶Cd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为Cd轻度污染农田烤烟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共设4个处理[T1:不施腐植酸和奈安(CK),T2:单施奈安(1.2 g a.i/ha),T3:单施腐植酸(750 kg/ha),T4:奈安(1.2 g a.i/ha)+腐植酸(750 kg/ha)配施]。于烤烟移栽90 d后调查烤烟植株农艺性状,移栽100 d后取植株样品测定烟叶产量、化学品质和Cd含量,烟叶采收结束后取5~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总Cd含量及土壤pH。【结果】与T1(CK)处理相比,T2处理的烟叶产量显著提高5.99%(P< 0.05,下同),烟碱含量显著降低11.92%;T3处理的烟叶产量显著提高7.00%,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9.11%、12.65%、21.19%和9.87%;T4处理的烟叶产量显著提高14.70%,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3.36%、16.41%、13.25%和13.73%,而烟碱含量显著下降16.89%,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佳。施用腐植酸(T3处理和T4处理)能显著降低烟叶Cd含量,较T1(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0.96和1.22 mg/kg,消减率为35.80%~46.51%,烟叶Cd富集系数从8.22降至5.27~5.90,有效减轻烟叶对Cd的富集作用;施用腐植酸(T3处理和T4处理)还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11.95%~14.64%),并使土壤pH分别升高0.50和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烟叶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而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Cd和烟叶Cd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奈安与腐植酸配施对提升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能消减阻控烟叶对Cd的富集,可作为植烟区Cd轻度污染农田进行烤烟安全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曹仕明  刘进  谢德颖  谢国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87-16089,16106
[目的]研究5种栽培模式下烟叶中碳氮有机物变化与初烤烟叶品质关系。[方法]利用聚类和通径分析方法。[结果]留叶数对产值、产量影响最大,在前中期可通过总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对产值、产量有间接影响。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与烟碱含量的降低有利于品质的提高。移栽期对初烤烟叶中氯离子含量直接影响较大,但通过碳氮有机物对氯离子的间接影响相对较弱。钾离子含量受施氮量影响较大,但移栽期可通过间接作用对钾离子产生负影响。N2、N3和N4栽培模式下,烟株生长旺盛且株型较好,初烤烟叶综合品质性状相似;N2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最优,但其钾氯比偏低,糖碱比偏高,移栽期及留叶数较为合适,施氮量偏低。[结论]通过调整前中期氮肥比例,可提获得最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采用单株挂牌设置处理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强化施钾、打顶抹杈以喷施生长素等化学、生理调控措施对烤烟钾吸收及其在库源中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根际集中补施K2SO4和KNO3可以提高腰叶及其以上叶片含钾量,而补施KCl主要提高脚叶及下二棚叶片含钾量,现蕾后不打顶或打顶结合生长素处理茎断面有利于不同部位叶片含钾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改良材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土壤改良剂、生物磷肥、酵素炭、土壤调理剂和土壤培肥剂5种土壤改良材料的改良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5种土壤改良材料均可降低采烤后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铜、有效锰和有效硼含量,同时可提高土壤p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硫含量;(2)除土壤调理剂降低茎围外,其他改良材料均可促进烟株生长发育,能不同程度增加株高或茎围,同时改良材料均对最大叶长、宽无明显影响;(3)土壤改良剂能使烤烟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除总糖含量略高于优质烟叶范围外其他化学成分均符合优质烟叶的生产;(4)酵素炭和土壤改良剂有利于改善烤烟物理特性,分别在保持单位面积重量和含水率上有较好的作用;(5)5种土壤改良材料均可提高产值,其中土壤改良剂效果最好,产量增加了27 kg/hm2、产值增加了11171.25元/hm2、上等烟比例增加了5.1%、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了2.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