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发病症状鸡腺肌胃炎前期症状:腺胃肿胀,腺胃壁增厚,呈月牙状,乳头水肿,粘膜瓣有组织液流出。后期症状:腺胃瘫软,腺胃乳头消失,腺肌胃比例失调(正常是腺胃肌胃比例为1∶5)。腺肌胃炎病毒侵害的肉鸡脏器有腺胃、肝脏、脾脏、法氏囊、肠道。该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饲料不消化,鸡群拉饲料便,鸡群摄取的营养物质不足,生长发育受阻,加上免疫抑制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酶标凝集素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鸡的食管腺,腺胃粘膜上皮、腺胃浅层单管状腺、腺胃深层复管状腺、十二指肠与直肠杯状细胞等进行了研究.发现食管腺上皮、腺胃粘膜上皮、十二指肠和直肠杯状细胞均含有较多中性和酸性粘多糖;而腺胃浅层单管状腺、深层复管状腺集合窦的中性和酸性粘多糖含量则较少.食管腺、腺胃粘膜上皮、腺胃深层复管状腺集合窦上皮对PNA和ConA反应均呈阳性;腺胃浅层单管状腺对PNA和ConA反应呈弱阳性;十二指肠、直肠杯状细胞对PNA反应呈强阳性.上述器官的粘液腺、杯状细胞均不对DBA起反应.各种粘液腺和杯状细胞分泌物中粘多糖的糖基不同,可能与它们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灰鹤胃的动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动脉灌注法对灰鹤胃的动脉分布进行了大体解剖学观察 ,结果表明 :分布于灰鹤胃的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发出 ,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和肌胃背侧动脉供应 ,肌胃背侧动脉为腺胃背侧动脉的延续支 ,肌胃腹侧动脉是胃左动脉的分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星杂579产蛋鸡的食管、嗉囊、腺胃、肌胃的组织构造做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食管、嗉囊的固有层含有大型囊状食管腺,腺胃粘膜肌层,有浅层的单管状腺和深层的复管状腺,肌胃固有层有单管状腺。食管、嗉囊、腺胃和肌胃的大部分分层都很相似,但粘膜肌层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用动脉灌注法,观察了绯胸鹦鹉胃的动脉供应。结果表明,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供应。肌胃背侧动脉和肌胃腹侧动脉均由胃左动脉分出,肌胃背侧动脉发出分支与腺胃背侧动脉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pH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肠腺4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4种消化酶在中肠腺、胃、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35、65、45℃,最适pH分别为6.2、5.5、4.4、7.5;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试验条件下,中肠腺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蛋白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胃〉肠,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肠〉胃,而淀粉酶活性在中肠腺、胃、肠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孵化1~8日龄的鸡胚进行连续切片,HE染色,对鸡胚消化器官胃、肠、肝脏、胰腺进行组织学连续性观察,详细描述鸡胚消化器官组织发育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4日龄鸡胚消化器官胃、肝脏、胰腺均开始发育;在6日龄时腺胃和肌胃开始分化;至8日龄肝脏已有肝小管和肝小叶结构,腺胃壁开始出现腺管,未出现腺泡。胃功能的发育完善较肝脏、胰腺、肠的发育晚,可能与鸡胚早期主要消化吸收卵黄等脂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19例自然感染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发病雏鸡大脑、小脑、脊髓、肝脏、脾脏、胰腺、心脏、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小肠12种器官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发病鸡的眼观变化主要为脑膜及切面的出血点和腺胃壁灰白色病灶,其它器官均未有可见病变.显微结构则表现为急性非化脓性脑炎和腺胃淋巴细胞增生的变化:脑实质出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管套,神经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并形成小软化灶,小胶质细胞增生集聚于软化灶;脊髓的背侧和腹侧神经元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腺胃淋巴细胞增生主要见于腺胃固有层深部复管腺间质中;其它器官仅出现轻度的变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特点。【方法】采集中国黄羽鹌鹑的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及直肠,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oin-peroxidase complex,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SS细胞定位。【结果】SS细胞主要分布于腺胃及小肠各部位,其中以腺胃分布数量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空肠、回肠及直肠分布均较少;食管、嗉囊、肌胃及盲肠处均未发现有其分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腺胃SS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肠道各部(P<0.05),而肠道各部位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S细胞的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三角锥形及梭形为主,多分布于腺胃腺叶内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SS细胞的分布数量在雌雄鹌鹑各相应部位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形态特征相同。【结论】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SS细胞呈现由小肠头端向直肠尾端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在腺胃处分布数量最高,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三角锥形及梭形,这可能与其消化道相应部位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乐平花猪胃底腺小肠绒毛和肠腺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乐平猪是江西地方猪种。选用公母猪,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其胃底腺、小肠绒毛和肠腺的生后发育。各实验猪于生后当天、30日、60日、90日和120日分别屠杀,采用 X±Sx 分别比较并分析其胃底腺、小肠绒毛三者的密度和高度以及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的比例,讨论其生长发育结果。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病,主要发生在20—80日龄,临床表现为有呼吸道症状,生长停滞,消瘦死亡,剖检以腺胃肿大为特症。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原为冠状病毒,其形态和理化特性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相似,但血清型学特性与呼吸道型和肾型传支有较大的区别,因其最大的病变是腺胃肿大,故暂定名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腺胃炎。  相似文献   

12.
冷应激对伊褐红公雏鸡腺胃中肥大细胞数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采用 70 只伊褐红公雏鸡进行急性及慢性冷应激实验(比常温低 8 ℃),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腺胃中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冷应激 2h 时,雏鸡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慢性冷应激 3d 时,雏鸡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减少(p<0.05);慢性冷应激 10d 时,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冷应激过程中肥大细胞可能通过其炎性介质的释放对胃道粘膜充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腺胃型病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鸡感染了本病不同的毒株感染后,可出现如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等不同的临床症状。过去在德宏州未曾发现过腺胃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但在2007年,瑞丽市的一个鸡场由于从外地引进鸡苗而引发该病,导致近年来一些养鸡场零星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随着牧业小区不断建设,在养殖肉鸡密集区及高密育雏散卖麻鸡雏的每年五月至九月期间,禽流行性腺肌胃炎、采食量下降综合症逐渐流行,临床上以腺胃如乒乓球样为特征,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发展。1致病因素采食霉变饲料、玉米,误食霉变的垫料等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接种诱发本病的发生。2临床症状鸡群采食量减少,拉稀,消化不良,拉饲料便。鸡冠发育不良、倒伏,色泽变淡,颜色不鲜艳,脚色发白,羽毛无光泽,被毛逆立,卖像差。3剖检变化腺胃肿大,外观呈乒乓球状,质地坚实,腺胃切开后,自动外翻,切面呈月牙状,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粘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家禽肌胃炎频发,而且每到秋季腺肌胃炎尤为严重,腺肌胃炎的频发以严重影响到家禽的健康与广大养殖户的收益,给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不容忽视!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黏膜面火山口  相似文献   

16.
将 CB—HRP 注入鸡腺胃腹侧壁,通过跨神经节追踪证明,1.被标记的腺胃迷走传入神经元位于颈静脉神经节和结状节。2.腺胃的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大部分投射于孤束核内侧亚核,部分投射于楔外侧核,少量纤维尚投射于孤束核的背内侧亚核、脉络带亚核、孤束连合核和三叉神经脊束。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腺胃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雏鸡和青年鸡,主要表现病鸡消瘦、个体差别大,剖检腺胃壁增厚、变大、水肿,腺胃乳头肿胀,粘膜出血,有的出现溃疡。  相似文献   

18.
鸡拉稀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不分年龄、品种、季节。但以夏秋高温季节多发,是一类因疾病、管理、饲料因素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的一种病症。现就此病的发病原理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1消化道的生理功能1.1胃分腺胃和肌胃。腺胃:分泌消化液—胃液,使一部分物质如糖类、脂肪消化。肌胃:在砂砾的作用下,通过蠕动,把食物磨碎,形成食糜。1.2肠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从胃来的食糜在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19.
鸡腺胃炎是以采食量低、生长不良、消瘦、粪便过料等外观症状以及腺胃肿大如球或萎缩,腺胃黏膜溃疡、肌胃角质层溃疡或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发病鸡群死亡率可达30%~50%,给家禽业带来了巨大威胁.文章就该病的流行、致病因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屠宰测定对42、56、70、90日龄的黑羽肉鸭消化器官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母鸭胰腺、肌腺胃、心、肝重均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公鸭的心重与体重之比在70日龄最高,母鸭在56日龄最高;公鸭的肝重与体重之比在42日龄最高,母鸭的肝重与体重之比在56日龄最高;公、母鸭胰腺重与体重之比均在70日龄最高;公鸭肌腺胃重与体重之比在42日龄时最高,母鸭肌腺胃重与体重之比在70日龄最高,表明肝、胰腺、肌腺胃在56~70日龄基本生长成熟。56日龄后,公、母鸭食道长、小肠长、盲肠长、直肠长等指标不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表明56日龄时其消化道已生长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