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分析了现行灾害评估中的缺陷,提出了定量评估的模糊评判法,将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效益损失、救援损失、恢复重建等评估指标折算为精确化损失指数,归结了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的定量计算公式,并采用灾度指数和灾损等级作为气象灾害损失的相对度量指标。最后给出了一个损失评估应用实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非常必要.现阶段在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中主要存在评估指标归类随意、评估体系构建局限和评估指标选取不全面三大缺陷.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赤潮灾害损失评估体系对赤潮灾害损失进行定量分析,为我国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生物,松材线虫的传播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不仅为制定灾害防控方案、评价灾害控制效果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能够科学指导各地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方法  本研究通过创新性的结合,构建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基于市场经济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综合应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动态当量因子法,对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在省级尺度上的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估,评估结果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结果  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总成灾面积达85 524 hm2,造成经济损失约19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华东地区为松材线虫病灾害重灾区,总计成灾面积43 883 hm2,造成经济损失101亿元,占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的52%,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占9%,间接经济损失占43%。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省份为浙江省,全省经济损失总计为4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4亿元。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在各地区都表现出间接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两者相比平均为4.6倍。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森林物质资源损失、防治费用和无效营林费用损失,单位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1 800、1 783和17 302 元/hm2。间接经济损失包括调节服务价值损失、支持服务价值损失和文化服务价值损失,单位面积间接经济损失平均分别为77 981、70 057和7 741 元/hm2。  结论  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华东、华南地区为重灾区,浙江省和广东省分别表现为省级尺度的灾害空间聚集中心。松材线虫病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为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雾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产业关联机制波及到其它部门,使整个经济系统造成更大损失,评估这种间接经济损失对雾霾治理具有更大意义。基于湖南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产业交叉熵方法计算长株潭城市群投入产出关联系数,根据投入产出开模型与局部闭模型,根据需求侧列昂惕夫系数和供给侧的高什系数估算长株潭城市群雾霾农业损失及引起的经济系统其它各部门经济损失。研究发现:不论是从投入产出开模型或局部闭模型,还是从需求侧或者供给侧角度分析,雾霾灾害导致的部门间接经济损失都大于直接损失;基于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估算的雾霾农业间接经济损失大于开模型估算的间接经济损失;雾霾灾害通过供给机制对经济部门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比通过需求机制造成的影响更大;部门损失关联影响程度需要综合考虑直接损失和产业关联系数。  相似文献   

5.
根据吉安县2015—2019年度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按照相应的公式和算法进行直接经济损失、森林全面环境价值损失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年均损失达到1 624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116万元,森林全面环境价值损失超过1 508万元。  相似文献   

6.
根据凤城市"十二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筛选出美国白蛾、日本蚣干蚧、栗山天牛、杨干象、杨树烂皮病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作为灾害损失评估对象,进行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凤城地区"十二五"期间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年均损失为61 376.777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7.218万元,间接经济损失为61 289.559万元。  相似文献   

7.
根据灾害经济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特别是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的价值法则,建立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损失经济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计量方法,以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林业局受灾森林为对象,对冰冻灾害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经济损失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不完全评估计量为,年损失涵养水源价值5 077.9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4 750.44万元、固碳释氧价值20 491.2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2 560.02万元、旅游收入5400万元,共造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86亿元。  相似文献   

8.
以宁德4个沿海县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评价指标主导性、可度量性和易获得性等原则建立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赤潮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承灾体易损度和赤潮灾害风险模型,并在GIS平台上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表明,福鼎沿海和霞浦沿海的赤潮灾害风险为中,蕉城沿海和福安沿海的赤潮灾害风险较低,评估结果与宁德沿海赤潮历史数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文献研究相一致。研究可为宁德沿海赤潮灾害监控、防灾减灾及海水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丁晓妹  张明泉  李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39-14841
用PM10剂量-效应函数、污染损失率法分别估算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用恢复费用法估算污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用定量化方法估算噪声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以上述估算结果为基础,初步总结出了兰州市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各年GDP的比重。结果表明,2001-2007年污染损失比重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对这一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相应环境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目前研究中干旱灾害经济损失的内涵和分类,介绍了对比法、缺水损失法、灾情折算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差价法、比例系数法、投入产出法等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并指出了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防外来浮游植物入侵引发的渤海湾赤潮灾害,基于近20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渤海湾海域已发现的外来浮游植物物种及具体物种信息,分析了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及可能产生的赤潮灾害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其中,甲藻门最多,有10种;硅藻门次之,有5种;金藻门和黄藻门最少,各有1种。研究表明: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中,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这些物种主要通过压载水引入、传播的方式进入渤海湾海域,应加强港口监控和管理,以防赤潮灾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连云港海域赤潮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霞  焦明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69-19371
[目的]利用多元遥感数据提取连云港海域赤潮信息。[方法]以小尺度连云港海州湾赤潮为研究对象,选用2005年10月8日IRS-P6数据、2006年5月20日Landsat 5-TM数据、2006年10月6日MODIS 1B数据以及2009年4月22日HY-1B的2级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对其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图像裁剪等预处理后,结合同步观测的连云港赤潮监控区站位环境数据,采用二次滤波法、叶绿素a浓度法、波段比值法提取海州湾赤潮信息。[结果]2005年10月8日,连云港海域暴发面积约20.0 km2的赤潮;2006年5月20日,连云港海域赤潮处于消亡阶段;2006年10月6日,赤潮暴发规模大,面积约436.5 km2;2009年4月22日,连云港海域赤潮零星分布,面积约10.8 km2。[结论]该研究为连云港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实施有效地赤潮预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3.
烟台特大风暴潮灾害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萍  武强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76-78,91
对2007年3月4-5日烟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引起风暴潮的天气形势、灾害成因及预报服务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温带气旋与北方强冷空气是造成此次风暴潮的主要天气系统,天文大潮、风暴增水与巨浪三者叠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冰  宋玉玲  邓祥征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5):1081-1085,1132
[目的]对舟曲泥石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方法]在 2010 年 8 月 7 日舟曲发特大泥石流发生的后第一时间收集了相关数据,建立评估模型,采用比例系数法估计潜在的经济损失。[结果]评估结果表明,此次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 16.57 亿元人民币,其中间接经济损失高达2.42 亿,直接经济损失 14.15 亿。[结论]至目前为止,比例系数法仍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评估间接经济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方法]根据2014年8月7日至9月28日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一次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生消期间的水文、生物、化学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赤潮面积约30 km~2,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2 910 000个/L。该海域充足的氮营养盐,尤其是NH_4-N浓度的突然升高、相对较低的PO_4-P浓度、适宜的盐度和水温等理化环境及低光照、低气压的气象条件是此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赤潮暴发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主产区山东荣成发生了海带溃烂灾害,受灾面积超9 300 hm2,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由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和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构成的赤潮,顺自西向东沿岸流进入荣成海带养殖区,自北至南蔓延,暴发海域可溶解磷酸盐含量为3.68μg·L-1,凸显磷限制;室内培养试验显示问题海域海水正常;浮标观测显示,养殖区2021年11月盐度30.92 PSU,显著偏低;养殖区海水透明度显著高于往年同期。综上,此次灾害归因于海水透明度季节性偏高、赤潮藻枯竭了海带早期生长赖以需要的营养元素,溃烂海带促进了褐藻酸降解菌繁殖,加速溃烂过程,带来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7.
将持续性分析的参数估计方法用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的数据统计分析,并对在浙江省临安市的WTP调查数据分别用Logit模型和持续性分析模型进行了拟合,认为持续性分析方法分析的结果与使用Logit等CVM经典模型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可适用于CVM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威海气象局1997—2017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威海市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经济损失、伤亡人数、时空分布特征、行业特征和地域差异,并对灾害成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雷灾事故相对发生较多的地区为威海中部及西部内陆地区,雷灾事故相对发生较少的地区为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造成的损害有直接雷击灾害和间接雷击灾害,其中间接雷击造成的损失占79.44%;每年5—8月是威海雷电灾害事故高发时期,每天15:00—17:00是雷电灾害事故高发时段;雷击造成微电子设施损失位居榜首,供配电设施次之;郊区雷击时常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