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迎碧  王颖  巩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66-10268,10271
采用文献查阅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秦皇岛市滨海地区野生盐生能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挖掘盐生能源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出能源价值高、经济价值好、可开发利用的主要野生盐生植物15科37属44种,分析了秦皇岛市滨海能源植物的开发潜力并提出盐生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途径,最后针对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全面实施生物质能源工程,采用生物措施治理盐碱地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发展生物质能源对缓解中国的矿质能源压力、减轻能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迫切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中国丰富的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开发能源植物的潜力。同时,从滩涂资源的有效利用、盐生植物中能源植物的发掘和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能源植物耐盐性及改良盐生植物生产能源物质的特性等方面提出了沿海滩涂发展能源植物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盐生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山东盐生植物40科、93属、144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91属142种.并从科、属两个层次对山东盐生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盐生植物多样性丰富、区系属的分化程度高、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无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省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山东盐生植物40科、93属、 144种。其 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91属142种。并从科、属两个层 次 对山东盐生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盐生植物多样性丰富、区系属的分化程度高 、地理成分复 杂,分布类型多样、无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改良为提高植物耐盐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但由于目前对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认识不足,难以选择合适的转基因作物.通过高通量测序对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进行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比较,是确定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耐盐性差异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梁泽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57-16758
从青海省都兰县基本情况出发,介绍了都兰县盐生植物的分布和盐生植物资源种类,并阐述了其盐生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及其价值,介绍了新疆8种主要盐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盐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查阅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秦皇岛市滨海地区野生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筛选出具有生态价值、园林应用价值的主要野生盐生植物17科23属24种,并对其绿化应用分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主要盐生植被类型的特点,对野生观赏盐生植物应用于秦皇岛市园林绿化的前景做了初步阐述,从而为秦皇岛市滨海地区盐渍化土壤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绿化质量、科学合理开发野生观赏盐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盐生植物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中国盐生植物的种类、植被类型,着重探讨了盐生植物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机理,并从生态学角度阐明了盐生植物的重要作用及开展盐生植物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高等抗盐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检索,对分布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生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对盐生植物用途进行归类分析.该研究为下一步调查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提供保障,同时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东山岛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指数提取连通性较好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源地斑块,定量筛选廊道,构建了由19个生态源地和171条生态廊道组成的“源—廊—点”互通的海岛景观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网络面积共11 852.298 hm2,其中生态源地占52.76%,生态廊道占47.23%,生态踏脚石占0.01%。生态源地以林地、淡水水域为主;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总体上南高北低;生态廊道分布东南密、西北疏;生态源地与建设用地无明显冲突,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由南向北递减,二级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更加剧烈。研究结果可为东山岛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MCR模型和Kriging的海口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2)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构建了综合生态阻力面,相比传统方法构建的阻力面,理论上更接近实际状态。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的差异能反映生态脆弱局部,这些局部是容易被忽视而又需要重点建设的区域。3)海口市有生态廊道92条,其中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1条,耕地生态廊道13条,林地生态廊道58条;有生态节点64个,其中建设用地生态节点1个,耕地生态节点11个,林地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功能因类型差异而不同,在生态建设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生态环境消耗的类型和生态效率状况,结果显示其生态效率低,并且指出:生态效率低的原因是落后的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资源消耗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效率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华  李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6-8189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但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还很少。简要介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两个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计算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对各种土地的需求越来越不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山东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抚河源生态功能区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红  刘雷  郑子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59-15361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抚河源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抚河源生态功能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基于现状提出了实现抚河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闽江口琅岐岛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琅岐岛1996年和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琅岐岛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34 hm2增加至2004年的1.56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从1996年的0.28 hm2减少到2004年的0.25hm2,可见生态足迹的发展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相反.1996年和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06和1.31 hm2,琅岐岛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黔东南州1997~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运用Origin 7.5软件对黔东南州1997~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拟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黔东南州2008~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黔东南州人均生态足迹由2008年的1.227943hm^2升至2020年的2.458619hm^2,年均增长率达到8.35%,增长速度较快;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8年的0.957124hm^2降至2020年的0.945817hm^2,年均下降率为1.18%,相对下降缓慢;生态赤字由2008年的0.270819hm^2扩大到2020年的1.512802hm^2,年均增长率达到38.22%,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上海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统计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归纳提炼了我国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重点分析整理了上海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不同实践模式,弄清了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省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传统以及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999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1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5827 hm2;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485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862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256 hm2。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