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禽世界》2016,(4):56-57
正第四章父母代种鸭育成期饲养管理育成期:草原鸭父母代种鸭育成期为5~18周龄。关键控制点:种鸭的体重、给料标准及方法、体重均匀度、腿病的控制、密度、光照、温度、湿度、通风。重要提示:能否保持产蛋期的产蛋量、合格率和孵化率,关键是在育成期能否控制好体重和光照时间。第一节饲养方式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当然有条件的鸭场采取封闭式饲养效果可  相似文献   

2.
种鸭均匀度是指种鸭体重分布在平均体重的10%范围内的鸭数占总测鸭数的百分比。种鸭均匀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种鸭以后产蛋量上升的快慢、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全期产蛋率的高低、蛋重的一致性以及产蛋期死淘率。因此,种鸭均匀度一直是养鸭户最关心的问题。要使育成鸭有良好的均匀度,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1 鸭瘟 1.1 流行情况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常见发病鸭头颈肿大,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有发病的。该病流行期较长,可达15—30d,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种鸭均匀度是指种鸭体重分布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鸭数占总测鸭数的百分比。种鸭均匀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种鸭以后产蛋量上升的快慢、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全期产蛋率的高低、蛋重的一致性以及产蛋期死淘率大小。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养鸭户最关心的问题。要使育成鸭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必须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蛋用雏鸭的培育目标是通过精心的饲养管理,使其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健康地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较高的育雏成活率,为将来的育成鸭和产蛋鸭(或种鸭)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一)做好育成鸭的饲养管理蛋鸭在5~17周为育成鸭。育成鸭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产蛋量。1.饲料与营养。育成鸭与其他时期相比营养宜低不宜高,饲料宜粗不宜精,目的是刺激鸭群充  相似文献   

8.
李静 《水禽世界》2014,(3):48-48
1育成鸭的特点 蛋用鸭自5周龄起至16周龄,称为育成鸭。通常叫做青年鸭阶段。育成鸭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会吃会睡,食性广,需要给予较丰富的营养物质: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较大,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相似文献   

9.
育成鸭(又称青年鸭)的饲养方式很多,应根据当地气候、资源及养殖场所具有的条件来进行选择。专用养鸭场应选在环境僻静、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水电充足的地方,夏天比较通风,冬天不是风口。  相似文献   

10.
肉鸭嗉囊病包括软嗉病和硬嗉病两种,以7~15日龄的雏鸭多发,育成鸭和成年鸭也可发生。现将一起樱桃谷育成鸭嗉囊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樱桃谷鸭的育成期指5~26周,产蛋期种鸭能否保持最高的产蛋量和孵化率,关键在于育成期体重的控制和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的掌握。鸭只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鸭群的产蛋量和受精率。笔者总结樱桃谷鸭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4周龄至开始产蛋这一期间称为育成期,这是种鸭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决定种鸭产蛋期生产性能的高低。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方法有舍饲和放牧两种,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鼻炎是由鸭副嗜血杆菌引起一种鸭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危害大等特点。育成鸭和产蛋鸭多发,主要侵害鸭的鼻腔、鼻窦、黏膜及眼结膜,有时可蔓延至支气管和肺部。一般是通过空气、饮水和用具而传染,病死率不高,但发病率可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樱桃谷父母代种鸭整个育雏、育成阶段的体重控制,对父母代种鸭产蛋的各项生产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六和祖代种鸭场在樱桃谷SM3品系育种工作的进展,目前在樱桃谷SM3品系父母代种鸭的体重控制方面与前几年相比,  相似文献   

15.
肉用种鸭的预产期一般是指从17-25周龄产蛋率达10%这一阶段。这段时间是种鸭从育成期向产蛋期过渡的重要时期,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外樱桃谷肉种鸭在我国饲养多年,但饲养方面一直沿用国外饲养手册的技术,光照时间从整个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生产周期使用17h的恒定光照制度,这种光照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在国内从事鸭业的生产或科研人员很少进行光照制度方面的试验研究,光照制度能否也像鸡那样育雏期、育成期缩短或恒定光照,产蛋期采用增加光照,然后恒定固定不便的光照制度呢,作者也从节约用电角度进行了肉种鸭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生产过程的不同光照制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光照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2005-2007年的早春季节,笔者诊治6起鸭传染性鼻炎病例,其中育成鸭4起,产蛋鸭2起。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2005-2007年的早春季节,笔者诊治6起鸭传染性鼻炎病例,其中育成鸭4起,产蛋鸭2起。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50-1058
为研究不同周龄育成鸭对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易感性,350只樱桃谷后备鸭随机分为14组,1~7组为试验组,分别于7,10,12,14,16,18和21周龄人工静脉接种TMUV-AHQY株病毒液1.265×105 ELD50/0.2mL,8~14组为对照组,于上述相应时间接种等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攻毒后连续观察20d,每天采集咽喉和泄殖腔棉拭子,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分别于攻毒后2,5,8,12,16和21d随机剖杀对照组和攻毒组鸭各4只,观察并记录感染鸭的症状和剖检变化。无菌采集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研究,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鸭的排毒规律和各组织中病毒载量。结果显示,7周龄组和21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部分鸭出现明显的症状,而其他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症状不明显。剖检结果显示,7,18和21周龄组感染鸭呈现不同程度的脑膜充血、出血,心肌水肿、松软,肝、脾肿大、出血;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脑小胶质细胞增生、内脏器官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而14~16周龄感染鸭剖检变化和组织病变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和21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着色较深且分布广,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较少;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7,10和21周龄组感染鸭肾脏、肝脏、脑和卵巢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多,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上述器官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少;7和21周龄感染组泄殖腔和咽喉拭子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拷贝数,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拭子中检测的病毒量较少。TMUV对樱桃谷育成鸭的致病性与感染周龄存在部分相关性,7~10周龄、18~21周龄育成鸭对TMUV较易感,而14~16周龄育成鸭对TMUV的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5周龄至16周龄的中鸭称为育成鸭,也叫青年鸭。这个时期内,蛋鸭既要生长羽毛,又要生长骨骼和肌肉,同时内脏器官的生长也很快,活动能力很强,能吃能睡,食性很广,合群性强,可塑性大,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育成鸭圈舍饲养即不以放牧为主,而以在鸭舍内饲养为主的饲养方法。此法可以人为的控制饲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