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浆黑液固形物与工业木质素热解液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管式炉研究了纯化后的工业碱木质素和制浆黑液固形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物分布规律.借助热解-色谱-质谱(Py-GC-MS)联用、元素分析仪、ICP等离子发射光谱等分析了热解液相产物(热解油)和固体残余物的主要组成.研究表明,在600℃下热解,纯化后的工业碱木质素和黑液固形物热解油产率最高,且工业木质素热解油产率明显高于黑液固形物.热解油的产物非常复杂,纯化后的工业碱木质素和黑液固形物的热解油化学组成有较大的差异.纯化后的工业碱木质素热解油主要由各种低相对分子质量(Mr)的酚类、酮类、有机酸等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黑液固形物热解产物中的含量,其中不含有黑液固形物的热解产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左旋葡萄糖,却出现了可能因热解缩合而形成的联苯结构.说明在黑液固形物热解液化前,对试样进行适当前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调控其热解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缅甸卡西亚松松脂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产自缅甸的卡西亚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鉴定出24种主要化合物,占总量的94.4%,其中单萜类5种,占41.39%,倍半萜类5种,占11.28%,二萜类14种,占41.73%.与我国云南地区生产的思茅松松脂比较,单萜和二萜类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差别不大,含量相近;倍半萜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别较大,所含的β-依兰烯是卡西亚松松脂的化学组成特征物质.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精油组成进行分析,对比4种樟树叶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DPPH、ABTS、FRAP法对樟树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丁基羟基茴香(BHA)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樟树叶精油共检测出4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樟叶精油检测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异橙花叔醇为29.48%;芳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为71.91%;脑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樟脑为46.28%;油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为30.31%。4种樟树叶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BHA。其中,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 3+还原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0.34%±1.25%,FRAP值为(1.44±0.13)mmol/L;而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4.93%±2.32%。  相似文献   

5.
采用GC-FID分析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采用GC-MS鉴定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茶籽油中检测出包括2种饱和脂肪酸在内共12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鉴定出5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而醛类化合物对茶油的特殊风味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萼翅藤(Calycopteris floribunda)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749%,主要成分有反-桂醛(1048%)、壬醛(712%)、苯甲酸苯乙酯(580%)、芳樟醇(518%)、苯乙酸苯乙酯(445%)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比较香椿(Toonasisnensis Roem.)和红椿(Toonaciliata Roem.)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比较两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成分类型,并比较两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比例。两种物质主要有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酯类、烷烃类五大类并比较各占的比例。香椿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提取出16种主要成分,红椿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提取出22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媒介昆虫。利用松墨天牛性信息素可以引诱到未交配,未产卵的松墨天牛,提早诱杀带线虫的松墨天牛,能更有效地减少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蔓延和松墨天牛的为害。本文通过性行为学观察、“Y”型嗅觉仪、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GC-EAD)、气质联机(GC-MS)分析,鉴定出1种雄性信息素壬醛,为进一步研发松褐天牛性信息素引诱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Maxim.)针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臭冷杉针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1种化合物,分别为左旋乙酸龙脑酯(47.44%)、莰烯(20.40%)、(1R)-(+)-α蒎烯(12.78%)、2,5-二甲基-2,4-己二烯(3.64%)、2-莰醇(3.07%)、石竹烯氧化物(2.99%)、右旋柠檬烯(2.33%)、(1S)-(+)-3-蒈烯(2.21%)、3-硝基-丁醇(2.03%)、3,4-二甲基-2-环戊烯-1-酮(1.77%)和三环萜(1.33%)。臭冷杉针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沙棘籽原花色素单体和寡聚体组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按聚合度大小对沙棘籽多聚体组分进行分级,并通过苄硫醇酸降解反应(简称硫解)对各分级组分的组成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种单体和8种二聚体:4种单体分别为儿荼素、表儿荼素、棓儿荼素和表格儿荼素;二聚体包括3种原花青素二聚体、1种原飞燕革素二聚体和4种混合二聚体.并根据ESI提供的质谱信息,分析确定了混合二聚体组成单元的连接顺序.格儿荼素是构成多聚体各分级组分末端单元的主要组成成分,梏儿荼素和表格儿茶素(合并计算)是构成各分级组分延伸单元的主要组成成分;平均聚合度为9.1、13.2和17.0,原飞燕革素比例为69.2%、84.6%、87.4%的三个分级组分是多聚体的主要成分,占多聚体总量的7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