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英  陈慧  赵建民  彭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86-13887,13893
利用近30年的包头地区气象信息化数据,采用气象资料整编和统计方法,对包头地区土右旗气象观测站风向风速年、月、日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土右旗年主导风向为E风,出现频率为11.5%,W风的出现频率也较高,为9.1%,静风的年出现频率为20.3%;全年以NNW方向的风平均风速最大,为3.3 m/s。1~4、10~12月份主导风向均为W,出现频率在9.4%~12.3%;5~9月份主导风向均为E,出现频率为11.6%~19.3%。近30年土右旗年平均风速为2.1 m/s,4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近20年逐小时10 min平均风速均以夜间至凌晨较小且处于平稳状态,日出以后风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15:00左右达到一日中的最大值,此后平均风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运用昌邑北部沿海100 m高度测风铁塔2006年1~12月逐时测风资料,分析了当地风力资源状况及风的垂直变化特征,并与昌邑气象站累年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风速日、年变化及风向频率的年变化;计算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平均风速、有效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Weibull双参数及年有效风能等风能资源参数;估算了目前常用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及其随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风电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高延庆  陶林  宗英飞  冷怀存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68-11970
[目的]研究辽宁朝阳燕山湖区的风能资源情况。[方法]2006年4月实测风塔,历时1年,实测10、30、60m的风向和风速,详细计算和分析风能资源的各参数,评价朝阳燕山湖区的风能资源。[结果]燕山湖风电场塔高60、30、10m处的年平均风速订正后分别为4.7、4.2、3.8m/s,年、月平均风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燕山湖风场以WSW风为主导风向,出现的频率为13%,其次为NW风,出现的频率为10%~12%,偏S风为主导能量风向。塔高60m处3m/s风速出现频率最高;塔高30、10m处2m/s风速出现频率最高。各梯度风速变化呈单峰型,均以10:00~20:00风速最大,4:00~8:00风速最小。实测塔高60m处的3~25m/s有效风力时数在5151h以上,年平均风能密度在140W/m2以上。[结论]燕山湖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建设风电场,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 a(1981-2010年)风向风速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风向风速及大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30 a博克图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80 m/s,且以0.02(m/s)/10a的增幅上升;2)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季节,且4月、5月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各月;3)本地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方向,但夏季东风盛行。8月-次年5月均已西西北风为主,6月主风向为西方向,7月主风向为南东南风和东南风;4)本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风日数偏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9 d,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31 d/10a;5)春季为大风现象频发季节,4月、5月为大风现象频发月份。  相似文献   

5.
马德栗  刘敏  鞠英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72-1375,1512
根据2010年12月~2012年5月三峡气候梯度塔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和气压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月、季、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气候梯度塔10~100m各层平均风速逐月变化基本一致,呈“W”型,且各层年平均风速相差不大;各层年平均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变化趋势相一致,7月最大,11月最小;各层全年及各个季节ESE为主导风向,全年及各个季节无正南风;各层年平均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各层气温逐月变化呈单峰值,1月气温最低,7月最高,就季节而言,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层年平均相对湿度8.5~50.0m随高度升高而降低,50~100m则随高度升高而上升;8.5m高度气压曲线逐月变化呈“u”型变化,1月最高、7月最低,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6.
王庆祥  徐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96-3999,4009
利用MM5+ CALMET模型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2009年6月~2010年5月进行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并与3座测风塔实测风速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 m处,各测风塔年平均风速模拟值小于实测值,10 m以上,年平均风速模拟值大于实测值;模拟风速频率在2 ~5 m/s小于实测风速频率,在6~ 10 m/s大于实测风速频率,<10 m/s与实测风速频率基本相当;模型对风向的模拟效果不如对风速的模拟效果,虽然70 m高度模拟主导风向与实测风主导风向基本一致,但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模型对风能频率的模拟效果优于对风速频率与风向频率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1980—2015年廊坊市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0—2015年河北省廊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风速、风向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36年廊坊市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廊坊市南部地区平均风速略大于北部和中部地区;全市平均风速以0.162 m/(s·10年)的速率递减,并以小风(风力0~2级)日数增加和风力3级以上日数减少为主要表现特征;北部和南部地区逐年平均风速未出现显著突变,而中部地区平均风速在1985年发生突变;各县主导风向因其地理位置呈现不同特征,北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以西北风和偏东风为主,中部地区以偏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南部地区主导风向以偏南风或西南风为主;全市静风出现的频率呈下降趋势,北部地区主导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风,中部地区主导风向由南风转为西南风,南部地区主导风向由西南风转为南风。  相似文献   

8.
<正>彰武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平均气温7.2℃,最高温度37.4℃,最低温度为-30.4℃。平均无霜期156天。全年最大降雨量744.1毫米,最小降雨量329.4毫米,年均降水量51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相对湿度61%,最大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48%。平均冻土深度1.11  相似文献   

9.
贾小琴  尹宪志  傅正涛  王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9-12561,12590
利用1968~2011年临夏地区6个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风向频率玫瑰图等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风速风向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临夏地区平均风速为1.4 m/s;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6 m/s,近44年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年内最多风向为N风,WSW、E风次之,WNW风最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声波式风速风向测量系统,采集了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2009年全年的风能资源数据.采用风资源评估理论对风资源进行了分析,确立了在寒冷地区进行风能资源调查的方法.通过计算年平均风速和风向、风速频率、风功率密度等参数,并估算风力机的年发电量及设备利用率,论证了风力发电的可行性.研究为地处寒冷地区的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11.
王翔  沈铁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53-13655,13677
由于博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风力资源丰富,对博州风能资源进行初步观测和评估,为开发风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观测结果表明,博州不仅阿拉山口风口及沿线风力资源丰富,而且赛里木湖东岸、博河河谷上游、鄂河河谷中游风力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地区有效风力出现小时数占全年70%左右,均在5 000 h以上,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均在200 W/m2以上,属于风能丰富区,且风能的品质较好,有利于风机稳定运行,具备很好的风电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1~2010年风向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风向频率玫瑰等方法,分析文登市风速风向的变化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日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近30年文登市平均风速为3.4 m/s;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风速通常是午后大,午夜至清晨小;近30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2 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1.1 d;出现最多风向为C、NNW和S.  相似文献   

13.
取1976—2005年海北州海晏、刚察、祁连、门源四县的资料分析了风速、风向的日、年、年际变化、大风日数。分析表明:海北州风速一日之中6—7时最小,下午16—17时最大;一年之中风速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全年最多风向频率为东南、西北;大风日数春季最多、秋季最少,且自1976年以来呈逐年减少趋势;计算全州各县风能资源的储藏量发现,风能资源以刚察为中心,门源最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73—2016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肃北地区近44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肃北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1.0 d,总体呈增多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6 m/s,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前30年显著减小,后14年显著增大;平均风速为2.7 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2季最小,平均风速年、四季变化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全年SSE向风最多,NW和SE向风次之,ENE、E、SW、WSW向风最少。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固原市位于六盘山核心区域,对风力资源进行评估,为开发风力发电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固原市六盘山风力资源丰富,有效风力出现小时数占全年77%左右,达到6700 h以上,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86 W/m,属于风能丰富区与较丰富区之间,且风能的平稳性能较好,利于风机运行,风电开发价值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受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具有不确定性,其发电量具有随机性,不利于电网计划部门安排常规发电与其协调运行和检修安排,因此需要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进行预测。本研究应用多元统计学,分析影响光伏发电量的气象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完成主成分的提取和相似月份的归类,采用逐步分析法,获知光伏发电量主要受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总辐射量的影响,得知发电量与其相互依存关系。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含季节因子的ARIMA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预测误差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当金山南侧测风塔2006年10月~2007年9月一个完整年逐时的风塔气象观测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该地区的风速及风能的变化特征,并与河西走廊地区风场作比较。结果表明,当金山地区风速、风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风速较小,风向不稳定,风功率密度较小;夏季风速高、风向稳定、风功率密度大等特点。与河西走廊地区的风能季节变化基本相反,这是由于当金山南侧测风塔地区所处的局地地形和青藏高原的背景场特点所决定的。综合考虑该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建议在此处建立的风电场冬季可以停止运行。  相似文献   

18.
近36年呼和浩特地区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呼和浩特地区1980-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风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风速时间变化特征,包括呼和浩特地区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的季、年、年际以及年代际等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年内分布来看,研究区内的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在每年的4月达到了高峰值,占到全年总和的37.5%,且最大风速在12月和1月最小。从季节变化上看,呼和浩特年内最大风速集中于春末夏初的3~6月份,占全年最大风速的40.5%。从年际分布来看,2009年的最大风速最小,2013年的最大风速成为近36年来的高峰值。平均风速在2003年最小,在2014年最大。两者在2013-2015年的变化趋势都十分突出,占到全年的25.6%,且2013年成为最明显的跃变点。从年代际分布来看,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在21世纪初最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宁波市2007—2017年梅山气象资料和2017年负氧离子资料,统计分析梅山气候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梅山湾全年气温变化幅度偏小,夏季偏凉,6—8月平均极端最高气温27.1 ℃,年均高温日仅3.2 d。6—9月雨量、雨日、暴雨日均少于宁波市区,暴雨日年均仅2.5 d,8:00—15:00是一天中下雨概率最低的时间段。梅山是夏季避暑胜地之一,梅山湾适宜和基本适宜旅游的天气共占全年的91.6%,人体舒适度表现为以清凉和最为舒适天气最多,极少炎热,没有寒冷、暑热和酷热天气。梅山气候特征适宜旅游。梅山湾负氧离子年平均值为2 276 c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全年无不利健康天气。有利健康的天气可达93%,一般天气占7%。6—8月负氧离子浓度呈跳跃性降低,平均浓度可达5 511 cm-3,6月最大,为8 538 cm-3。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丽水市及云和、遂昌、缙云、庆元、龙泉、青田等站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丽水地区地面风场特征:丽水市春季盛行东风或偏北风,夏季盛行东风或偏南风,秋季盛行偏北风或东风,冬季盛行东风或偏北风。丽水及各县(除青田外)常年地面风速在0.8~1.3 m/s之间,地面风速月季变化不大,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全年6月地面风速最低。青田县地处丽水东部、与温州相邻,易受东风系统影响,常年平均风速为2.3 m/s。丽水站年主导风向为ENE,年平均风速为1.3 m/s,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与主导风向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污染较为严重。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污染系数图合理置放污染源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