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生态环境部编制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试行)》,以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对典型工业城市黄石市2019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石市2019年水质时间达标率为80.13%,水质空间达标率为76.92%,水环境承载力指数为78.53%,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区域内主要湖泊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是影响黄石市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在"十四五"环保工作中,应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湖泊水质稳定达标,不断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2012年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3.2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44 hm2,理论人口规模为1 318万人,现常住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所能够容纳的人口容量,生态形势严峻。按照目前区域生态赤字水平,北京市需要转移人口规模约411万人。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格局,划定林地、农田、湿地、海洋和草地生态红线,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浙江省作出"五水共治"决策的同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省建设,水资源驱动因素分析也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TIPRAT模型,对浙江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浙江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正向驱动因子由高到低排序为:城市化率第三产业比值人口规模人均GDP生活用水结构生态承载力;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809、0.790、0.786、0.751、0.688、0.435;负向驱动因子为恩格尔系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其弹性系数为-0.221、-0.818;据此控制浙江省人口大规模流动,采取相应政策调整生活用水结构,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可以减轻水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承载力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的重要依据。利用状态空间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景气预警上,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中警状态,反映出湖区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较弱。洞庭湖区17个区域单元生态承载力出现了重警、中警和轻警三种状态,2001年、2005年和2010年3个年份的区域差异及变化相当明显。(2)景兆预警上,201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接近轻警状态,可持续承载能力由弱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相比2010年,17个区域单元的重警和中警比重分别下降了33.3%和18.2%,轻警比重上升了100%,体现了洞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计划有效,生态调控措施得力。(3)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科学地预测预报生态承载力未来发展趋势,判定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模型的应用可靠可行,预警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河道普遍存在污染较为严重、水体水质较差、河水流动性差等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河长制"、加强污染源控制、坚持生态理念、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治理途径。以期建设功能丰富的良性城区河道生态体系,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从农村污水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从生态保护优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生态建设与修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一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工程,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序和发展方向;二是在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三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生态环境支撑区等区域加大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问题也成了国家关注的重点。从"城市滨水公园生态设计"概念引入,阐述了城市滨水公园生态设计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城市滨水公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启东蝶湖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实例研究,探讨了其生态设计原则与应用方向。提出了城市滨水公园设计应以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要目的,遵循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自然的原则、坚持生态与景观并重原则、坚持多样性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的城市滨水公园,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化设计,以促使滨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以四川省大竹县Z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开展了"一河一策"治理研究,运用无人机和实地踏勘等方法,从流域内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沿岸垃圾和污水管网破裂等5个方面对流域污染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污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河流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对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美丽竹乡,促进县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良性耦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遂宁市2018年地表水水质情况及污染因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区域水环境现状问题存在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嘉临江流域(遂宁段)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对于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遂宁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辽河流域“十四五”期间存在水环境不能稳定达标,劣五类水体“清零”难度较大,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水资源匮乏,生态基流无法保障,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流域治理的机制体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水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提出了辽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建议,围绕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坚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中小尺度区域的生态容量现状,利用2010年福建省相关数据资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在确定基于"省公顷"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测算了2010年福建省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省公顷"模型更能客观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更适合于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耕地是福建省生态生产力最强的土地类型,各设区市的耕地生产力与全省平均生产力接近;2010年福建省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省公顷面积总和大于其现状面积总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设区市的生态承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围绕建设"生态定西"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2018年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通过职能整合,进一步充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三大职能领域,加强统一监管,实现了“岸上和水里”打通,划入水利部门的组织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等职责。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从多头管理实现一头管理,从国家到地方,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整合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为此,提出了整合后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浑善达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5.29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429hm2,生态赤字为2.867hm2,生态形势严峻。按照土地类型统计:1)人均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2)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草地和林地;3)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中草地、化石能源地和水域出现生态赤字,而其他土地类型则出现生态盈余。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兰溪市灵洞乡地理位置和资源现状的分析,根据森林城镇建设的要求和原则,提出了"一心二屏、两轴三带多点,山水城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对此总体结构进行了探讨,希望形成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空间格局,逐步实现城镇开发与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平衡,努力把灵洞乡建设成为"灵山动水"的山水生态城镇。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区域消费及土地面积的定量研究以衡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环洞庭湖防护林建设区重点县——岳阳县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该县2007年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岳阳县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林业生态承载力在总的生态承载力中比重增加,说明防护林项目对维护岳阳县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政府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决定在全省统一规划建设23条、1万公里、805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带,要求把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作为继"十年绿化广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淮河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分析了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淮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功能区达标率不高。因此,提出了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淮河水环境保护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昭山风景区为中心的"绿心"区域"一心、一带、多廊道、多斑块"的生态建设框架,提出了"绿心区"湘江风光带建设、大昭山和金霞山森林公园保护建设、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生态布局优化、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受损生态区恢复与主要污染源治理等生态重建的重点目标及与此配套的"绿心"区域建设的主要技术与保障措施,为"绿心"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为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通过建设环首都生态保护绿带、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构建京冀生态廊道、拓展城乡绿色生态空间、完善跨区域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机制等举措,大力保护京冀交界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