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掌握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规律,为育苗管理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通过5种田间持水量梯度对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苗木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主根长、生物量等指标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差异显著,大于1 cm长侧根数受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差异不大;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率需求较高,在田间持水量为90%时,幼苗生长各项指标较优,在田间持水量为80%以上时,增加灌溉量对促进苗木生长影响不大;土壤含水率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苗木生长指标较好,同时又能够达到灌溉节水的目的;在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60%时,苗木正常生长受到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性状和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水分胁迫梯度(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80%)进行试验。[结果]桂花在各处理环境下的苗高生长情况和地茎生长情况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情况均表现依次为:60%田间持水量〉40%田间持水量〉20%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10%田间持水量,脯氨酸含量表现为:10%田间持水量〉20%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40%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结论]桂花苗木对土壤水分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吉林省长春市大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分析,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春玉米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播种日期,为提高吉林省春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春玉米品种松玉419为试验材料,田间设置9个不同播种日期,播期间隔5~6天,监测春玉米苗期田间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测定春玉米产量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春玉米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呈显著正相关.播种时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差异显著影响成熟期籽粒产量.当土壤温度一定时,土壤体积含水率每增加1%,出苗率提高0.789%,出苗速率提高0.798%;当土壤体积含水率一定时,土壤温度每增加1℃,出苗率提高0.352%,出苗速率提高0.793%.松玉419在4月29日播种时产量最高,比正常播期(5月4日)产量提高6.66%,即每年4月底5月初,土壤平均温度在13.1~13.6,土壤体积含水率在13.1%~15.3%时播种最佳.土壤水分对春玉米出苗率影响最大,而土壤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土壤不同含盐量条件下覆膜种植对棉花出苗及苗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对棉花出苗有显著影响,而且土壤盐分对棉苗的伤害与土壤含水量也密切相关;盐碱土覆膜种植可有效提高棉花出苗率,但在土壤盐分含量超过0.6%时,即使覆膜种植也难以出苗。  相似文献   

5.
针对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以及灌溉方式问题,通过人工降水模拟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入渗进行研究,设置了漫灌、沟灌、膜下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田间持水率的50%、60%、70%3种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10、20、30 mm/h 3种不同降水强度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降水强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速率影响最大,降水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值越大,且不同时间影响程度不同;在同一降水强度下,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土壤的入渗越慢;不同灌溉方式比较的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膜外入渗最快。研究结果为揭示灌水方式对土壤入渗的影响,为研究土壤水运移和地下水入渗补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灌水器流量(0.1、0.9和1.5 L/h)与2种灌水下限(试验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60%)的全因素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下较高流量的地下滴灌灌溉水分下渗量较大,使得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较小流量的地下滴灌水分主要保存在上层土壤;灌水下限为80%田间持水量较60%田间持水量能够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减缓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不同灌水器流量处理以0.9 L/h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最高,提高灌水器流量能够减缓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综合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为,灌水下限80%田间持水量,灌水器流量0.9 L/h。  相似文献   

7.
保水剂对玉米出苗率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土壤持水量在田间持水量45%以下时玉米种子不能出苗,而对照处理在土壤持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45%时能够保证100%的出苗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证明了保水剂对玉米出苗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施用保水剂的处理在积蓄土壤水分,减轻表层土壤水分散失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雨后测量结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恒温箱和田间条件下,研究手工剥壳和机械脱壳方式对不同含水率春花生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手工剥壳的春花生种子含水率对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较小,以含水率6.23%的种子出苗率最高;采用机械脱壳的花生种子含水率对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较大,以含水率19.60%的种子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棉花出苗及苗期耐盐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土壤不同含盐量、土壤不同含盐量与含水量和土壤不同含盐量条件下覆膜种植对棉花出苗及苗期的影响进行了盆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含量不同,对棉花出苗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是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棉花出苗率递减,棉苗生长也愈差;土壤含盐量对棉花的影响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在适宜的含水量内,土壤含盐量相同时,棉花出苗率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递增。但在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土壤水分增加,并不提高棉花出苗率。土壤盐分相同,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棉花出苗。土壤盐分对棉苗的危害,与土壤含水量也密切相关,一般是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棉苗受盐害减轻。盐碱土覆膜种植,可有效地提高棉花出苗率。但在土壤盐分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后,即使覆膜种植,也难以出苗。在覆膜的情况下,棉苗生长发育均随土壤盐分含量增加而减弱。而在土壤盐分含量相同时,则比不覆膜的棉苗生育为优。  相似文献   

10.
灌水下限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耐莫尼塔’番茄为试材,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为灌水上限,设置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60%、70%、80%为灌水下限,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番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番茄生育期内生长指标、组织相对含水量、实际光化学效率、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及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适宜灌水下限,可作为土壤水分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抗旱耐盐碱棉花种衣剂田间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新疆棉花苗期受干旱、盐碱等自然因素导致棉花出苗保苗率低问题,首次筛选出能提高棉花苗期抗旱、耐盐碱能力的种衣剂,2006和2007年将室内研制的种衣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种衣剂配方均能提高干旱和盐碱胁迫下棉花田间出苗率和产量,其中棉抗3种衣剂效果最好,在重度缺水时,出苗率、产量分别较对照不包衣处理提高317.9和20.6个百分点;中度缺水时,出苗率较不包衣处理提高153个和31.7个百分点.土壤NaCl含量0.4;、0.6;和0.8;,棉抗3田间出苗率分别对照高1.25、65.3和150个百分点.土壤NaCl含量在0.4;时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NaCl含量0.6;时,棉抗3比对照增产34.9;.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笔者在斯里兰卡连续五次种植柽麻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柽麻在苗高18厘米时是生长速度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是幼苗缓慢生长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增加2—4倍,至初花期生长速度又明显减慢,生长曲线呈S形。因柽麻无论何时播种,从出苗至开花的总天数比较相近,所以缩短幼苗缓慢生长期是获得柽麻高产的关键。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是缩短幼苗缓慢生长期的有效途径。 试验表明,出苗期、生长前期和开花期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分别为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40%和50%。在苗期施用磷肥和少量氮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因此,只要在出苗后及时地加强水肥管理,就能确保柽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提供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播种深度及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40%时,鸭跖草的出苗率最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高,鸭跖草的出苗率呈下降趋势。适于鸭跖草种子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小于大田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含水量;播种越深,鸭跖草出苗率越低,播种深度与鸭跖草的出苗率(P<0.05)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除草剂虎威对鸭跖草种子萌发与出苗有一定的负效应,经播后苗前也表处理后,剂量为25.0mg/m^2的处理,萌发抑制率约为对照的50%。当虎威使用量达到200.0mg/m^2时,鸭跖草种子萌发抑制率可达到90%,但此剂量将对作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用室内培养和田间测坑试验结果:红壤的花生萌发和出苗土壤含水量分别为0.18 g/g和0.24 g/g,土壤低于萌发含水量时,种子处于低级萌发阶段,出苗率为0;土壤含水量在萌发含水量与出苗含水量之间时,种子只处在高级萌发阶段,不能出苗;土壤高于出苗含水量种子才能出苗,但出苗率并不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最适出苗含水量为0.30 g/g.长期低土壤水分对花生的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及单叶面积均有不利影响,在苗期就有明显表现,在始花前后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调整细化黑龙江省干旱等级划分范围,以郑丹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率、出苗时间、株高和苗期作物表象影响显著,不同质地的土壤干旱等级也各不相同。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较高,适宜培育壮苗。当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0%~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55%~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生长受到抑制;壤土60%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粘壤土6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以及砂壤土5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不适宜玉米播种。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和覆土厚度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内油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出土对土壤水分和覆土深度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是20%~30%,最适含水量为25%;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发芽率低于61.33%;当土壤含水量超过40%时,发芽率下降到59.33%.种子出苗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25%~35%,在土壤含水量达到30%时,出苗效果最好;土壤含水量高于40%或低于10%时,幼苗出苗率均降低到20%以下.油松幼苗出土与覆土厚度有密切关系,当土层厚度为0.5 cm时,出苗率最高,可达到94.67%.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2.5 cm后,几乎不能出苗.在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种子的萌发在林分中优于林窗中,出苗在林窗中优于林分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在覆土条件下优于覆盖枯落物.种子经过预处理(室温下蒸馏水浸泡24 h)后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优于未处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理及生长指标变化。[方法]以乐东拟单性木兰盆栽幼苗为试材,水分胁迫设5个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和80%,研究水分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相对苗高增长量、相对地茎增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增加,在土壤含水量为60%田间持水量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3.67%、15.04%、1.463mg/g和50.89mg/(g·h),之后开始下降,在土壤含水量80%田间持水量时分别降到2.88%、5.56%、1.086mg/g、25.252mg/(g·h);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田间持水量时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达到最小值0.008μg/ml和最大值0.053μg/ml。[结论]土壤含水量为印%田间持水量时较适合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8.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水势与谷子出苗率的关系,为生产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谷子品种(晋谷29号、张杂谷5号),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谷子的出苗规律及基本全苗的水分临界阈值,同时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土壤水势对谷子出苗的影响。结果:出苗率达到80%以上的土壤水分可作为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的适宜播种指标,褐土性壤质土表层含水量需达到11.8%,田间持水量达到55%以上,土壤水势大于-2.15巴。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疆制种基地早熟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制种企业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早熟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和新玉54号3个杂交种制种生产,授粉后每隔3 d收获果穗1次,并测定籽粒水分,种子晾干后,通过标准发芽、冷试验、田间出苗鉴定和种子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结果】 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籽粒含水量、标准发芽率、冷发芽、田间出苗率和相对电导率存在差异,3个玉米杂交种籽粒生理脱水速率表现为新玉35号>新玉29号>新玉54号,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新玉29号>新玉54号>新玉35号,早熟玉米新玉29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2.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35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54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4.7%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3%以上。【结论】 在新疆早熟制种区可以用授粉后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指导杂交种子生产田收获,获得高活力的杂交种子,比常规收获时间提前7~12 d,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