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L/羽(含100DID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胚死亡则判该鸭感染。计算母源抗体雏鸭组的攻毒保护率和无母源抗体组的发病率。攻毒后5d,分别称量雏鸭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对成对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母源抗体对雏鸭增重的影响。通过试验鸭中和抗体、增重变化和病毒分离的方法评价母源抗体的效力。【结果】(1)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最高,1、5、7、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40%(4/10)、50%(5/10)、30%(3/10)和0%(0/10),5-7日龄抗体阳性率处于平台期,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低至全阴性;(2)攻毒后对照鸭表现精神沉郁(20/20)、仰翻和侧翻等神经症状(6/20)及死亡(2/20),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3)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115.5、142.8、177.8和162.2g。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54.5、91.0、165.0和118.8g。(4)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5/10)、60%(6/10)、20%(2/10)和0%(0/10); 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发病率均为100%。(5)5和7日龄雏鸭平均增重和攻毒保护率最高,分别为50%(5/10)和60%(6/10),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尽管低(20%和0%)或阴性,仍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1)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能够保护10日龄内雏鸭;(2)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以7-10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可引起种(蛋)鸭高热、采食量和产蛋量骤降的新病毒。本研究以麻鸭为动物模型,测定麻鸭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后,其免疫器官指数、重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活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会侵害麻鸭的免疫器官,第1~3d脾脏明显肿大,第7~10d试验组胸腺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14d法氏囊出现萎缩;与仅免疫疫苗的对照组鸭相比,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后再注射疫苗的试验组鸭产生抗体的时间延迟、抗体的峰值降低,抗体下降加快,且在整个试验期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鸭的抗体水平,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可抑制鸭对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3.
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血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阐明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DHOV-HB株)感染鸭后的病毒血症,为深入了解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发病机理、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4只250日龄北京鸭芯片标记后分别经口感染100倍稀释的DHOV-HB株(3×104ELD50),并设空白对照组15只,同等条件下分别在隔离器内饲养,逐日观察10日,各组每日经翅静脉采集10只鸭血液(尽可能采集同一只鸭血液),用于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将攻毒后1-10 d的血清样本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每份血清以0.1 mL/胚的剂量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后置于37℃条件下继续孵化,每日定时照胚2次,及时收获并统计24-168 h之内死亡的鸡胚,死亡鸡胚胚体经剪碎,研磨,离心后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有1枚及1枚以上死亡鸡胚,且DHO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将该鸭判为病毒分离阳性。同时采用中和试验测定攻毒后4-10 d的血清抗体,每个血清稀释度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途径及特异性死亡的判定方法同上。判定标准如下:血清原液保护80%(4/5)以上的鸡胚判为抗体阳性,保护20%-60%(1/5-3/5)的鸡胚判为抗体可疑,不保护鸡胚(0/5)判为抗体阴性。【结果】试验鸭感染DHOV后的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感染后1-3 d,病毒血症出现并达到高峰,病毒分离均100%(10/10)阳性;4-6 d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0%(9/10)、70%(7/10)和30%(3/10)阳性;7-10日血清中不再存在病毒,均为阴性(0/10)。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攻毒后4 d,血清中病毒分离率下降的同时血清中即可能存在较低滴度的抗体,鸡胚死亡时间延后,此时抗体100%(10/10)阴性;攻毒后6 d的血清抗体80%(8/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7 d 70%(7/10)阳性,10%(1/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9 d 90%(9/10)阳性,10%(1/10)可疑;攻毒后10 d 100%(10/10)阳性。空白对照组血清病毒分离(1-10 d)和抗体检测(4-10 d)均为阴性。【结论】(1)DHOV口服感染成年鸭后,1-3 d日血清病毒分离率最高,感染后4 d 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感染后7 d血清病毒分离阴性。感染后7 d抗体70%(7/10)阳性,感染后10 d 100%(10/10)阳性;(2)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材料为佐剂制备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鸡不同时间抗体产生的情况,以选择最佳制苗佐剂。取40只1月龄SPF鸡,随机分成8组,以不同的佐剂组合制备疫苗,免疫7个组(包括白油组、白油+IL-2组、铝胶组、铝胶+IL-2组、蜂胶组、蜂胶+IL-2组、IL-2组),另设不免疫对照1个组,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周、2周、3周和4周采血,用已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ELISA抗体,比较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以白油+IL-2作为佐剂组的灭活疫苗效果最好,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其他各组,免疫后3周ELISA抗体可达到1∶800以上,是较理想的制备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的佐剂。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材料为佐剂制备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鸡不同时间抗体产生的情况,以选择最佳制苗佐剂。取40只1月龄SPF鸡,随机分成8组,以不同的佐剂组合制备疫苗,免疫7个组(包括白油组、白油+IL-2组、铝胶组、铝胶+IL-2组、蜂胶组、蜂胶+IL-2组、IL-2组),另设不免疫对照1个组,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周、2周、3周和4周采血,用已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ELISA抗体,比较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以白油+IL-2作为佐剂组的灭活疫苗效果最好,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其他各组,免疫后3周ELISA抗体可达到1∶800以上,是较理想的制备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的佐剂。  相似文献   

6.
鸭坦布苏病毒鸡胚弱化毒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将鸭坦布苏病毒BZ_2010株在SPF鸡胚上进行连续传代致弱,旨在选育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活疫苗候选毒株。【方法】以SPF鸡胚为增殖宿主,将BZ_2010株连续传代,直至第120代,以1日龄雏鸭和30周龄的产蛋种鸭为试验对象,对第120代次毒株(命名为VC2)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1d雏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的返强情况进行评价;以18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中和抗体进行监测;以25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BZ_2010株和VC2株的E基因和NS4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传代病毒对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逐渐缩短,而病毒毒价有逐渐提高的趋势,ELD50由第20代的10-5.3/0.1mL提高到第120代的10-5.8/0.1mL,而且第80代之前提高较快,后期基本稳定。将VC2株通过颈部皮下接种1d雏鸭和肌肉接种30周龄产蛋种鸭,接种后试验鸭无异常临床表现,肝脏也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将VC2在1d雏鸭进行连续5次传代,未发现试验鸭有任何异常症状,将第5代组织悬液接种1d雏鸭,采集肝脏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无明显病理变化,这说明VC2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VC2株 E蛋白的第86、157、189、301和312位氨基酸发生改变,而NS4A蛋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即第54位氨基酸由F变为L。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第4周即可达到高峰,并且维持较长时间;VC2免疫后于第2周和第50周利用强毒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VC2免疫组在攻毒后未出现异常症状,粪便正常,产蛋率保持正常,这说明VC2株免疫可对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完全保护。【结论】本研究通过鸡胚连续传代成功获得了一株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鸭坦布苏病毒鸡胚弱化毒株。VC2免疫种鸭后抗体水平上升很快,可维持较长时间。攻毒试验结果表明,VC2株免疫可对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7.
采用鸭肝炎弱毒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肉鸭,制备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其鸡胚中和抗体效价达1∶64 以上,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愈率达80% 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免疫不同品种成年鸭后,其血清中抗鸭瘟病毒和鸭肝炎病毒的ELISA抗体消长规律,从而为临床上合理地应用二联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苗免疫鸭后抗体的消长与鸭的免疫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鸭肝炎病毒(DHV)地方分离毒株HB98株经鸡胚连续传53~62代适应鸡胚的鸭肝炎病毒作为种毒,制备成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分别免疫伊莎产蛋鸡,经3次免疫后,收获卵黄,测定病毒中和效价可达103以上,经30万只雏鸭临床应用,对未发病的雏鸭预防保护率达90%以上,发病鸭群治疗保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RRSV灭活疫苗(NVDC-JXA1株)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3个厂家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对28~90日龄仔猪进行免疫,观察免疫应激反应,监测抗体变化。[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仔猪后,免疫副反应均较小,无过敏症状出现。南京天邦、内蒙金宇疫苗分别在免疫后14、90d检测到抗体,浙江易邦疫苗在免疫后14、60d检测到抗体。抗体维持时间为15~30d。同一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相同日龄仔猪,正常剂量、加倍剂量处理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不同免疫日龄仔猪,抗体检出阳性率不同,55日龄以上仔猪的抗体产生早,抗体阳性率高。[结论]该研究为安徽地区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的免疫效果,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选取3个企业生产的12批疫苗,免疫SPF鸡、SPF鸭,跟踪至免疫后24周,每3周采血检测Re-6、Re-4 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SPF鸡、SPF鸭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3周Re-4、Re-6抗体即可达到高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SPF鸡抗体的高峰值高于SPF鸭;SPF鸡的高抗体水平的维持期长于SPF鸭;3个企业的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IDEXX公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山东省不同地区共16个规模化免疫的猪场的601份猪血清,结果弱毒疫苗免疫猪场猪群抗体阳性率达到90.65%,灭活苗免疫猪场猪群抗体阳性率仅达到75.49%。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化猪场普遍存PRRS感染,对于预防PRRS而言,弱毒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要优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坦布苏病毒(TMUV)在鸭、鸡、鹅群中的感染情况,开展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010-2014年间,在浙江省11个地市采集鸡、鸭、鹅血清样品4 989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TMUV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鸭、鹅、鸡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3%,6.94%,1.11%。按年度分析,在2010-2011年鸭TMUV引起的产蛋下降疫情流行期间,鸭感染群的TMUV抗体阳性率为54.83%,鹅、鸡未采样检测;2012年鸭、鹅TMUV感染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88%,20.00%,鸡未检测到抗体阳性群;2013年鸭、鹅、鸡TMUV感染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68%,10.00%,28.00%;2014年鸭、鹅TMUV感染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19%,6.67%,鸡未检测到抗体阳性群。总体来看,鸭群在2010-2011年TMUV流行期间的抗体水平最高,表明鸭群是TMUV感染的主要禽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呼吸型IBV HI抗体水平与蛋鸡产蛋率的对应关系。【方法】将180只SPF鸡分为4组,第1组和第2组首免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活疫苗免疫,1羽份/只,4周后采血,第2组鸡同时用3批次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M41株+HN6株)分别进行加强免疫,试验同时设置攻毒对照第3组和不免疫攻毒对照第4组。灭活疫苗免疫4周后,当产蛋率稳定在80%以上时,对试验鸡采血测定抗体,同时使用M41株病毒进行攻毒,记录攻毒后4周内各组鸡的产蛋性能,分析抗IBV HI抗体水平与攻毒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抗IBV HI抗体水平在2-8.2~2-9.3时,免疫鸡能够耐受IBV强毒的攻击,其产蛋性能不受影响。弱毒活疫苗免疫组抗体为2-4.8,产蛋量下降了12.69%。攻毒对照组抗体水平为2-2.0,攻毒后产蛋量下降45.22%。【结论】蛋鸡抗IBV HI抗体效价与产蛋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的攻毒保护之间呈正相关,可以用HI抗体检测来评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对产蛋鸡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36只试验鸽进行2次鸽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一次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后,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间隔2、4、8周使用灭活疫苗强化免疫,首免后定期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B、C三组均能保持一个高的抗体水平,均可持续6个月以上,且A组的抗体水平明显较B、C组高(P<0.01),根据我们所监测的抗体水平及经济实用的原则,我们推荐C组的免疫程序作为杨凌地区鸽新城疫的参考免疫程序,即:对鸽群进行2次鸽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一次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后,分隔8周使用灭活疫苗强化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7.
以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武汉分离株为菌种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测得最佳免疫剂量为0.3mL/只;免疫后3d、7d、10d、14d和21d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90%、90%、100%和100%;平均保护率可达92%,免疫后3d即能在血清中测出特异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直至免疫后21d。试验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能有效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应用ELISA检测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具有快速及特异的优点。鸭免疫禽霍乱疫苗1周后,抗体滴度开始上升,4周后达到高峰。用巴氏杆菌C48-1攻击不同抗体滴度的鸭只,抗体滴度为1:400时,保护率为90%,抗体滴度下降时,攻毒保护率也随即降低。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郄文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71-5172
用DVH弱毒疫苗和DVH油乳剂苗免疫健康高产蛋鸡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研究了高免卵黄抗体治疗雏鸭DVH的疗效。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治疗DVH的疗效取决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治疗时间和免疫途径。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应达28.5以上,并且在感染DVH 24 h以内对雏鸭进行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不同佐剂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效果,选用铝胶佐剂、国产油佐剂及进口油佐剂与新城疫病毒抗原混合制成疫苗,免疫雏鸡,探讨不同佐剂的疫苗对鸡的安全性、新城疫的HI抗体水平及攻毒保护率。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疫苗注射部位无不良反应;28天时HI抗体分别为28.2、28.5和28.8;56天时HI抗体分别为27.4、28.8和29.2,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90%、100%和100%,铝胶佐剂、国产油佐剂、进口油佐剂配制的新城疫灭活疫苗以及对照组攻毒后肛棉拭子NDV阳性率分别为10%、0、0及100%。用进口油佐剂配制的疫苗可刺激接种动物产生快速免疫应答反应,抗体产生的效价高、维持的时间长,其效果优于其它佐剂,有望成为ND灭活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