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野生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种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消毒方式、是否剥皮、赤霉素预处理质量浓度、基本培养基、培养温度对种子无菌萌发及鳞茎形成的影响。无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75%乙醇处理30 s结合2%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是种子的最佳消毒方式,污染率为0%;未剥去种皮的种子在4℃下发芽率较高,而剥去种皮后在25℃下发芽率较高。4℃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而25℃更适宜种子萌发和生长,结合采用600 mg/L赤霉素预处理24 h,1/2MS为基本培养基,是新疆郁金香种子无菌萌发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发芽率达96.7%,且芽生长势强。试验还发现:剥皮处理不会显著提高萌发率,但可显著缩短种子萌发时间,使芽生长更健壮,且约有80%以上能形成离体小鳞茎,成球率显著高于土壤播种试验;不剥皮会导致萌发的芽细长柔弱,逐渐死亡或生长畸形,且不能形成离体小鳞茎。本试验建立的新疆郁金香无菌播种和鳞茎形成体系,为野生郁金香的离体资源保存和实现我国野生郁金香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种野生国兰无菌播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广西野生春兰、豆瓣兰、独占春3个国兰品种进行种子预处理及培养基成分筛选等无菌播种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预处理、培养基基本成分、培养基激素、培养基水果附加物对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植物激素和添加椰子汁等对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浸泡种子和低盐培养基可使兰花种子提早萌发并提高萌发数.较优试验处理为:种子在播种前用0.1 mol/L`氧化钠或1%次氯酸钠浸泡20 min,播种培养基采用改良Kyoto+ 6-BA2 mg/L+ NAA1 mg/L+椰子汁10%.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新疆的野生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 (Pall.) Herb.]种子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消毒方式、培养条件、种子预处理、贮藏条件对鸢尾蒜种子无菌萌发及离体鳞茎形成的影响。无菌播种结果表明:75%乙醇涡旋30 s,结合2%NaClO 5 min是种子的最佳消毒方式,污染率为0;鸢尾蒜种子在4℃条件下的萌发率在94.0%以上,而在25℃条件下则几乎不萌发。贮藏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4℃贮藏6个月后种子依旧能够正常萌发,而室温(25℃)贮藏6个月后种子完全丧失发芽力。筛选出的最有利于鸢尾蒜离体鳞茎形成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1.0 mg/L+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 NAA)0.2 mg/L+蔗糖30 g/L,在该培养基上播种30 d后出芽整齐,然后转入25℃光照条件下,再转接至含60 g/L蔗糖的MS培养基上,可形成膨大的鳞茎。总之,该研究建立的鸢尾蒜无菌播种和鳞茎形成体系,为野生鸢尾蒜的离体资源保存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兰无菌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银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91-429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培养基的国兰无菌播种技术,具有萌发率高、操作简便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种子无菌萌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方法。[方法]以改良MS+土豆熟汁液2.0%+蔗糖2.0%+琼脂0.65%+0.1 mg/L NAA为种子萌发培养基,将铁皮石斛种子播种后统计萌发率。[结果]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继代培养后组培苗生长正常。[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体系,为铁皮石斛实生苗的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花魔芋种子为材料,研究无菌播种诱导萌发试管苗技术,以获得无菌试管植株,并由此获得外植体,从而解决魔芋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率及褐变率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播种于MS培养基中的魔芋种子经培养30 d即可获无菌幼苗,将无菌幼苗的叶柄、叶片接种于MS+1.0 mg/L 6-BA+1.5 mg/L NAA培养基中培养,叶柄...  相似文献   

7.
以赣南地区野生建兰蒴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以及生长素浓度对无菌芽生根的影响,并对建兰种子无菌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添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6-BA与NAA以及适宜的蔗糖浓度都能显著提高建兰种子的萌发率,建兰种子无菌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 MS +8 g/L 琼脂粉+ 60 g/L蔗糖+2.0 mg/L NAA+ 0.4 mg/L 6-BA+1g/L活性炭;当0.8 mg/LNAA与0.4mg/L 6-BA组合时,生根率最高,在90天时最高可达80.50%;通过观察建兰种子萌发无菌芽的过程发现,建兰种子在播种后到形成根状茎分枝大约要经历250d。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圆锥绣球种子萌发困难,提高种子萌发率,推动品种繁殖及选育,以贵州施秉野生圆锥绣球为材料,测量不同储藏条件、消毒处理、培养基类型和暗处理时间下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指标。结果表明:4℃低温干燥储藏条件最佳,4个月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仍高达90.9%和7.9;使用75%酒精消毒30s后再用8%次氯酸钠消毒1min可以消除种子污染,且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达38.8、10.1、103.9;不同培养基对圆锥绣球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B-5培养基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别达10.0和126.7;暗处理0d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分别达90.7%、31.4、8.5和85.0。因此,圆锥绣球种子离体保存及培养条件选择4℃低温干燥保存、利用75%酒精消毒30s后再用8%次氯酸钠消毒1min,经过B-5培养基培养且不需要暗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兜兰自交和杂交的果荚为材料,对不同组合果荚成熟度、暗培养时间及播种方法对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兜兰无菌播种以授粉120~160 d的果荚暗培养时间35~45 d较好,通过改进的浅层液体培养方法在无菌播种中的创新型应用,萌发率可达到普通播种萌发率的7.6倍。试验结果也显示基因型是影响兜兰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葫芦种子无菌苗组培体系,为葫芦高频再生体系提供外植体。【方法】以葫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A)完整种子、(B)切半种子、(C)萌发种子和(D)剥壳种仁四种种子处理方式和升汞灭菌时间对无菌苗获得的影响。【结果】葫芦种子种皮坚硬,直接作为外植体灭菌困难。接种葫芦完整种子和切半种子,均表现为污染率高(4.4%和51.1%)而萌发率低(0%和4.4%);接种萌发种子虽然萌发率最高(100%)但污染率也最高(66.7%);种子经过剥壳处理和0.1%升汞消毒5min,污染率低(0%)、萌发率高(84.4%)。【结论】剥壳种仁是获得葫芦无菌苗的最佳外植体,经0.1%升汞灭菌5min,接入MS培养基可高效获得无菌苗,而(A)完整种子、(B)切半种子和(C)萌发种子均不宜作为获取葫芦无菌苗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11.
以剥皮、不剥皮野生巨球百合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10种培养基进行无菌播种,研究不同培养基处理之间的种子萌发率、诱导率、诱导芽数及形成小鳞茎数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巨球百合种子具有较强的生活力,不剥皮处理的种子亦具备较高的萌发率,剥皮处理对提高种子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有一定的效果;剥皮巨球百合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0 mg/L NAA,萌发率为100.0%,诱导率为65.0%,平均诱导不定芽1.28个,转入MS培养基生长45 d后,平均形成小鳞茎2.35个,平均生成3.6片叶,平均生根达6.7条,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齿瓣石斛无菌萌发条件,通过研究影响齿瓣石斛种子萌发的因子,探寻适合齿瓣石斛种子最优萌发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齿瓣石斛种子无菌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0g/L,浓度过低,萌发苗生长差,玻璃化严重;胚龄对齿瓣石斛的萌发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种子胚龄为10~11个月,胚龄时间短萌发率低;胚龄时间过长灭菌时蒴果易开裂,污染率大;添加0.3mg/L NAA,可缩短萌发时间,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的成苗率和生长情况相比对照较好;不同培养条件萌发效果有明显的差异。适宜的萌发条件可促进齿瓣石斛萌发,提高萌发率,萌发后幼苗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3.
国兰无菌萌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兰花种子的处理、种子的胚龄、无菌播种的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综述了影响中国兰花无菌萌发的因素及提高萌发率的处理方法,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萌发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西双版纳地区采集野生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的种子开展萌发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的新鲜种子沙床催芽萌发率在96%以上,幼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相同植株的种子土壤播种萌发率为80.00%~86.27%,而整个果实播种萌发率仅有9.09%~33.33%;模拟野生环境下浅覆土的种子萌发率为55%~95%,不覆土的种子萌发率为20%~65%;8个月苗龄土壤播种苗11个家系平均株高为24.70~47.43cm,变异系数为21.95%~41.26%,平均地径为7.16~11.08mm,变异系数为16.62%~35.12%,家系间变异大。  相似文献   

15.
川西獐牙菜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川西獐牙菜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川西獐牙菜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率低;经人工后熟、低温、IAA和Na2CO3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多个红掌杂交种子和自然结实种子为材料,通过对无菌播种萌发各阶段的萌动率、发芽率和污染率的调查统计,研究不同采收方法、贮藏时间、贮藏条件和灭菌方法对红掌种子活力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红掌种子间萌动、发芽率和萌发速度差异明显,播后20 d萌动率和30 d发芽率可作为衡量红掌种子萌发情况的指标。整果收获、13℃保湿冷藏能延缓种子活力下降速度,散籽冷藏时间以一周以内为宜,一般不超过10 d,最长不超过15 d。种子灭菌可采用3%双氧水浸种3~3.5 h。  相似文献   

17.
大花型肉饼兜兰无菌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型肉饼兜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存在种子萌发率低、组培苗成活率低等问题,对大花型肉饼兜兰无菌播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广大兜兰生产与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近年来兜兰无菌播种的研究成果,以15个兜兰品种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10年来兜兰无菌播种的情况。综合分析表明:兜兰种子无菌萌发的情况与果龄有关,不同品种的兜兰种子萌发最适果龄不同;一般情况而言,最适合兜兰种子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为1/2 MS,且在培养基里添加椰乳会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印度獐牙菜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6年8~9月于青海省玉树州实地考察,观察印度獐牙菜的植物学特性;通过人工后熟、低温、吲哚乙酸(IAA)和Na2CO3处理种子,测定种子萌发率。[结果]自然状态下印度獐牙菜种子萌发率低,经人工后熟、低温、IAA和Na2CO3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结论]印度獐牙菜种子经不同处理后可以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蝴蝶兰杂交育种的成功率并筛选出优异杂交亲本,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对收集的若干蝴蝶兰种质资源开展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199个蝴蝶兰杂交组合中,99个组合获得了成熟蒴果,占杂交组合数的49.7%,61个组合无菌播种后种子正常萌发;筛选出‘火凤凰’、‘香妃’及‘大辣椒’等栽培品种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材料,原生种‘萤光’、‘C1’和‘滇西’作为父本亲和性更好;大花型间杂交结实率和萌发率最高,大花型与中小花型间杂交成功率最低;蒴果发育时间在130~159 d为宜,无菌播种萌发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