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瓜果皮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果皮青绿色自交系桂优1号毛节瓜、环江节瓜和1个果皮深绿色自交系七星节瓜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桂优1号毛节瓜×七星节瓜、环江节瓜×七星节瓜)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色进行统计.结果表明:F1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果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青绿色两种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深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BC2(以青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则表现出深绿色和青绿色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节瓜果皮颜色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节瓜果实的深绿色与青绿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青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2.
苦瓜果色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苦瓜两个绿色自交系G9680 3 1、S961598和两个白色自交系ZH96112 3、G9612 11作亲本 ,对其两个杂交组合 (ZH96112 3×G9680 3 1和S961598×G9612 11)的各世代进行果色遗传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苦瓜果实绿色与白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 ,绿色对白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3.
海茄砧1 号是以野生茄子自交系HZ09-5 为母本,以从越南引进的茄子品种自交系HZ10-2 为父本育成的高抗青枯 病樱桃番茄砧木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第1 雌花节位约为第7 节,花为紫色,果实卵圆形,青熟果淡绿紫色或淡绿色,果 萼绿色,果长7~9 cm,果宽4~6 cm,单果质量为50~60 g,种子千粒重为3.2 g 左右,种皮浅黄色,高抗青枯病。海茄砧 1 号与樱桃番茄的嫁接亲和性好,共生性强,嫁接苗成活率高。嫁接后的樱桃番茄果萼开展,果面有光泽,可明显改善果实 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提高产量。适宜华南地区樱桃番茄的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142和110-2高代自交系为母本,以极早熟自交系D-6为父本,培育出了两个茄子杂一代新品种———渝研六号和黑冠长茄。渝研六号为早熟品种,果黑紫色,果纵径28厘米,横径5.8厘米,果重200克,适宜春季早熟栽培。黑冠长茄为中熟品种,果黑紫色,纵径30厘米,横径6.5厘米,果重250克,即可做春季早熟栽培,也可作夏秋栽培和嫁接长采收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142和110-2高代自交系为母本,以极早熟自交系D-6为父本,培育出了两个茄子杂一代新品种--渝研六号和黑冠长茄.渝研六号为早熟品种,果黑紫色,果纵径28厘米,横径5.8厘米,果重200克,适宜春季早熟栽培.黑冠长茄为中熟品种,果黑紫色,纵径30厘米,横径6.5厘米,果重250克,即可做春季早熟栽培,也可作夏秋栽培和嫁接长采收栽培.  相似文献   

7.
茄子新品种‘渝茄5号’是以高代优良自交系11-45-11-1-2-1为母本,194-1-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果实长棒状,平均纵径36 cm,横径5.8 cm,平均单果质量330 g。果皮黑紫色,有光泽,着色一致,萼片紫色,萼下浅紫红色。果肉较疏松,耐老熟,种子少,平均产量67.98 t·hm-2。抗倒伏、耐热、耐旱、采收期长,适宜于西南片区露地长采收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8.
淄茄一号为中晚熟一代杂种,其母本P02-9是由淄博地方品种郭庄长茄经多年自交选育出的稳定自交系,父本H02-16A是从韩国大黑龙品种经7代自交分离选出的稳定自交系。淄茄一号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00cm以上,开展度(70~80)cm×(70~80)cm,第1穗果着生于主茎第8~9叶上方,果实长棒形,纵径28~30cm,横径8~9cm,果色紫黑偏红,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450g,果肉白色,柔嫩籽少,品质好。抗黄萎病能力明显优于对照郭庄长茄,一般667m2产量6000kg左右,适宜全国各地春夏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9.
翡翠绿茄子是以自交系广州青茄9413-2-3为母本,以自交系泰国青茄983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绿色长茄杂交一代新品种。其表现早中熟,长势壮旺,耐阴性、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连续坐果能力强,商品率高;果实长棒形,果皮平滑,果色翠绿,光泽好,美观,果长29.5~32.1 cm,横径4.20~4.37 cm,单果质量239.1~250.9 g,667 m~2产量4 000~4 500 kg;果肉淡绿色,肉质细嫩,品质优。商品性状优良,适宜华南地区露地春、秋种植。  相似文献   

10.
棚室茄子专用新品种‘茄杂12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茄杂12号’是由自交系‘93-6 F2-1-3-1-1-1’与‘圆杂-1-1-2-M’配制而成的棚室茄子专用品种。该品种早熟、耐低温弱光、易坐果、着色好。株形较小, 门茄节位6节, 果实扁圆形, 果色黑亮,果肉浅绿, 单果质量700~750 g, 商品性好。产量一般为80~96 t·hm-2。  相似文献   

11.
以大白菜抗TuMV品种BP8407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极早春的高代自交系,抗TuMV品种二青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春大将的高代自交系配制两个F2群体。以F2群体人工摩擦接种TuMV-C4后的ELISA鉴定的P/N值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P1、P2、F1、F2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大白菜TuMV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TuMV的抗性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遗传模型分别为E-1、E-0,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6.51%、77.64%。因此,大白菜对TuMV-C4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抗性遗传以主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12.
春秋大棚茄子专用新品种‘茄杂6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茄杂6号’是由自交系‘134’与‘圆杂-黑扁-1-1-M’配制而成的春秋大棚茄子专用品种。该品种耐弱光,易坐果,着色好,抗性强。株形紧凑,门茄节位8节左右。果实扁圆形,果色黑亮,果肉浅绿,单果质量850~950g,商品性好。产量一般为90~105 t·hm-2。  相似文献   

13.
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宇 《长江蔬菜》2011,(22):14-16
淄茄一号为中晚熟一代杂种,其母本P02-9是由淄博地方品种郭庄长茄经多年自交选育出的稳定自交系,父本H02-16A是由韩国黑龙品种经7代自交分离选出的稳定自交系。淄茄一号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00 cm以上,开展度(70~80)cm×(70~80)cm;第一果着生于主茎第8~9叶上方,果实长棒形,纵径28~30 cm,横径8~9 cm,果色紫黑偏红,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450 g,果肉白色、柔嫩、籽少,品质好;抗黄萎病能力明显优于对照郭庄长茄,一般每667m2产量6 000 kg左右,适宜全国各地作春夏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丰研4号是以北京九叶茄经多代自交单株选择而成的稳定自交系432-1-3为母本、以山东毛茄经多代提纯复壮而成的稳定自交系707-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茄子一代杂种,定植至采收40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坐果率高,门茄着生于主茎第9节,叶灰绿色;果实扁圆形,果皮黑紫色,光泽度好,果肉浅绿白色、致密细嫩,品质佳;单果质量800g左右,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喜食紫黑色圆茄的地区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5.
以大白菜(叶片绿色)和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F1的叶片均为紫色,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浅。在F2群体中,叶片颜色分离比例接近3紫色:1绿色,BC1群体为1紫色:1绿色,而BC2群体叶片全部为紫色。χ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后代叶片紫色对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白菜(叶片绿色)和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F1的叶片均为紫色,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浅.在F2群体中,叶片颜色分离比例接近3紫色:1绿色,BC1群体为1紫色:1绿色,而BC2群体叶片全部为紫色.x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后代叶片紫色对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栽培茄与野生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子栽培种(Solanum melongena)自交系‘E-35’、‘E-38’、‘E-8’、‘E-30’与野生种水茄(Solanum torvum)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E-35×Solanum torvum的种间杂种。对F1杂种进行形态学、RAPD、GISH分析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种间F1多数形态性状居中,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具有可稔性。RAPD以及GISH分析表明,F1植株不仅包含双亲带型,而且产生新的特征带,含有栽培茄与野生茄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4,表明所得的F1杂种为真正的种间杂种。杂种经过人工接种及田间发病鉴定,表现高抗青枯病,其抗青枯病性状可能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该种质可以作为茄子抗病育种的一个新抗源。  相似文献   

18.
以两份具有不同耐寒性的甘蓝自交系341和21-3为试材,根据已有拟南芥CBF1基因序列及甘蓝基因组测序拼接出的Scaffold信息,获得了甘蓝BoCBF1和BoCBF2基因编码区的全长序列。经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BoCBF1基因在自交系341和21-3间的变异表现为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而BoCBF2基因则表现为16个SNP及1个18 bp碱基的插入缺失(InDel)。为简便快捷地鉴定两个自交系间BoCBF1和BoCBF2基因序列的变异,开发了BoCBF1和BoCBF2基因的CAPS标记,分别命名为BoCBF1-TaqαⅠ和BoCBF2-BstUⅠ。利用这两个CAPS标记对两个自交系、F1、F2群体的基因型与耐寒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的变异与材料的耐寒性极显著相关,可用该标记进行甘蓝耐寒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利用薹茎亮绿的自交系Q161和常规有蜡质的自交系Q195为亲本构建F_1、F_2、BC_1P_1、BC_1P_2群体,对普通白菜薹茎亮绿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白菜薹茎亮绿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BSA-seq对F_2群体的2个极端混池进行基因组30×重测序分析,同时对双亲进行基因组20×重测序分析,初步将薹茎亮绿基因定位在A09染色体的44.1~45.0 Mb区间内。通过双亲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与薹茎亮绿性状连锁的InDel标记,将薹茎亮绿基因定位在A09染色体的标记Br119和Br116之间,2个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380 kb。  相似文献   

20.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