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实现水稻植质钵盘机械化摆盘需要,设计一款水稻植质钵盘摆盘机,阐述其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进行田间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摆盘,水稻植质钵盘精量播种均匀度达98.2%,工作效率达245盘/h,完全能够满足后续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稻植质钵盘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水稻植质钵盘结构进行改进设计。阐述水稻植质钵盘设计思想,探讨水稻植质钵盘结构改进设计思路及结构设计依据,分析改进前后的水稻植质钵盘结构强度,同时分别以改进前的水稻植质钵盘(CK1)、日本塑料钵盘(CK2)和平育秧盘(CK3)为水稻育秧载体,通过多年田间对比试验探讨改进后的水稻植质钵盘(CK)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水稻植质钵盘正应力较改进前水稻植质钵盘提高15.09%;CK和CK1秧苗移栽后均无缓苗期,CK2和CK3秧苗均需一定缓苗期;在生育期和收获期,CK和CK1秧苗素质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优于CK2和CK3秧苗素质;CK生产投入均低于CK1和CK2生产投入,但高于CK3生产投入;CK和CK1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CK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2和CK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06%、10.08%,2.53%、3.34%,0.48%、0.11%;CK和CK1对土壤容重影响程度相同,与CK2和CK3相比较,在相同土层,CK能够促使土壤容重减小;CK和CK1产量持平,较CK2和CK3,产量分别提高10.59%和13.54%。  相似文献   

3.
水稻钵苗育插秧技术是一项以水稻钵盘育秧为核心的新型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不同插秧机现场试验后各指标的系统对比,得出结论:水稻钵苗机插秧技术在水稻伤根率、秧苗长势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机插秧技术。  相似文献   

4.
2BS-420型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精量播种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精量播种机,对影响播种机播种精度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试验和优化。该机每穴播种3~5粒,一次作业能够完成覆底土、播种以及覆表土等播种作业。经过对该播种机的试验和检测表明:播种均匀度达到98.2%,空穴率为0.01%,单粒率为零,播种生产率为420盘/h,各项指标均达到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播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现有水稻钵苗育秧播种流水线前端的秧盘分离供应尚未完全自动化,特别是软钵盘的分离。为减少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本文采用硬托盘与常规育秧软钵盘组合配套,设计一套水稻钵苗育秧盘的自动分装流水线,包括分离软钵盘的指夹式真空吸盘机构、分离硬托盘的滑块连杆机构及其组合而成的套盘机构,用于实现组合式育秧盘中软钵盘和硬托盘的逐个分离和套盘组装,以满足育秧播种流水线前端的秧盘全自动供应。设计一种柔性抓取的指夹式真空吸盘,吸管采用3D打印方式加工,并通过铰链对称安装,模拟人类手指的抓取动作。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实现软钵盘的柔性抓取,不会对软钵盘表面造成损坏。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软钵盘受到真空吸盘吸附提升时的变形程度进行分析,确定8组真空吸盘的合理布局。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分离硬托盘的滑块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确定最佳的升降高度以及连杆的开合角度。设计并搭建样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分离套盘效率为600盘/h时,分离套盘成功率为93.25%,整机运行稳定,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一般水稻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播种制钵机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论述了我国播种制钵机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制钵机,如2BZY-310型水稻钵苗育秧播种机、2ZBZ-600型水稻钵盘育秧设备、ZB(50-70)轻便型制钵机及2ZBJ-50机械化制钵机;提出了新的制钵工序,并对制钵机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稻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可利用的潜在资源。水稻植质钵育秧盘制备技术就是将稻草制备成水稻育秧载体,实现了稻草的高附加值再利用。前期由于技术和工艺的原因致使未实现该技术产业化的开发。为了实现水稻植质钵育秧盘制备的工业化生产,介绍了一种流程简单、操作安全、设备易于制造水稻植质钵育秧盘产业化的制备方法,其成品能够提供完全满足水稻育秧的生长环境。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利用本生产线制备水稻植质钵育秧盘,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7年。  相似文献   

8.
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是继盘育苗移栽之后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具有增产、省工、省力、高效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据统计,1997年我国水稻钵苗移植面积达到200万公顷。然而,目前水稻钵苗移栽方式主要是人工抛秧,作业质量不高、秧苗无序分布,这种人...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寒区水稻的增产,以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配以高分子水乳型胶粘剂,经热压制备水稻植质钵育秧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施胶量和制备工艺(成型压力、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对植质钵育秧盘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制备植质钵育秧盘工艺优化参数为:施胶量95%、成型压力30MPa、模具温度145℃、保压时间300 s,可为进一步研究和植质钵育秧盘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水稻栽植普遍采用纸盘毯式育苗,实行机械插秧和少部分人力插秧。2011年,通河县农机站采用钵盘育苗、人工插秧试验0.5亩;2012年,又采用钵盘育苗、机械摆栽实验3亩。经过对两年的育苗、插秧摆栽、秧苗生长期、成熟期观测,验证了在水稻栽植作业过程中采用钵盘育苗、机械摆栽技术可获得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省种子用钵盘育苗每盘播种量为1.6两,按每公顷摆栽用秧苗500盘计算,每公顷用种量为80  相似文献   

11.
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是继盘育苗移栽之后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具有增产、省工、省力、高效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然而,目前水稻钵苗移栽方式主要是人工抛秧,作业质量不高、秧苗无序分布,人工抛秧与人工插秧相比虽然产量提高7%~10%,但其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也给水稻的田间管理、收获等后续作业带来困难。随着钵盘育苗人工抛秧技术的推广,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水稻钵苗移植机械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取得成功的突破。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水稻钵盘育苗移植技术的发展过程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钵盘的研制工作,1984年研制…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水稻育秧质量和效率,在水稻硬盘、软盘育秧的基础上,在北镇选择条件适宜的试验田进行水稻钵盘育苗技术示范推广。介绍技术推广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机械化技术,总结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示范田建设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水稻钵苗栽培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纸钵育苗可有效提升种苗根系的发育质量,为种苗后续分级、嫁接、移植的机械化作业打下重要技术基础。目前,国内大多企业所采用的纸钵机多为单头、半自动作业形式,缺少纸钵自动装盘设备。纸钵机制作出纸钵基质块后,需人工向穴盘装填纸钵,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国外虽有纸钵装填机,但价格高,且无法与国产设备配套。为实现纸钵自动快速装入穴盘,完善育苗生产线,设计了一款育苗纸钵自动装盘装置。该装置与纸钵机配合作业,将规格为高度50mm纸钵装入72孔穴盘。通过装盘性能试验,得到纸钵质量、纸钵和转运杯之间直径差与落料成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纸钵质量水平为高、纸钵和转运杯之间半径差为3mm时,成功率可达94.44%,生产可达3 130穴/h。  相似文献   

14.
水稻播种育秧工厂化生产是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钵体苗播种育秧和移栽的方式与传统的插秧移栽方式相比较,前者水稻产量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在目前我国水稻移栽机械化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钵体秧苗可以方便农民抛植,从而免除了传统人工插秧的繁重劳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水稻钵苗育苗时,一般由人工将普通吸塑软穴盘分离然后套入硬托盘后再用于播种,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劳动强度大。为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厂育苗作业自动化,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播种流水线的自动分离套盘机。利用真空吸盘吸附倒扣堆叠的软穴盘外侧壁后提升分离,再用翻转机构将分离出的软穴盘翻转180°到达套盘工位,套盘装置中的夹爪机构夹持软穴盘套入硬托盘中完成套盘作业。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软穴盘变形量进行分析,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整机三维结构设计,设计了使用8个直径6mm的风琴型真空吸盘吸附软穴盘作业的真空回路系统,并试制了样机,对不同工况下的软穴盘进行了分离套盘试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对14×29孔穴规格洁净软穴盘的分离套盘成功率为97%,穴盘表面粘附有水珠或泥土时分离套盘成功率均为98%,分离套盘效率为435盘/h,满足工厂化育苗播种流水线的工作要求,可为提高工厂化水稻钵苗育苗的自动化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省于2002年由垦区引进日本机械,开展了水稻钵育摆栽机械化技术试验,至今已应用15年。近年来,在农机推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农村也逐步开始应用该项技术,并有了较快发展。截至2017年春季,全省农村水稻钵育摆栽机械化技术示范应用专用钵盘育苗总计55.28万张,摆栽面积将达到1.84万亩左右,应用面积是上年的3倍(2016年全省农村推广6000亩);全省农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精密播种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必然要求育秧、种植的一条龙服务,否则机械化种植模式难以巩固.为此,总结了分别适合钵盘育秧和毯状苗育秧的水稻播种器,分析比较了其特点.针对超级稻育秧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新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水稻精密播种器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的工厂化生产,研究穴盘的育秧效果,提出了一种水稻秸秆营养穴盘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及配套生产线,并以水稻秸秆营养穴盘和塑料钵育秧盘为育秧载体,以断根网和塑料薄膜为阻隔材料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最后对其穴盘育秧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可达9 600盘/天,水稻秸秆营养穴盘和塑料薄膜配合适用能够节省芽种12.5%~20%,节省育秧土30%~50%,延长浇水时间间隔1~2天,可增加粮食产量5.8%,提高净收益1 927.5元/hm~2。本研究为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简称为钵苗机插)是采用精量播种机和高强度软穴盘配合,实现精量穴播,以钵体限制秧苗生长,培育单穴、健壮、根系盘结好的秧苗,采用与钵苗配套的插秧机实现单穴钵苗插秧的一种全新的机插秧技术。1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优点1.1精量播种,节省种子水稻钵苗播种机播种,每穴播种2粒的比率为58%,3粒的比率为27%,4粒的概率仅4%。而F优498播种。漏播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化制钵育苗的过程中,钵上精密播种装置的工作性能影响着育苗的质量.以倾斜圆盘气吹式播种装置为对象,对其排种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单粒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指标,确定了播种装置气流流量和排种盘参数型孔直径、型孔深度与排种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分种盘结构参数是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于京丰一号甘蓝种子,当型孔直径为2.2~2.4mm、型孔深度为2~2.8mm时,排种的单粒率达95%,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均小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