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银杏盆景的造型时间,应在梅雨季节生长旺盛的前期进行为宜。银杏的新桩头造型应在初冬至翌年初春即在落叶休眠期进行。造型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银杏的叶片较大,在攀扎时切忌靠近桩头,否则会影响桩头的美观,须小心注意。 2.攀扎银杏盆景.首先应掌握扬派盆景的各种棕法(即阳棕、  相似文献   

2.
苏州树桩盆景传统用棕丝攀扎。其优点是棕丝与树皮颜色协调.攀扎后的桩景观赏价值不降。而棕丝攀扎难度较大,主要环节须掌握攀棕的着力点,粗细选择要适当。常用的技法是“攀”、“吊”、“拉”,“扎”四法。“攀”,是将直生或直斜状枝向下攀至水平状;“吊”,是将下垂枝向上吊至水平状;“拉”,是将水平状枝,按造型要求向左右移动;  相似文献   

3.
<正>蟠扎也称盘扎、攀扎、绑扎、作弯、摆形等,是植物盆景,尤其是树木盆景的传统技法,也是其最基本的技法。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为棕丝蟠扎和金属丝蟠扎两种。棕丝蟠扎棕丝蟠扎也称"棕法",是我国盆景制作的传统技法,曾经在川派、扬派、  相似文献   

4.
黑松在我国分布较广,资源较丰富。它寿命长,耐瘠薄,四季常青,树姿优美,是制作盆景的尚好材料。现将本人多年来栽培黑松盆景的几点体会提供给有意者,仅供参考。一、桩材的整枝造型黑松盆景的整枝造型,主要是通过修剪和攀扎来实现的,嫁接和嫩枝逼芽等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1、修剪。新栽黑松桩材的修剪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在栽植前后,通过深思熟虑,对于完全不要的枝托,可从基部剪除;对于需  相似文献   

5.
通派与扬派盆景同出一脉,很讲究棕法。那么如何使棕在盆景造型中,显得细致,精巧呢?打结的方式是很重要的,有些同志在蟠扎时,随手打个结就了事。殊不知,这种打结法,棕丝的走向通常出现如甲图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打结法,既不光滑,又容易散扣。如按乙图的打法,棕丝的两端在打结时,  相似文献   

6.
折枝造型     
制作树桩盆景有许多造型方法,如棕丝攀扎法、金属丝缠绕法等。我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种折枝造型法(其实在果树修剪上应用已久,而用在树桩造型上尚少报道——编者)。所谓折枝造型法就是根据树桩造型需要将枝条某一部位折断,经愈合后而形成自然弯曲的一种修剪  相似文献   

7.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它可以表现树木景观,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观,还可以表现树木、山水兼而有之景观。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也有水旱盆景。树木盆景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采用攀扎、修剪、雕刻等造型手段,并通过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景观。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选择和切截、雕凿、拼接等造型加  相似文献   

8.
树桩盆景的蟠扎造型无论那种造型法都或多或少使用蟠扎方法。棕丝蟠扎历史悠久,棕丝经日晒雨淋颜色与枝干皮包协调,造型过程亦可观赏。唯技法须经严格训练方能掌握。近年逐渐被金属丝蟠扎所取代。前者系以柔克刚,后者除粗大主干用绞合法外,大多以刚克柔。 (一)棕丝蟠扎法 1.拧丝:蟠不同年龄的枝需要不同粗细的棕线。有双丝、四丝、  相似文献   

9.
金陵盆景在廿多年前是无一定的攀扎修剪方法的。单条攀扎、拐节修剪法(南京人简称“单条两剪法”)是近几年南京盆景工作者博采众家之长,参照前人的经验,并结合南京当地的乡土人情和人们的审美情趣,通过实践总结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迄今树桩盆景造型大致有三法:一是棕丝蟠扎法;二是金属丝蟠扎法;三是修剪法。本人试用扭枝造型法制作的盆景《抱月》、《回首》等。今已23年。  相似文献   

11.
棕法是传统盆景制作中较关键的一种技法。以扬派盆景为例,棕法有阳棕、撇棕、拌棕、吊棕等十余种之多。它们主要是利用棕丝的不同缠绕方法和棕丝收紧时的牵拉力量迫使枝、干弯曲改变方向。这种技法,也可运用到现代树木盆景的制作中去。现代树木盆景造型时,经常遇到因主干与侧枝角度的大幅度改变而造成枝干的撕裂;再者,已成型的盆景往往也会出现因植物生长而造成枝条间距离的改变。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迎春枝条易徒长,制作盆景时,多将枝干短截,让其重新萌发新芽,再进行攀扎造型。野外挖掘桩材,因很难寻找到主干粗大者,一般仅能制作成中小型盆景。笔者多年制作培育迎春盆景,初步摸索出几种造型方法,现提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盆景造型艺术中,主要有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两种。我以为棕丝蟠扎效果好,容易实现作者意图,棕丝与树干接触面小,不伤树皮,有利于树木生长。金属丝蟠扎就不同了,树干越粗,金属丝(或铁丝)也越粗,不美观。弄得不好,树皮损伤严重,甚至拉脱树皮。棕丝攀扎在操作上虽有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所谓棕丝蟠扎,打个比方,运动员射箭用的弓,在弓的两头各打个结,接根“绳”,形成了弓。同样道理,如果它是盆中一株树的干,只用一棕拿弯定型的话,那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于利用铅丝攀扎制作树木盆景,往往有所非议,认为铅丝颜色鲜明,与树干颜色不相调和,刺人眼目,有碍观赏,铅丝缠绕树干易勒伤树皮,且盆景定形后,拆除铅丝不方便,等等。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观点。利用铅丝攀扎造型、妙处独具。其妙之处,在于“快”。  相似文献   

15.
制作小菊盆景,对于当年新株来说,从攀扎造型中期开始,就须注意对主枝适当摘心,目的是营造“树冠”。摘心时必须考虑两种后果:一是所留嫩枝掐后枝端叶腋将出的新芽得符合全株造型在此所需大枝生长朝向,亦即新芽将长成为所需大枝;二是这未来的大枝将负担生成一批分枝,并在“树冠”整体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主枝、大枝、分枝的摘心都不可随意,而要按照设计预想操作,一步步进行才能成功, 第二次摘心后新芽长出要陆续攀扎,必要时移密  相似文献   

16.
(2)棕丝攀扎法:这是利用粗细不同的棕绳,对树木的干、枝进行各种弯曲加工的方法。这种攀扎难度较大,初学者不易掌握,但因棕丝色深而细,具有不传热、不伤树木、不显眼等好处,目前不少地方地仍采用此法。棕丝攀扎法是靠收紧棕丝的牵拉力迫使干、枝弯曲的(棕丝不缠绕树干),因此攀扎主要是掌握力的平衡,这是棕丝扎法的技巧和难度所在。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盆景艺术形象千姿百态,但人们很容易将他们分为两种风格,一是巧扎妙蟠,以精工巧技取胜;二是崇尚自然美,以清新的意境,浓郁的情趣征服观者的心灵。前者谓之“雕缋”,系按传统程式蟠扎的规则式树桩,或以流行程式雕琢的山水盆景,在美学上归“错彩镂金”一类;后者谓之“自然”,乃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以神造型,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作品,在美学上称“出水芙蓉”一类。这两种风格孰优孰劣至今仍有  相似文献   

18.
正盆景改作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有生命,就有变化,这些变化或来源于植物自身的生长,或通过修剪、蟠扎、换盆等盆景造型技法来实现。对于已经成型,甚至获得过大奖的盆景重新造型,进行二度创作,谓之"改作"。这是盆景创作的继续,成功的改作能使盆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具有"凤凰涅槃,再获重生"的艺术效果。对于成型的盆景,看久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换个盆,换种盆景造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对盆景的一种改作。如锦鸡儿盆景"野趣"、雀梅盆景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岭南盆景艺术造型是以截干蓄枝法为基础,不用蟠扎法构图造型的。这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植物生长快有关。截干蓄枝法,已成为盆景艺术造型的独特方法,被世界各国盆景爱好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20.
扬州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的盆景艺术,相传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扬州树桩盆景多采用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等树种,自幼培养而成。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通过扎缚,逐步成型。树干的造型形式,常见的有游龙式、悬岩式、过桥式等等。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叶叶俱平,叶面向上。“云片”多寡,视植株条件而定。顶片多为圆形,其余各片多为掌形。“云片”分布严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