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智利牧豆和牛蹄豆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智利牧豆和牛蹄豆为材料,通过引种栽培试验研究2个物种的苗木生长状况和育苗、移苗技术。[结果]温水浸泡处理可提高牛蹄豆的种子发芽率;智利牧豆较牛蹄豆出苗快,从播种到真叶出现仅需6~10 d,而牛蹄豆需9~12 d;播种3个月后,智利牧豆和牛蹄豆平均苗高生长量分别为2.56、5.91 cm,平均基径生长量分别为0.030、0.060 cm。智利牧豆和牛蹄豆的生长旺盛期分别在7~8月和8~9月;切根并喷洒生根剂处理的智利牧豆成活率最高,为96.7%。[结论]该试验为智利牧豆和牛蹄豆的引种栽培及大田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角豆树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引种驯化 1 0年的初步结果表明 :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均在 80 %以上 ,1 0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分别为 5 0 2m ,1 0 1cm和 4 97m× 8 6 1m .造林 4- 5年后树高生长量可达 90cm ,6 - 7年后进入试花期 .角豆树在引种地仍保持耐火性、耐旱性、耐寒性和萌蘖再生 4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4种美国山核桃在大渡河上游河谷地区的适应性。[方法]在大渡河上游河谷地区开展美国山核桃的引种研究,观测4种美国山核桃的物候期、生长量及病虫害。[结果]4种美国山核桃在大渡河上游河谷地区均能正常开花结实,物候期与当地气候条件较为适应;树体生长表现好,生长旺盛,年均地径生长量0.77~1.01 cm,年均树高生长量0.58~0.83 m,年均冠幅生长量0.54~0.71 m;不同品种间生长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斯图尔特的地径生长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马罕的树高和冠幅生长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病虫危害率低,平均病虫害率仅为9.16%。[结论]4种美国山核桃均能适应大渡河上游河谷地区的气候条件,为下一步的良种选育和配置授粉树提供理论依据,更能为开展丰产栽培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5个影响因子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生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留苗密度75万株/hm2,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 661.672 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二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结论]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介绍豫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轮作、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豫豆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四棱豆引种栽培试验,总结"湘棱豆1号"在湘西吉首种植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关键栽培技术要求,包括整地、施肥、选种、播种、密植、田间管理等,以期指导四菱豆引种栽培,达到产量高、品质好,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干旱程度下油莎豆的生理响应、揭示其抗旱机制,可为油莎豆在北方沙区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干旱、半干旱沙区引种的热点油料作物油莎豆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对照、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4个处理,其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2%、8% ~12%、5% ~8%和<5%,探究干旱胁迫对油莎...  相似文献   

8.
油莎豆引种试验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莎豆是一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的集牧、饲、粮、油于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本文从油莎豆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引种试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收获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并在简要分析油莎豆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团豆为遵义地区特色杂粮,其对种植环境的适应性广且兼具药用和保健价值,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筛选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高产粒用型团豆,以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选育改良的10份团豆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进行团豆新品系种植试验,对10份团豆新品系的田间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团豆品系的株高为38.5~47.5 cm,单株荚数为9.65~13.70荚,荚粒数为3.54~5.01粒,百粒重为36.01~43.06 g,产量为103.68~168.13 kg/667m2。其中,品系8、品系7、品系9的株高分别为42.5 cm、44.8 cm、42.9 cm;单株荚数分别为13.70荚、11.10荚、11.25荚;单株荚粒均为4粒以上,分别为4.05粒、4.98粒、4.02粒;百粒重分别为38.00 g、36.8 0 g、43.06 g;产量分别为168.13 kg/667m2、164.55 kg/667m2、156.53 kg/667m2,且均与其他品系差异显著。该3个新品系的田间性状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浙秋豆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通过在横街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7月5日、7月20日和8月4日播种的浙秋豆3号的全生育期分别为94、87和77d。2种种植密度及密度与播期的互作对浙秋豆3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播期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差异极显著。同一种植密度下,早播浙秋豆3号的产量高于晚播的;同一播期下,密植浙秋豆3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稀植的。早播密植处理A182的产量最高,达3416.7kg/hm^2;处理A1B1的产量次之,为2983.35kg/hm^2,迟播稀植处理A3B1的产量最低,仅1383.30kg/hm^2。[结论]早播密植能极显著地提高浙秋豆3号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11.
赵剑喜  李丽  刘晔玮  黄新异  柳军玺  邸多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0+19226-19180,19226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和试验组(甘肃棘豆水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其中试验组以最大给药量(6.0 g/ml,0.8 ml/20 g)对小鼠灌服7 d,每天2次。[结果]小鼠对甘肃棘豆水提浸膏的最大耐受量大于480 g/kg。在短时间内(7 d)大量饲喂甘肃棘豆不会引起小鼠死亡,肉眼也未见小鼠脏器有明显病变。[结论]为充分利用甘肃棘豆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87-14990
[目的]研究杞柳优良品种引种试验与生长规律。[方法]选择和引进4个优良品种:JW9-6与JW8-26是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簸萁柳与杞柳正反杂交种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绒柳和大红头是山东郯城县经多年栽培选育的优良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裂区试验设计进行多点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造林对比试验,对4个品种的扦插成活率、物侯期、抗性、地径生长规律、株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引种试验研究表明:JW8-26、JW9-6、绒柳和大红头4个无性系品种在引种试验区能够露天越冬过夏,与原产地相比经济价值没有降低。所以此次引种试验是成功的。地径生长规律研究表明:4个品种的平均地径生长量的高速增长期在每年的3月10—5月10目,5月25日达到峰值,之后地径生长下降;地径平均增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依次是:JW9-6(26.82%)〉绒柳(22.85%)〉JW8-26(19.33%)〉大红头(17.25%)。株高生长规律研究表明:4个品种的株高生长量从3月10~5月10日是快速生长期,2个月净增高136.2cm,第2个峰值在5月25日左右,平均净增高47.0cm,之后下降;株高平均生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依次是:JW9-6(46.99%)〉大红头(44.24%)〉绒柳(43.87%)〉JW8-26(41.96%),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为4个新品种在驻马店市低洼易涝地带和滩涂地带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戴耀良  邹纯清  谢锐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04-1505,1510
[目的]为了对观赏向日葵在南方的引种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从德国引进的6种观赏向日葵为材料,开展不同基肥(鸡粪、蘑菇肥、复合肥)施用对比试验,分析处理后向日葵植株生长量、生物量、花径、叶绿素含量。[结果]蘑菇肥处理对观赏向日葵生长量、花径、生物量都表现出较大的优势。[结论]蘑菇肥处理对观赏向日葵生长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介绍豫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轮作、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豫豆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引进3个白刺品种,以扦插育苗方式在山西西北部地区朔州市怀仁县引种栽培,观察白刺在山西引种试验初期的成活及生长表现,为扩大白刺引种栽培范围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管理条件下,大白刺和唐古特白刺的成活率分别为52%~55%、49%~53%,西伯利亚白刺成活率较低,为27%~32%。唐古特白刺在成活后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整个生长季新梢生长量、生根数及根长均为最大,生长季末分别达51.464cm、17~29条·株-1和46.310cm;其次为大白刺,西伯利亚白刺生长缓慢,生长季末新梢生长量为39.607cm,生根8~14条·株-1,根长生长量为28.490cm。从单月长势来看,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白刺生长速生期,该时期各品种植株间新梢和根长生长量分异也较大。白刺在研究区营养生长潜力较好,生殖生长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磷肥和石灰对红壤白三叶草、大翼豆和圆叶决明生长的影响,为推广白三叶草、圆叶决明和大翼豆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三叶草、大翼豆和圆叶决明为材料,于2010年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南方丘陵区酸性红壤上石灰和磷肥配合施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同一石灰用量下,施磷能明显提高供试牧草株高、总分蘖数和植株干物质量。不施磷处理下,1.4g/kg土的石灰用量下3种牧草植株总生物量最高,对红壤酸性改良效果最好;施200mg/kg土磷肥处理下,2.1g/kg土的石灰用量下白三叶草和大翼豆植株总生物量最高,1.4g/kg土的石灰用量下圆叶决明植株总生物量最高。[结论]该试验结果对白三叶草、大翼豆和圆叶决明在南方丘陵区酸性红壤上的栽培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在沙棘培育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沙棘种苗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沙棘种子消毒后用50 mg/L的GGR6浸泡18 h,以无GGR6的处理为对照,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记录发芽情况;以无GGR6的处理为对照,沙棘种子消毒后用50 mg/L的GGR6浸泡24 h,催芽4-5 d后播种在苗圃中,秋季落叶后测定种苗的密度和生长量。[结果]用GGR6处理的种子,室内萌发时间提前3 d,发芽高峰提前7 d,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为96%。室外试验表明,GGR6处理后,种苗密度为395株/m^2,比对照提高了59.3%。种苗的年生长量大于对照,株高和地径分别为18.70、0.34 cm,而对照分别为13.40和0.25 cm。[结论]50 mg/L的GGR6处理可以提高沙棘种苗的发芽率、成苗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形玉叶金花实生苗移栽生长节律。[方法]对异形玉叶金花1年生实生苗进行移栽试验,进行为期1年的生长节律观测及病虫害观察研究。[结果]异形玉叶金花移栽成活率高达100%,移植1年苗高有2次生长高峰,平均苗高68.20 cm,平均苗高生长量54.28 cm;地径生长有3次生长高峰,平均地径0.642 cm,地径年生长量为0.409 cm;虫害主要为食叶害虫,分别为污灯蛾、金毛虫、鬼脸天蛾3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异形玉叶金花人工促繁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宝泉  闫昊  王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45-10946
[目的]探明吉密豆1号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吉密豆1号(矮秆,母本)、吉育47(株高正常,父本)、辽豆14(株高较高,父本)及其杂交F1、F2代和回交BC1、BC2代为材料,研究吉密豆1号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F1代平均株高均高于中亲值,矮秆性状表现为隐性;杂交组合(吉密豆1号×吉育47、吉密豆1号×辽豆14)与双亲回交世代株高的分离比例符合1对基因控制性状的分离比例;2个组合R代株高的分离比例为3:1。[结论]吉密豆1号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0.
霍光 《农业与技术》2005,25(2):95-96
2001年和2003年宁安农场科研站分别以日本“丰产少女”、“鹤娘”为供试品种搞了大粒豆栽培密度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大粒豆株高与密度呈正相关;分枝数与密度呈负相关:株夹数、株粒数与密度呈负相关;不同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