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金银花+杭白菊、金银花+黄芪、金银花+黄芪+杭白菊3种间作模式为切入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金银花花蕾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种药用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杭白菊+黄芪混播种植模式下各药用成分含量均达到最高,绿原酸、咖啡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分别是27.53、1.17和1.28mg/g;金银花+杭白菊+黄芪混播种植模式下3种土壤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0.688、0.040和0.285mg/g。由此可见,金银花+黄芪+杭白菊间作是一种在豫北地区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金银花在干制和冲泡过程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行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吡虫啉和啶虫脒在金银花和茶汤2种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0.8%~94.5%,变异系数为0.5%~6.7%。晒干、阴干和烘干3种干制方法对金银花中的两种农药均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的消解百分数分别为30.9%~78.3%和25.1%~78.0%,其中,晒干和高温烘干处理具有更高的消解百分数。在不同农药浓度、冲泡次数、茶水比和浸泡时间以及加不加盖子等冲泡条件下,金银花中的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分别有7.7%~26.3%和6.5%~39.4%转移至茶汤。可见合理的干制方法和冲泡条件可以减少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向人体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干制杭白菊的方法,设置了10种干制工艺,并对3种形态杭白菊进行了商品性评价。结果表明,800 W微波炉高火杀青3 min+烘干4 h(45℃)对花瓣完全舒展的杭白菊干制效果最好;800 W微波炉高火杀青3 min+晾干2 d对花瓣舒展平直、花心有70%~80%成散开的杭白菊干制效果最好;800 W微波炉中低火干燥7 min对花瓣直立、未舒展的杭白菊干制效果最好。该3种干制方法获得的杭白菊干制产品形态整齐,品质优良,花瓣不易掉落,泡茶后茶水汤色通透、馨香扑鼻、口感甘醇,后期储藏没有霉变,干制时间合适,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可用于中试生产。此外,花瓣舒展平直、花心有70%~80%散开的杭白菊泡茶后感官评价效果最佳,建议采摘时以该阶段为主要收获对象。  相似文献   

4.
曹丹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708-1711
杭白菊是我国传统的茶用菊品种,原产于浙江桐乡,杭白菊干茶色泽淡黄,香气清新,味道清爽回甘,可作为四季茶饮,兼具药用价值。本文对杭白菊传承过程中在品类、加工技艺和种植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历史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改进,也对杭白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认识,杭白菊在品种选育、市场拓展和深加工方面还有很大的技术改良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相似文献   

6.
龙井茶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其茶汤中含有多种有益组分。以龙井43和龙井群体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冲泡温度、时间、茶水比对龙井茶中咖啡因和主要茶多酚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从60℃升至100℃时,群体茶中C、CAF、EGCG、ECG的浸出量分别增加了72.41%、34.26%、31.60%、44.48%,龙井43茶中EGC、C、EGCG、CAF、EC、ECG的浸出量分别提高了278.07%、57.32%、103.62%、10.87%、72.61%、17.21%;不同茶水比对龙井43茶各组分的浸出水平无显著影响,当茶水比为1∶150(W/V)时,龙井群体的EGC、C、CAF、ECG浸出量分别为13.48±0.13、0.57±0.03、6.45±0.08、3.44±0.08 mg/g;冲泡时间与C、EC、CAF和ECG的溶出水平均呈正相关。该结果可为分析龙井茶中咖啡因和主要茶多酚的浸出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3种药用植物单/混播对土壤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LJT)、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MR)、内蒙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MB)为材料,以沙化裸地为对照(ck),在豫北地区连续4 a进行定位试验。分析单/混播种植模式对不同土层(0~40 cm)中有机碳、碱解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杭白菊/内蒙黄芪(CMR/AMB)和金银花/内蒙黄芪(LJT/AMB)混播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碱解氮质量分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杭白菊(CMR)和金银花(LJT)单播模式(P<0.05)。CMR/AMB模式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较ck、CMR和AMB分别提高了29.32%、20.16%和10.25%,碱解氮质量分数较ck和CMR分别提高了28.02%和13.24%;LJT/AMB模式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较ck、LJT和AMB分别提高了25.46%、18.09%和6.96%,碱解氮质量分数较ck和LJT分别提高了25.56%和11.80%。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4种土壤酶彼此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从土壤剖面看,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及4种酶活性均呈表聚性特征。  结论  LJT/AMB和CMR/AMB混播模式能通过内蒙黄芪的生物固氮作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是适合在当地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植模式。图2表3参28   相似文献   

8.
基于“3414”方案的杭白菊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了沿海地区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杭白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杭白菊产量(Y)与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之间的回归方程:Y=702.486+15.289N+9.866P+5.892K-0.310 N2-0.068P2-0.059 K2+0.609NP+0.435NK+0.380PK。据此计算得出杭白菊的最高经济产量为19076.2 kg/hm2,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 378.5 kg/hm2、P2O5274.8 kg/hm2、K2O 362.7 kg/hm2。氮肥对杭白菊的增产效应最明显,其次是磷肥。  相似文献   

9.
研究平衡施肥对杭白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杭白菊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氮磷钾处理相比,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减产56.5%,13.4%和17.3%,不施肥杭白菊减产66.3%;应用平衡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杭白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温州产铁皮石斛叶为主要原料,并复配石斛鲜茎、杭白菊、西洋参,研究了铁皮石斛叶饮料加工工艺及产品配方。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配方为石斛鲜茎0.50%、石斛干叶0.50%、杭白菊0.10%、西洋参0.025%,并对产品的稳定性及保质期进行研究。所得铁皮石斛叶饮料色泽淡黄,澄清透明,口味柔和清爽,风味独特。产品含有石斛多糖1 000~1 500 mg·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不同配比的污泥营养土对杭白菊冠径、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花期、开花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份污泥+1份塘土+3份炉渣+3份谷壳灰和3份污泥+3份炉渣+3份谷壳灰的污泥营养土配方,能显著促进杭白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翅柃古茶的经济价值,对翅柃古茶的茶叶内含物质进行检测,并将翅柃古茶的氨基酸、茶多酚类、咖啡碱、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5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国内几个主要绿茶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茶沟古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很低(0.90%),较西湖龙井等中国著名绿茶低72%~80%;茶多酚含量为12.40%,接近14%~18%的最佳品质范围,低于西湖龙井等著名绿茶,故苦涩味相对最淡;儿茶素总量为13.320%,略高于信阳毛尖等著名绿茶,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极低,为0.01%,儿茶素类各组分的比例与信阳毛尖等著名绿茶相比差异巨大,儿茶素(C)是其绝对主体部分(11.01%),故滋味爽口,有涩味,苦味极淡;咖啡碱含量极低(0.30%),比西湖龙井等著名绿茶低约93%,故其苦味较西湖龙井等著名绿茶淡;可溶性糖含量为14.70%,比西湖龙井等5个绿茶茶样高359%~461%,在茶汤的甜醇度上优势明显;水浸出物含量为48.20%,比信阳毛尖高约10%,形成了信阳大茶沟古茶"鲜浓、爽口、甜醇、芳香"的口感特征,极具科研价值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水溶性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四种不同组合在金银花花期叶面喷雾对于金银花花长和花鲜重的增加效果来筛选出最佳的组合配方。结果表明,配方中加入全哺后,对金银花的增长和增重都有很好的效果;武艺+全哺组合对于金银花增长和增重效果最好,花长增长4.49%,花重增重49.54%,是最佳的生长调节剂+水溶性肥料组合。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见的50味中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放线杆菌等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在测定单味中药对上述病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基础上,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中药两两联用抑菌活性试验,通过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药物互作效应。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乌梅、大黄、黄芩、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和五倍子对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均表现为高度敏感。药物MIC测定结果显示,以乌梅、大黄、桂枝、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和五倍子等7味中药对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的MIC较低,故选取这7味中药进行两两联合用药试验。在中药两两联用抑菌活性试验中,乌梅+桂枝、大黄+桂枝、桂枝+连翘、桂枝+野菊花、桂枝+五倍子呈拮抗效应;乌梅+五倍子、大黄+连翘、大黄+野菊花、大黄+五倍子、金银花+连翘、金银花+野菊花、连翘+野菊花呈协同效应;乌梅+大黄、乌梅+金银花、乌梅+连翘、乌梅+野菊花、大黄+金银花、桂枝+金银花、金银花+五倍子、连翘+五倍子、野菊花+五倍子呈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见的50味中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放线杆菌等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在测定单味中药对上述病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基础上,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中药两两联用抑菌活性试验,通过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药物互作效应。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乌梅、大黄、黄芩、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和五倍子对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均表现为高度敏感。药物MIC测定结果显示,以乌梅、大黄、桂枝、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和五倍子等7味中药对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的MIC较低,故选取这7味中药进行两两联合用药试验。在中药两两联用抑菌活性试验中,乌梅+桂枝、大黄+桂枝、桂枝+连翘、桂枝+野菊花、桂枝+五倍子呈拮抗效应;乌梅+五倍子、大黄+连翘、大黄+野菊花、大黄+五倍子、金银花+连翘、金银花+野菊花、连翘+野菊花呈协同效应;乌梅+大黄、乌梅+金银花、乌梅+连翘、乌梅+野菊花、大黄+金银花、桂枝+金银花、金银花+五倍子、连翘+五倍子、野菊花+五倍子呈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杭白菊原产地桐乡以当地杭白菊主栽品种小洋菊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采集不同生育期杭白菊地上部植株样品,细分为叶片、茎秆、蕾和花,分析不同生育期植株不同部位干物质累积、氮磷钾累积、含量及生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杭白菊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为25.6 t·hm~(-2),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量分别为520、75.8和378 kg·hm~(-2),比例为1:0.34:0.87。不同生育阶段和植株不同部位干物质形成、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蕾期至花期和压条3至蕾期2个阶段最大,干物质分别占总量的51.6%和38.6%、氮占41.9%和48.8%、磷占73.4%和14.6%、钾占47.4%和40.4%;整个生育期杭白菊植株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叶片茎秆,蕾和花≥同期叶片和茎秆;地上部磷生理利用效率氮生理利用效率钾生理利用效率。植株不同部位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茎秆叶片,蕾和花≤同期叶片和茎秆。因此,在实际施肥当中,应根据杭白菊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特性酌情来施。  相似文献   

17.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花生、大豆及甘蓝套种,采取金银花+花生+甘蓝、金银花+大豆+甘蓝2种模式,以不同幅宽种植套种作物。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种植中银一号,行间套种花生,金银花与花生的间距为90 cm,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公顷效益达100 416.70元;在金银花行间套种大豆不能显著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杭白菊叶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磐安地区发生叶枯病的杭白菊进行分析,分离纯化获得病原真菌,经形态及分子鉴定其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一步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发现所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能引起杭白菊叶片发生叶枯症状,与田间观察到的症状表型一致,完成科赫氏法则验证。研究结果扩大了杭白菊叶枯病的病原菌范围,将为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对红花金银花(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红花金银花的染色体数目为18条,基数为9,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8=2M+12m(2SAT)+2sm+2st,其中第3号染色体具随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8=4L+4M2+4M1+6S,核型属于"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12%,属于由对称向不对称演化的过渡型;同时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花金银花的进化指数为8,进化程度较高;表明红花金银花是较野生金银花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杭白菊的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白菊属药、饮兼用型花类保健品,是浙江省桐乡市特有的经济作物,人工栽培已有360余年.近几年来全市杭白菊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年产干花5000余吨,总产占全国的80%以上.桐乡市于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杭白菊之乡",2002年被确定为杭白菊原产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