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花叶芋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又名彩叶芋、天使翅,为天南星科花叶芋属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原产于热带美洲。花叶芋具有大的彩色叶片,叶柄比叶身长,从块茎基部长出。叶片一般呈质形或心脏形,叶面有白色或红色斑点,可以作为花坛草花材料,也可以作为盆栽材料,是近年我国市场上热销的花卉种类之一。花叶芋现在共有大约100个栽培变种具有商品价值,这些变种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人工践踏法模拟生活中人为践踏对地被植物的影响,以4种不同的践踏程度(对比、轻度、中度和重度)作为试验变量,从形态和生理两方面指标综合评定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金叶过路黄和垂盆草4种植物的耐践踏能力。研究表明:(1)经盖度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金叶过路黄〉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垂盆草;(2)经叶绿素含量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匍枝委陵菜〉垂盆草〉金叶过路黄〉紫花地丁;(3)经地上生物量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金叶过路黄〉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垂盆草;(4)经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指标分析,4种植物耐践踏能力为紫花地丁〉匍枝委陵菜〉金叶过路黄〉垂盆草。基于以上结果得出,4种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排序为:金叶过路黄〉匍枝委陵菜〉紫花地丁〉垂盆草。  相似文献   

3.
花叶芋的叶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又名彩叶芋、二色芋等。原产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为天南星科花叶芋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叶形似芋艿,色彩多变,叶面有的点缀着红白色花斑,有的着生亮白色条纹,有的呈银白色,还有的从叶基起呈鸡心红色等;叶脉有的呈血红色,有的呈绿色等,品种和变种极为繁多,清新悦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花叶芋在江苏虽已有栽培,但因种苗来源困难,所以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能在短期内繁殖出大量花叶芋小植株,以满足市场需要,我们于1987年秋进行了花叶芋叶片组织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4.
粗枝木麻黄在海南的种源试验与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有4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具有速生、抗风、固沙、耐盐碱和瘠薄等特点,其中,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中的短枝木麻黄(C.equisetifolia Forst.)、粗枝木麻黄(C.glauca Sieber.ex Spreng.)和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 Miq.)3  相似文献   

5.
东北岩高兰具药用价值,其生长缓慢,在我国分布区域狭窄,属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目前,国内外几乎没有围绕其生长特性方面展开的研究。以东北岩高兰为研究对象,将其新生枝分为延长枝、簇生枝以及腋生枝3种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东北岩高兰新生枝在石隙、林缘、疏林3种生境下的比例、长度、粗度、叶性状及生物量特征,初步探究其对3种生境的响应,为今后的培育与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生境(石隙、林缘、疏林)下,延长枝与簇生枝是东北岩高兰新生枝最常见的类型,簇生枝中SP=2与SP=3最常见;林缘与石隙产生新生枝较疏林少,石隙叶面积及叶长宽比最大,花芽生物量最大,枝生物量较疏林小,有性繁殖能力更强;疏林产生新生枝较多,无性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生境且不同类型新生枝间平均长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疏林下其延长枝粗度显著大于林缘与石隙,且延长枝与簇生枝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以植物嵌合体花叶假连翘全绿叶、花叶、全白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了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片解剖结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研究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光照强度对叶片叶色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假连翘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叶片细胞层间叶绿体分布不均,是导致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色存在差异的原因。全绿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绿叶;全绿叶的光合能力(Amax)、光呼吸速率(Rp)和初始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CO2补偿点(CCP)和CO2饱和点(CSP)显著高于全绿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全绿叶和花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而升高,到达最大值后趋于平缓,而全白叶变化不大;胞间CO2浓度(Ci)表现为全白叶>花叶>全绿叶,全绿叶和花叶的胞间CO2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全白叶变化不大。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全绿叶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而花叶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因此,可将花叶假连翘栽种于光照强度较大的环境中,以此来保持花叶性状和诱导形成更多的花叶表型。  相似文献   

7.
花叶芋的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叶芋又称五彩芋 ,是天南星科花叶芋属植物 ,具有华丽色彩的大叶 ,色彩及图案变化极为丰富 ,颇受欢迎。花叶芋的组织培养繁殖 ,其速度大大超过常规方法 ,年增殖率轻易可达数百万倍 ,移栽也极易成活。现将其培养方法扼要介绍如下 :1 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花叶芋组织培养所选外植体有叶、叶柄、花序及根等 ,一般宜选初抽生出的卷成筒状的叶或刚展开的嫩叶。按一般方法表面消毒后 ,将叶切成边长 5~ 8mm的小块 ,叶柄切成5~ 8mm长切段接种。通常 1个品种用 1片嫩叶仔细消毒后 ,即可得到十几块到几十块无菌的材料。初代选用的培养基MS B…  相似文献   

8.
园林树种中的垂枝类型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环保为中心 ,以绿化、净化、美化、香化为目标的园林建设中 ,我们接触到千万种形态各异的植物种类。尤其垂枝类型的树木 ,以其所有枝条自然下垂 ,形成伞形或蘑菇状树冠来展示其优美的形态 ,是宝贵的植物资源之一 ,应加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引种和繁育 ,我国已汇集了大量的垂枝类型树木资源 ,现将部分适于山东栽植的介绍如下 :1 主要种类1.1 垂枝银杏 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有明显的长、短枝。长枝柔软下垂达数米以上 ,风吹枝摇叶动似垂帘 ,形成立体的画卷。单叶 ,互生 ,扇形 ,秋季黄色。花单性 ,异株 ,各生…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5个浙江植物分布新记录种,即:光苞紫菊(菊科Asteraceae)Notoserismacilenta(VaniotetH.Lév.)N. Kilian,京都冷水花(荨麻科Urticaceae)Pilea kiotensis Ohwi,华东冷水花(荨麻科)Pilea elliptifolia B. L.Shih et Yuan P. Yang,假臭草(菊科)Praxelis clematidea R. M. King et H. Rob.和弗吉尼亚须芒草(禾本科Poaceae)Andropogon virginicus Linn,其中京都冷水花为中国分布新记录、华东冷水花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弗吉尼亚须芒草为中国归化植物分布新记录;紫菊属Notoseris C. Shih为浙江分布新记录属,假臭草属Praxelis Cass.及须芒草属Andropogon Linn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0.
选择武汉地区4科18属32种园林植物对菊方翅网蝽进行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其能在勋章菊、百日草、小飞蓬、苍耳、德国蒲公英、波斯菊、钻形紫菀、鬼针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14种菊科植物上取食发育并产卵,其中在苍耳上羽化率最高,达100%;在鬼针草上存活率最高,达83%。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趋性为苍耳>小飞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鬼针草>百日草,产卵选择性为苍耳>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鬼针草>小飞蓬>百日草。上述结果将为其入侵后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破布叶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63 %,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9.99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脂肪酸类物质,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8.12 %)、二十八烷(11.77 %)、十六烷酸(11.29 %)、二十五烷(10.32 %)、二十七烷(8.61 %)、2,3-二氢苯并呋喃(6.29 %)、四十四烷(5.99 %)和三十六烷(5.51 %)。  相似文献   

12.
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竹柏叶片及其枝条中挥发油,通过GC-MS 对其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竹柏叶片及其枝条挥发油中各检测出36和43个成分,共检测出52种物质,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0.05%和87.8%。竹柏叶片及其枝条挥发油中共有成分27种;特有成分,叶片有9种,枝条有16种。本实验结果可为竹柏提取药用原料部位的选择以及化学成分的精准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乳源木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乳源木莲叶中的挥发油,经过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共分离出16个峰,通过与软件中的质谱标准谱图库比较确定出其中14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反-橙花叔醇(38.831%)、二环基丙二腈(13.892%)、δ-杜松烯(7.814%)、香叶醇(6.367%)。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lamarblue法测定乳源木莲的挥发油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的抑制作用很强,浓度为100μg/mL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是中国亚热带西部地区的山地针叶林,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中部和东北中山山地.华山松是良好的经济树种,可作为建筑、家具等的优良用材;此外,华山松立木可采脂,树皮制烤胶,种子是优质的食用油和干果[1].  相似文献   

15.
辣蓼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从江西宁都辣蓼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苷、芦丁、斛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其中异鼠李素为首次从辣蓼中分离得到.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辣蓼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方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鉴定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6 %.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Volatile oil is a kind of aromatic and volatile matter existing in plants. Presently, there are relevant reports about the components and activity of volatile oil. Tellez Mario et al. (2001) isolated volatile oil from tarbush (Flourensia cernua) leaves with organic solvent; after identifying components by GC/MS, he detected its anti- fungal, anti-algae and anti-termites bioactivities. Meepagala et al. (2003 ) isolated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douglasiana by steam disti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Lour.)Merr.)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分别为喇叭茶烯(12.72%)、萘,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a,4aa,8aa)-(12.33%)、大根香叶烯-D(11.58%)、trans-石竹烯(10.66%)和兰桉醇(5.89%)等。  相似文献   

18.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马尾松土贡种源松针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马尾松普通种源松针油做对比。结果表明,土贡种源和普通种源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52%、0.60%,各分出69、75个成分,鉴定其中23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65%、94.56%,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37.673%、46.715%)、莰烯(3.724%、3.015%)、β-蒎烯(14.969%、12.978%)、石竹烯(8.242%、10.212%),除α-蒎烯含量相差9.042%以外,其他成分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生化类型的樟树叶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联用仪和GC对樟树2-32#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樟叶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19个组分,主要为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其主要成分为6-芹子烯-4醇,含量高达69.39%。根据相关文献表明,6-芹子烯-4醇型是樟树叶油中的一种新的生化类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光叶拟单性木兰叶片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成分,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432%)、香桧烯(13.516%)、β-松节烯(7.615%)、间-甲基异丙基苯(7.21%)、桉油醇(7.139%)、松油-4-醇(5.004%)、β-石竹烯(5.577%)、β-荜澄茄烯(4.435%)。体外抑菌和抗肿瘤实验表明,光叶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胃腺癌(SGC-790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挥发油质量浓度为5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达到83.24%、7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