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瑟伯氏棉和异常棉的陆地棉导入系的EST-SSR和g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EST-SSR和gSSR分析了瑟伯氏棉和异常棉的8个导入系。结果表明,SSR的扩增带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导入系和受体晋棉6号之间没有差异;第二大类是导入系和受体晋棉6号之间存在差异。第一大类可分为5个小亚类;第二大类中,对于EST SSR来说,可分为4个小亚类:一是在晋棉6号中出现的条带在部分导入系中消失;二是条带大小与晋棉6号相比有变化;三是部分导入系中出现了瑟伯氏棉和异常棉的条带,但与晋棉6号相同的条带消失了;四是部分导入系中出现了供体和受体都没有的特异条带,而在另一些导入系中条带大小发生变化。对于gSSR来说,第二大类中又多了两个小亚类:即部分导入系中除了供体和晋棉6号都没有的条带;或供体和晋棉6号的条带同时出现在导入系中。这些供体和受体异常条带的增加和消失可能是SSR区域和SSR侧翼序列变化的结果。与gSSR相比,EST-SSR在导入系和晋棉6号之间的变化更大,这可能是导致导入系比晋棉6号纤维品质更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运彩N8283是以早熟的苏联棕棉为母本,高产抗逆性强的晋棉2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彩色棉新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运彩N8283是以早熟的苏联棕棉为母本,高产抗逆性强的晋棉2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彩色棉新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王萍 《作物杂志》1999,(5):28-28
晋棉27、28是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选育,1999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棉花新品种。晋棉27  晋棉27(原名2918)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以(陆地棉×比克氏棉)F3为母本,(陆地棉×色伯氏棉)F4为父本,采用棉属间复合杂交及染色体加倍等技术和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70~80cm,主茎节间长7~10cm,果枝节间长5~10cm,株形呈筒形,叶片3~5裂,叶色深绿,花乳白色,铃卵圆,4~5室,单铃子棉重5g左右,衣分38%~4…  相似文献   

5.
晋棉8号     
一、选育经过:棉花抗病新品种“晋棉8号”(原名260),是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与翼城西梁大队科研组,由202×中棉所7号的后代选育而成。二、品种特征:植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呈筒形。果枝短稍向上仰,与主茎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转基因过程中影响出愈率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晋棉7号、石远321、泗棉3号、冀合321、柯字312、201等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种出无菌苗,以5d苗龄的下胚轴作为外植体;供试菌种为Agl-1,培养方法同前。按试验设计,分不同品种、苗龄、菌液浓度、预培养和抗生素浓度及配比等5个试验处理将外植体...  相似文献   

7.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高产棉实验区 ,在同样的气候、土壤、灌溉和栽培管理条件下 ,对秦远 4号和晋棉 2 1叶片 4个生育期的气体交换特征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表明 ,两种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不同生育期的排列为 :花期>铃期 >蕾期 >吐絮期。秦远 4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 An)和气孔导度 ( gs)明显高于晋棉 2 1 ,最大光合速率 Am( light)和光量子效率 ( ф)也明显高于晋棉 2 1。两种棉花叶片的光合能力与各自的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晋棉 2 1叶片的水势在花期和铃期显著低于秦远 4号 ,其蒸腾速率 ( E)和气孔导度 ( gs)也明显低于秦远 4号 ,我们推测这是造成两者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根据实验结果建议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棉区对这两种棉花应该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晋南早熟棉铃期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给优质早熟棉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和重要依据,初步分析了‘中棉所50 号’和‘晋棉57 号’的铃期长短对纤维品质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棉所50 号’在铃龄为73 天时棉纤维长度最长(为29.01 mm),纤维整齐度指数最高(为84.60%),比强度最高(为28.7 cN/tex)。‘晋棉57 号’在铃龄为79 天时棉纤维长度最长(为28.75 mm),纤维整齐度指数最高(为84.40%),比强度与73 天铃龄的数值(28.9 cN/tex)相当,为28.8 cN/tex。总体而言,早熟棉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随铃期的缩短而基本呈下降趋势,而伸长率随铃期的缩短而大体呈升高的趋势。其中铃期对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提高棉花产量,对增加棉农经济收入,加速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枯萎病大面积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急需过硬的抗病品种,同时对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和纺织品质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晋棉7号的三大优点晋棉7号(临汾4023)具有三大优点:一  相似文献   

10.
运彩N8283是以早熟的苏联棕棉为母本,高产抗逆性强的晋棉2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彩色棉新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生长势较强,植株筒形,铃较大,吐絮畅,较白色  相似文献   

11.
材料与方法1990年,我们用鲁棉10号、豫棉5号、中棉14号和晋棉10号4个短季棉新品种,以陕2786为对照,在泾阳县布点3个,进行夏棉品种筛选。小麦收获后,统一于6月6日播种。10月23日在3试点5个夏棉品种中均在3~4果枝第1节取10个正常吐絮棉铃,测定铃重和衣分率后,经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用900系列大容量纤检仪测定纤维品质,与春棉中熟品种中棉12号比较,各夏棉新品种之间相互比较;以及在霜后花之间也相互比较,以明确各春棉和夏棉纤维品质状况并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浙棉11号邱新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杭州310021)浙棉11号(原名浙10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和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针对浙江省自育常规棉品种中无抗枯萎病品种的实际情况,以江苏9118/浙棉8号组合为基础材料,在慈溪...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棉花不同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磷脂脂肪酸图谱分析方法评价了3个转基因棉花品种(晋棉26、晋棉44、中棉所41)和它们相应的近等位非转基因棉花品种(晋棉7、冀合492、中棉所23)不同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每个品种生物量为0 g,2 g,4 g,6 g,8 g粉碎棉株与200 g土混匀,在28 ℃培养箱中培养45 d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棉花生物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细菌和放线菌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真菌比例显著增加。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的差异因品种和还田量而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1—11、4404—7、208—1、281—6,与陆地棉品种晋棉7号、柯字201、相字312、冀合321的下胚轴切段共同培养,将Bt内毒素基因导入棉花愈伤组织,经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转化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菌株间转化率差异较大,菌株AGL—1—11、4404—7表现较好。品种之间在转化率上互有高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晋棉10号品种9.0万~1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梯度下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晋棉10号品种最适群体为10.5万株·hm-2。该群体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均优于其他群体,经济产量高出其他群体平均产量25%以上。同时,提出了晋棉10号品种适宜群体的若干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生产管理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晋棉9号     
晋棉9号系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于1981年从黑山棉中选择天然变异单株选育而成。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株形较紧凑,株高60~70厘米,主茎节间较短,第一果枝节位4~5节,着生……  相似文献   

17.
麦后夏播棉促早避霜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麦后夏播棉的促早避霜技术,麦后夏播棉有效开花结铃期短而集中,总结铃数的73.3%-88.9%集中在7月31日-8月14日之间,山西南部适宜种植的密度为12万-15万株/hm^2,筛选出运379(3)h),晋棉17号等早熟品种。喷施避霜剂(壮早丰),可以降低株高,塑造理想株型,促进早熟,皮棉增产9.74%,麦后夏播棉避霜技术应采用早熟品种。早播种、早施肥、早灌水,高密度,早打顶、喷施壮早丰和乙烯利,及旱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杂交棉晋棉48号由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适宜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种植。经过在夏县、永济市、盐湖区、临猗县等地四年多点单行单株、稀植大棵简化栽培示范,实现了既省工省药又节水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新选育品种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种植面积急剧增加。1983年达到68万多亩,是1980年9万亩的7.5倍,是1977年5000亩的136倍。种植的品种也很多,如陕401、豫86—1、李台8号、陕1155、陕5245、运城255、植保178、晋棉7号、晋棉8号、冀合321等2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中哪个综合性状较好呢?我省和全国黄河流域区域试验结果证明,当前以晋棉7号较为理想。第一、产量高。在1980到1982年我省中早熟棉区抗病品种区试中,三年平均亩产皮棉146.9斤,比对照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麦(油)后复播棉的促早避霜技术。麦后复播棉有效开花结铃期短而集中,总结铃数的73.3%-88.9%集中在7月31-8月14日之间。山西南部适宜种植的密度为12-15万株/hm^2。筛选出运379(3)h,晋棉17号等早熟品种。喷施避霜剂-壮早丰,可以降低株高,塑造理想株型,促进早熟、皮棉增产9.74%。麦后复播棉避霜技术应采用早熟品种、早播种、早施肥、早灌水、高密度、早打项、喷施避霜剂(壮早丰)和乙烯剂和及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