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为了探讨开花对麻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用PAM-100分别测定了开花与未开化麻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升高[0~2 000μmol/(m^2·s)],在开始阶段[0~200μmol/(m^2·s)]麻竹叶片的NPQ、Y(NPQ)、Y(ND)、ETR(Ⅱ)和ETR(Ⅰ)均迅速升高,Y(Ⅱ)和Y(Ⅰ)却迅速下降,之后变化缓慢并趋于平稳,而Y(NA)和Y(NO)几乎一直维持平稳;其中未开花麻竹的NPQ、Y(Ⅰ)和ETR(Ⅰ)均高于开花麻竹,Y(Ⅱ)、Fv/Fm和ETR(Ⅱ)无明显差异。在本实验培养光照下[230μmol/(m2·s)],未开花麻竹的NPQ、Y(Ⅰ)和ETR(Ⅰ)也均高于开花麻竹。由此表明,开花引起麻竹PSⅠ的Y(Ⅰ)和ETR(Ⅰ)以及PSⅡ的NPQ降低,这意味着开花麻竹的光保护能力下降,使得PSⅠ受体侧电子积累,导致光合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给茶花的培育和筛选提供参考依据,以广东省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山茶园的10种茶花为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揭示其光合荧光的基本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0种茶花的主要光合生理特性因子中,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WUE)的范围值分别为3.77~11.66μmol·m-2s-1、0.04~0.17 mol·m-2s-1、236.37~380.79μmol·mol-1、0.71~3.14 mmol·m-2s-1、0.05~0.41、1.81~5.43μmol·mol-1;10种茶花的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最大荧光(Fm)、 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Y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范围分别为229.75~358.00、0.04~0.07、3.15~5.11、0.66~0.72、0.14~0.30。10种山茶中,茶梅和张氏红山茶均为高光合能力品种,适宜栽培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烈香和甜香水均为低光合、低蒸腾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种,适宜栽植于较干旱的环境中;另外,烈香、杰作和张氏红山茶均适宜于强光环境中生长,而甜香水、茶梅、海泡和赛桃红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强光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抑制及其防御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探讨强光对银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对银杏叶片进行强光 (1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胁迫 5h ,通过分析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组分研究了强光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抑制以及相关的光破坏防御机制。强光胁迫过程中 ,银杏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明显下降 ,胁迫结束时 ,Fv Fm 接近 0 3。而初始荧光(Fo)则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上升趋势。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ФPSⅡ)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均大幅度下降 ,而非光化学猝灭 (NPQ)和天线热耗散 (HDR)明显上升 ,叶黄素循环关键组分玉米黄质 (Z)的相对含量则随着强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由处理前的 3%上升到胁迫结束时的 6 6 %。结果表明 ,强光胁迫过程中 ,银杏叶片发生了严重的光抑制 ,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光化学猝灭和天线热耗散起到了有效耗散过剩光能的作用 ,但是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是银杏叶片Fv Fm 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光合速率日变化、不同光照强度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雌株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形,雄株呈双峰形,并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东北红豆杉光饱和点为52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3.769μmol·m-2·s-1,具有很强的耐阴性;雌株与雄株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的(潜在)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基本相同,而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雌株较雄株略高。雌雄株之间的各参数Fv/Fm、Fv'/Fm'、qN、qP、φPsⅡ、ETR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雌雄株光系统II(Ps II)的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设置弱光(1/10全光照)和强光(1/4全光照)两个光照梯度,探讨了箭叶淫羊藿(Epimetium sagittatum)叶片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光强下箭叶淫羊藿叶片的光饱和点均小于1 000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分别只有13.825和17.168μmol·m-2·s-1,说明该物种属于典型的阴生植物;与强光处理相比,弱光下箭叶淫羊藿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量子效率(α)、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均较高,而孔限制值(Ls)则较低,说明较弱光强更适合箭叶淫羊藿的生长。综合光合速率和ETR对光强的响应,建议对箭叶淫羊藿进行人工栽培或野生抚育时,其最大光强不高于400μmol·m-2·s-1为宜。  相似文献   

7.
黑樱桃与山樱桃幼苗光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美国黑樱桃、加拿大黑樱桃、中国山樱桃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是中国山樱桃最大、美国黑樱桃居中、加拿大黑樱桃最小.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6.381 μmol·m-2·s-1、5.550 μmol·m-2·s-1、4.952 μmol·m-2·s-1,气孔导度分别为0.200 mol·m-2·s-1、0.151 mol·m-2·s-1、0.134 mol·m-2·s-1,胞间CO2浓度分别为251.7 μmol·mol-1、234.7 μmol·mol-1、230.1 μmol·mol-1.(2)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有显著差异.(3)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相似,都呈单峰曲线,但美国黑樱桃达到峰值的时间在上午10时,早于加拿大黑樱桃和中国山樱桃,后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都在中午12时.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都是从早晨开始逐渐下降,到下午降低到最小值,然后又有所增加,所不同的是,美国黑樱桃苗木下降到最小值的时间较早,在14时,而中国山樱桃和加拿大黑樱桃则较迟,都在16时.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8.
短梗大参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自然环境下测定了短梗大参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的日进程.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值出现时间在8:00,净光合速率达到4.26 umol.m-2·s-1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净光合速率达到3.05 pmol·m-2·s-1.Fv/Fm和Fv/Fo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光合作用受到暂时抑制,但光合机构并没有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气候箱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下葛藤Pueraria lobata、假连翘Duranta repens、老鸭嘴Thunbergia erecta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幼苗的荧光参数,以便为筛选抗寒种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幼苗的最大荧光(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Y(II)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先上升后下降,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和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逐渐升高。经过24 h自然恢复,4种幼苗的Fm均恢复到对照水平,ETR有所回升,Y(NPQ)恢复到显著高于对照水平;葛藤、老鸭嘴和台湾相思的NPQ保持稳定,假连翘的NPQ有所下降;假连翘和台湾相思的Y(II)恢复到对照水平,葛藤、假连翘和台湾相思幼苗的Y(NO)恢复到对照水平。对荧光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4种幼苗的抗寒顺序为台湾相思>假连翘>葛藤>老鸭嘴。  相似文献   

10.
以桑树(Morus alba L.)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200、500和1 000μmol·m-2 s-1光强下,不同浓度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叶片活性氧(ROS)代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幼苗叶片的ROS代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明显受到光强的影响。200μmol·m-2 s-1和500μmol·m-2 s-1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有效降低了桑树幼苗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O2·-)和H2O2,且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弱光下桑树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增强在防止盐胁迫诱导的PSⅡ光抑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000μmol·m-2 s-1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桑树幼苗叶片O2·-大量产生,相应SOD活性增强,SOD的歧化作用导致了H2O2含量大量增加,同时在强氧化胁迫下,叶绿体内清除H2O2的APX活性却受到抑制,叶绿体内过量的H2O2可能破坏了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并且PSⅡ发生了明显的光抑制。因此强光是引起盐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PSⅡ光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强光引起盐胁迫下PSⅡ光抑制与ROS的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雷州半岛气候背景条件下具有良好培育前景的5种桉树人工林(湿加松林为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各个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和雨季的差异,以揭示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表现为先减后增变化趋势,在雨季表现为先增后减或逐渐减小变化趋势,旱、雨季变化特征明显.6个林分旱、雨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63~3.32μmol·m-2·s-1和2.55~4.36μmol·m-2·s-1.旱季土壤温、湿度共同促进土壤呼吸作用,雨季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呼吸,土壤湿度抑制土壤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水平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置0(对照)、50、100、150、200、300、400、600 mg.株-18个氮素处理,研究氮素供应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量的增加,红厚壳幼苗高、地径、叶面积及整株生物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2.06 cm、0.65 cm、327.27 cm2和10.43 g.株-1,是对照的1.59、1.25、2.58、1.90倍;地下生物量N5显著高于N7、N8处理,但与其余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根冠比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单调递减趋势;红厚壳幼苗叶绿素a、b及总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厚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最大值,分别是7.29μmol.m-2.s-1、0.071 mol.m-2.s-1、220.22μmol.mol-1和1.34 mmol.m-2.s-1,分别是对照的2.26、1.92、1.37、1.79倍,不同氮素处理间红厚壳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施氮量200 mg.株-1左右为红厚壳幼苗温室栽培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三种花卉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S-1P型调制荧光仪测定自然生长的龙船花、希茉莉和三角梅3种园林花卉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3种花卉植物的即时最大荧光产量(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先降后升,在午间(12:00-14:00)达到最低值;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PQ)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先升后降。3种花卉植物在强光下均表现出可逆的光抑制,均能通过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光系统。3种植物比较,以三角梅更能适应强光环境。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两种速生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竹柳和尾巨桉2种速生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华南地区选育优良的抗旱、节水速生树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尾巨桉降幅为70.2%,竹柳为55.5%;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先缓慢增加后降低,叶绿素b含量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变化较小,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主要由叶绿素a引起,竹柳的叶绿素(a+b)含量变化幅度小于尾巨桉。叶绿素(a/b)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均出现在干旱胁迫第9 d,且竹柳的降幅小于尾巨桉。经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得出竹柳比尾巨桉的适应性强,抗旱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花叶海棠在天峻县的生长,采用不同比例的森林土、泥炭、腐熟羊粪、河砂和珍珠岩改良土壤,分析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下花叶海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结果表明:在6个处理中,S_3(50%森林土+10%泥炭+10%腐熟羊粪+5%河砂+5%珍珠岩+20%原土)、S_2(40%森林土+10%泥炭+10%腐熟羊粪+5%河砂+5%珍珠岩+30%原土)处理的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较大,分别为14.11μmol m~(-2)s~(-1)、13.72μmol m~(-2)s~(-1),增长率分别为17.58%、14.32%;S_3、S_6(10%森林土+50%泥炭+10%腐熟羊粪+5%河砂+5%珍珠岩+20%原土)处理的叶片平均蒸腾速率较大,分别为12.44mol m~(-2)s~(-1)、11.64mol m~(-2)s~(-1),增长率分别为65.65%、54.99%;S_6、S_3处理的叶片平均气孔导度较大,分别为0.455mol m~(-2)s~(-1)、0.426mol m~(-2)s~(-1),增长率分别为49.18%、39.68%;S_3处理的叶片平均胞间CO_2浓度较大,为280.1μmol mol~(-1),增长率为21.10%;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与花叶海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胞间CO_2浓度均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与气孔导度呈显著相关(P0.05),经各项指标综合分析,筛选出经S_3处理的试验地最适宜花叶海棠生长。  相似文献   

16.
米老排林下种植6年的黄藤主茎长为0.28±0.04m,产生萌茎的植株占48%,平均拥有萌茎1.3±0.2条,远远低于相邻间伐50%的马尾松林下的黄藤;黄藤植株晴天全天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和相应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0.6μmol·m^-1·s^-1和0.05μmolCO2·in^-1·s^-1,远远低于空旷地上的1539μmol·m^-1·s^-1和3.11μmolCO2·m^-2·s^-1,表明米老排林下黄藤生长缓慢,可能与其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较低有关,若在米老林下间种黄藤需进行间伐以增加透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核桃品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香玲、鲁光、清香、西林3号、西洛3号5个核桃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香玲>鲁光>清香>西林三号>西洛3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和双峰型;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香玲品种核桃苗叶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分别为58.997、1 450μmo1·m-2·s-1。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适合辽宁地区生长的东部白松种源,研究了东部白松不同种源苗期的光合效率。结果表明:东部白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8:00时,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为7.83~17.96μmol.m-2.s-1,蒸腾速率为2.63~6.33 mmol.m-2.s-1。10:00时,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为3.58~18.60μmol.m-2.s-1,蒸腾速率为1.92~6.68 mmol.m-2.s-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的东部白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其中当年树高生长量同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性较高,说明光合作用指标可作为东部白松东部种源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5种针叶树在8月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双峰型,并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彰武松光合速率最高、长白松光合速率较低。通过光响应曲线的分析得出:在0~2 000μmol m~(-2)s~(-1)光强下,光合能力顺序为长白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彰武松;赤松和樟子松的光补偿点较高,为110μmol m~(-2)s~(-1);樟子松的暗呼吸速率最大,为2.338μmol m~(-2)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