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揉切是红碎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序,揉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茶的质量。目前我国用于生产红碎茶的揉切机具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盘式揉捻机配转子机(90型→转子机×3台); 2.锤式粉碎机(仿LTP)配仿CTC(LTP→CTC×2台); 3.转子机配CTC(转子机→CTC×3台); 4.挤揉机配CTC(仿)(6CTR-20×2台→仿CTC)。在上列四种类型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盘式揉捻机配转子机及LTP配CTC这两种类型。在第一种  相似文献   

2.
浙茶绿245型揉捻机是小型茶叶初制机具。它是一九七二年“全国中小型茶机选型会”推荐的小型揉捻机。该机适应当前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条件,适合社、队办的中小型茶叶初制厂使用。在浙江省茶区,颇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我省茶叶生产不断发展,茶机也相应增加,197。年统计有6108座初制厂,加工能力500担以上的86座、300、500担的210座,100、300担的61座,100担以下的5231座,茶机拥有量11703台,其中杀青机2215台,揉捻机7536台  相似文献   

4.
红碎茶外形花色分明,内质香气高锐,滋味浓强鲜爽,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可比性。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茶叶生产量的增长大于商品量增长,质量竞争十分激烈。各生产国都在从制茶化学,工艺技术和机具等方面广泛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六十年代初,我国红碎茶进入了小规模的生产试验,到目前为止,其间经历了以揉切机具为中心的三个生产大变革。即盘式揉切、转子揉切和锤击式切碎三个阶段。目前转子式揉  相似文献   

5.
茶树品种的选育鉴定,或进行其它科研项目,因试验小区鲜叶的产量有限,所以制茶时不能用现行的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唯一办法,就是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揉捻。手工揉捻由于不同的制茶人员,不同的揉捻次数,和各次揉捻的不同压力、时间等因素往往造成试验茶加工过程的人为差异。为了减少人为误差,应用机械代替手工揉捻,杭州茶叶试验场于  相似文献   

6.
1 传统乌龙茶制茶技术的特点在建国前 ,乌龙茶做青大多为轻发酵 ,晒青失水率大约在 5 %左右 ,以轻做青 ,高香气为特色 ,茶叶市场上俗称北 (武夷山 )尝岩韵 ,南 (安溪 )评香气的概念。台湾乌龙茶制法由于大多数是建国前的安溪人把技术带到台湾 ,保留了轻发酵特色 (当然 ,在品种繁育和外形塑揉上有新的进展 )。五十年代中后期 ,闽南茶区随着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制茶机具如手摇杀青机、木质揉茶机、滚筒式摇青机等已创造或改进 ,对茶叶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2 市场拓展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由于当时茶叶是一类管理物资 ,茶叶的经营方式须由国…  相似文献   

7.
双筒式乌龙茶做青机试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乌龙茶综合做青机(见本刊1981年第三期)、包揉机(见本刊1982年第二期)之后,福鼎农械厂又试制了双筒式做青机,这是我省制茶机械深入发展的可喜信息。茶叶产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基础的差别,制茶工艺各有其不同特点,由此发展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品质风格,在应用机械生产中,必需加以发扬,这就要求我们创制不同机种、机型时,考虑制茶质量的因素。目前制茶机械还是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乌龙茶机械尤其如此。我们热切希望在四化的进程中,不断踊现更多、更完善的各种型号的茶机,为我省制茶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座土法上马的水力运输自动茶叶初制厂,已在不倚大队这个偏僻的山区建成。不倚大队制造的是销往香港、南洋一带的侨销六堡茶,其制造过程是:杀青—→揉捻—→解决分筛—→发酵—→复揉—→解决分筛—→干燥。生叶经过验收过称后,由验收室的放茶孔把生叶放到楼下生叶摊放室,杀青间就与生叶摊放室相连,生叶可直接推送到杀青机前,经装篮后倒入杀青锅中。盖子可以拉线开关,茶叶炒好后只要把出茶门打开,茶叶就会自动出来,经滑板落到输送带上而带到揉捻间。在输送带的末端用箩子承接,就可以一箩箩的倒进揉桶中。茶叶揉好后把揉盘底部的出茶口打开,茶叶就会自动落到箩子  相似文献   

9.
权启爱 《中国茶叶》1993,15(6):10-1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饮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各类名优茶的需求量增长很快。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必须使名优茶的加工走向机械化道路,形成较大批量的生产,为此,茶机界近几年来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研制和生产出不少类型的加工机具面市,为名优茶生产的发展和加工机械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面市的各种名优茶加工机具中,作为毛峰类型名优茶加工机具的配套,以由6CGS-60型滚筒式吹风出叶名茶杀青机、6CR-25型茶叶揉捻机和6CH-3型手拉百页式名茶烘干机这3种机具组成一套机组比较适宜。这套机具在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精制生产在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已逐步实行了机具联装,并正向工艺连续化迈进。加强机具联装,提高工艺连续化水平,是制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机具联装和工艺连续化,是当前制茶工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问题略谈几点浅见。一、机具联装的形式目前,茶叶精制生产上采用的机具联装有如下几种基本形式: 1.抖——切——抖或分——切——分联装毛茶经过筛分所筛出的头子茶一般都必须经过切轧,切后再过抖筛(或分筛),并需要反复筛切整形。由此组成抖——切——抖或分  相似文献   

11.
宜都工业区(原宜昌專区)是宜紅茶的主要产区,解放十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58年全区茶叶总产量达到34,659担,比解放前历史上最高产量的1936年的31,400扭,增加了10.38%。同时,在制茶工具推广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到58年止,全区已經推广了揉茶机1,182台,其中水力揉茶机达到197台,全区95%以上的紅茶使用了机器揉捻。  相似文献   

12.
安溪茶机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茶机企业的现状和问题1 1 安溪现有国有茶机生产企业 1家 ,私营企业2 50多家 ,年产茶机 2万多台 ,产值 50 0 0万元。其中能生产配套初制机械系列产品的企业还不到 10家 ,市场份额占 2 1%左右。1 2 安溪茶机市场以初制机械为主 ,种类包括揉捻机、杀青机、包揉机、速包机、解块机、烘干机等。但产品流通只有一种渠道 ,即厂方直销 ,各自为政 ,互不沟通信息 ,缺乏有效的产品促销宣传 ,竞争无序。1 3 政策宏观管理力度不足 ,企业经济结构多为个体经济 ,盲目为厂 ,重复办厂现象普遍存在 ,茶机生产无章可循 ,无标准可执行。1 4 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一、茶叶机械的回顾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过去由一家一户小农经营,完全以手工操作。1915年实业部在祁门县平里设立了祁门茶叶改良场,1935年在江西修水设立了宁州茶叶改良场,湖南安化设立了茶事试验场,云南昆明设立了第一茶事试验场,这些场以改进红茶为主。1936年浙江嵊县三界设立了浙江省茶业改良场,以改进绿茶为主,由日本引进了一套蒸青机臼井式及桥本式揉捻机,旧中国茶叶公司与福建省合作的福建示范茶场仿制了大成式烘干机。我国国营茶场才有一些小型制茶机械,做了一些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茶叶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技术设备的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揉捻作为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程序,使用相关机械装置所实现的揉切机理状况直接关系到茶叶生产效果。研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中的揉切机理,优化具体的电子参数,其将为当前茶叶产业优化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拟从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的应用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叶揉捻机械装置揉切机理分析,从而探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电子参数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浙江省泰顺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拳头产品.在全县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县拥有茶叶初制厂220座,初精制联合厂3座,制茶机械1500台.1994年产茶1604吨,产值1755.37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61.58吨,产值288.47万元.  相似文献   

16.
十二户社员联办茶叶初制厂福建省松溪县郑墩乡双源村1984年春茶期间十二户社员集资8000余元,购置了杀青机一台、揉捻机五台、烘干机一台,办起了茶叶初制厂,解决了本村茶叶承包户制茶难的问题,也代外村社员初制加工。松溪县是福建省茶叶基地县之一,双源村又是该县的茶叶重点产  相似文献   

17.
名优茶机制的机械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培和  刘栩 《中国茶叶》1996,18(3):20-21
近年来,名优茶机械发展很快,有不少机种已达到实用阶段,其中制茶性能较好的不下10种。这些茶机若能选配好,可制出质量上乘的各种类型的名优绿茶。笔者仅就扁条形、兰花形、珠形、针形和披毫类名优茶的机种选配以及制作工艺流程作一浅述。 1.扁形名优茶 外形呈扁平条形的名优茶,主要有龙井、旗枪、大方等。由于龙井茶的知名度高,所以现在有不少地方都在仿制龙井茶,生产外形扁平的茶叶。这类茶叶机制的机具选配,主要有龙井茶电炒锅、30型名茶杀青机、多功能机。制作扁形茶依原料嫩度不同,工艺有听差异,使用的机具也就不同。 特级茶:主要选配龙井茶电炒锅。制作工艺:鲜叶→摊放→青锅(龙井茶电炒锅)→摊凉→焊锅(龙井茶电炒锅)→过筛割末→簸片→成茶。 高级茶:选配龙并茶电炒锅、30型名茶杀青机、多功能机。制作工艺:鲜叶→摊放→杀青(龙并茶电炒锅或30型名茶杀青机)→炒坯(多功能机)→摊凉→煇锅(多功能机或龙井茶电炒锅)→过筛割末→簸片→成茶。  相似文献   

18.
刘新 《中国茶叶》1991,(6):28-29
近几年来我国名茶生产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炒茶已不适应生产的发展,不少茶农和茶叶生产单位纷纷寻求小型制茶机械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名茶的手工制作。这种形势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名茶制作机械的开发与生产,许多茶机制造厂纷纷推出了小型杀青机、小型揉捻机、小型烘干机等各种各样的名茶制作机械。但是这些产品,除了少数是通过了较长时间的考验外,多数都是新近开发的,其工艺性能和使用的可靠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考验。因此,对于迫切需要的用户来说,应了解这一点,不可盲目地采购。笔者就如何选择小型制茶机械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新 《中国茶叶》1994,16(6):32-33
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贸易量约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而红茶中绝大部分又为红碎茶。我国于60年代初开始试制红碎茶(当时称分级红茶),使用的初制揉切机具是传统的盘式揉切机,到了70年代初,江苏、广东、四川、贵州、湖南等先后研制出不同型式的转于揉切机,用于加工红碎茶,之后随着转子揉切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机种的完善与配套,红碎茶产品质量和效率等较盘式揉切机的大有提高,从而转子揉切机在全国茶区迅速推广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红碎茶加工新工艺——转子机生产工艺,大大促进子我国红碎茶生产的发展,使红碎茶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我国的茶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前些年由于绿茶走俏,红碎茶生产效益不及绿茶,致使一些红碎茶主产区也纷纷改制绿茶,造成红碎茶生产的严重滑坡。然而,近年绿茶又出现市场疲软,滞销积压严重,而当前国际红茶市场需求量却仍平稳,无大的波动,这无疑给红碎茶生产的复兴带来一线生机。为使广大红碎茶加工新手对红碎茶的重要加工机具——转子揉切机有一了解,特将转子揉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