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福安 《中国蚕业》2010,31(4):88-89
3桑卷叶枯病3.1分布及危害桑卷叶枯病又称桑叶枯病。分布于四川、辽宁、内蒙古、浙江、江苏、山东、安徽和辽宁等蚕区。主要危害桑叶,桑树发病后,叶片卷枯脱落,造成桑园减产。  相似文献   

2.
桑叶枯病又称桑卷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梗孢科、树枝霉属真菌(Hormodendrum mori Yendo)侵染引起的桑树叶部病害。主要危害枝条上部嫩叶。发病初期,病叶呈现失水性褪色病斑,进而发展成叶色发黄,叶尖、叶缘及叶脉间产生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成块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连接成片,使半叶或整叶干枯...  相似文献   

3.
桑卷叶枯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学试验方法观察病原菌桑单胞枝霉菌(Hormodendrummori Yendo)的形态并研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白色圆形凸状菌落,并能产生大量的暗蓝褐色分生孢子梗和淡灰色分生孢子;菌丝的生长温度为8~40℃,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10~3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55℃,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适合菌丝生长的pH为4.5~11.0,最适pH为6~7;相对湿度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连续光照可促进产孢。以上结果信息可供研究桑卷叶枯病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和建立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处湘鄂交界处的修水县 ,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 ,现有桑园 4 0 0 0hm2 ,其中杂交桑 2 30 0hm2 。2 0 0 1年春 ,漫江、山口、征村、全丰、白岭、古市等乡镇杂交桑大面积发病 ,面积约 6 6 7hm2 ,经实地调查和室内镜检诊断 ,属桑卷叶枯病为害所致。据调查 ,发病株率一般在 15 %~ 4 0 %之间 ,严重的桑园则高达 10 0 % ,春蚕用叶影响极大。1 症状识别为害桑叶 ,以嫩叶发生较多。春季桑叶发病时 ,被害叶缘先呈水渍状 ,后生深褐色连片病斑 ,随着叶片生长 ,叶身向叶面卷缩 ,严重时最后全叶变黑脱落 ;夏秋季顶端叶片 ,先是叶尖及其附近的…  相似文献   

5.
吴福安 《中国蚕业》2010,31(3):84-85
桑树真菌病是桑树病害中种类较多的一类病害。常常危害桑树的叶部(如桑褐斑病、桑赤锈病、桑卷叶枯病和桑里白粉病等)、枝干(如桑断梢病、桑树芽枯病、桑干枯病、桑拟干枯病和桑树膏药病等)、根部(桑紫纹羽病等)和桑椹(桑椹菌核病等)。现将在蚕桑生产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几种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的细菌性病害,是重要的检疫对象,目前已成为水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白叶枯病从水稻苗期至抽穗期都会发生,但以最高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前期发病为多。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7.
茶云纹叶枯病又名叶枯病。粤、滇、川,黔、闽、浙、苏、皖、赣、湘、台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茶的成叶或老叶,芽叶、枝梢及茶果也常被害。叶片发病初期产生黄录色水浸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大斑。病斑色泽深浅不匀,形似云纹状;病斑组织枯死后,变为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  相似文献   

8.
1 叶枯病的症状及发病期银杏叶枯病主要是由链格孢菌、炭疽菌和盘多毛孢菌等复合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叶片先端部分黄化 ,病斑呈波状 ,颜色较深 ,病健交界处比较明显 ,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鲜黄色线带 ,以后病斑逐渐向叶基延伸 ,使整个叶片变为褐色或灰褐色 ,提前枯萎脱落。一般来说 ,每年 6月上旬开始发病 ,8~ 9月为发病盛期。2 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2 1 冬春清园 ,清除病害侵染源。园中枯枝落叶是叶枯病菌的越冬场所及次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因此 ,冬、春季节必须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 ,并运到园外烧毁。清园后 ,用波尔…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含量与草坪草对叶枯病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6个草坪草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感病品种Granda、RebelⅢ、RebelJ、SR8500 和抗病品种SR5100、Franklin、Reliant、SR5200E等感染叶枯病后的叶绿素含量,以未发病叶为对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未发病叶中与田间发病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72**,且极显著相关(P<0.01)。叶枯病导致草坪草病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其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为12.3~31.8%。抗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低于感病品种,表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草坪草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新疆无芒雀麦叶枯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措施,介绍了采用农业栽培技术、良种繁育体系、早春和晚秋火烧和药剂综合防治叶枯病的经验,为无芒雀麦生产提供了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杨凌区紫花苜蓿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在生产中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采自陕西省杨凌区苜蓿叶枯病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分子鉴定、离体叶片及活体致病性测定,确定了引起陕西省杨凌区苜蓿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苜蓿叶枯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该菌最适pH值为7;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该菌生长;可溶性淀粉是其较好的碳源,而对果糖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而对硝酸铵利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白叶枯病病菌是水稻的头号杀手,曾令全球水稻减产70%。华中农业大学王石平教授日前识破了这个"杀手"的真实面目,破解了这个世界级的难题,并培育出一种新型抗白叶枯病水稻。  相似文献   

13.
《山东饲料》2008,(5):14
白叶枯病病菌是水稻的头号杀手,曾令全球水稻减产70%。华中农业大学王石平教授日前识破了这个“杀手”的真实面目,破解了这个世界级的难题,并培育出一种新型抗白叶枯病水稻。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大同市是我国饲用燕麦的主产区之一,叶部真菌病害已成为限制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病害种类及病原。此外,早播燕麦罹患病害产生的侵染源可能增加复种植物病害流行风险,阻碍燕麦可持续生产,迫切需要明确影响早播燕麦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鉴于此,利用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大同市天镇县的早播饲用燕麦种植田发现的叶部真菌病害进行鉴定,并且分析了收获期病情指数和病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播饲用燕麦共发现3种由真菌引致的叶部病害,分别为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叶枯病,燕麦内脐孺孢(Drechslera avenacea)引致的条斑病和禾柄锈菌燕麦转化型(Puccinia graminis f. sp. avenae)引致的秆锈病。不同种植和管理方式下,饲用燕麦叶枯病、条斑病和秆锈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情指数均值分别在1.9~5.6,1.0~6.2和0~0.9。相关性分析表明:喷灌是导致条斑病发病严重的主要因素,豆禾混播能降低饲用燕麦叶枯病的发生程度。此外,土壤速效N和速效K含量也能影响叶枯病和秆锈病的发生。建议牧草种植者在生产饲用燕麦时,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模式,推广牧草混播等种植技术,使用低毒高效杀菌剂对早播饲用燕麦进行病害防治,保证饲用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1~2002年对贵州施秉高羊茅草坪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币斑病、腐霉枯萎病、壳二孢叶枯病、粘虫、稻叶夜蛾.通过调查,总结出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01~2002年对贵州施秉高羊茅草坪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币斑病、腐霉枯萎病、壳二孢叶枯病、粘虫、稻叶夜蛾。通过调查,总结出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青贮玉米是青海省玉米发展的优势产业,但是链格孢叶枯病的发生对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影响.为了对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对其致病力进行分析,本研究从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青贮玉米种植区采集病叶,从中分离得到177株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对金皇828、铁研53号和中单2号青贮玉米的接种结果计算病情指数,对155株菌株致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极细链格孢(A.tenuissima)、致密链格孢(A.compacta)和Alternaria sp,分别占病原菌总数的28.2%、17.5%、15.2%和21.5%,为优势病原菌.155株病原菌都能侵染3种青贮玉米,接种铁研53号后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8、56和31株;接种金皇828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9、60和26株;接种中单2号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4、58和33株.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是由多种链格孢属真菌共同侵染造成的,且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相似文献   

18.
梨叶枯病是甘肃省梨树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仅分布在甘肃临夏、兰州、定西和天水等地。发病梨园病叶率多为 6 0 %~ 10 0 % ,病情指数 4 0~90 ,病叶上布满病斑 ,引起叶枯早落 ,树势早衰 ,严重影响梨树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直径 0 5~ 1mm的紫褐色小斑 ,后扩大为 2~ 4mm近圆形病斑 ,病斑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紫色边缘。病斑中部初为黑色后变灰褐色 ,微下陷 ,并有大量黑色小颗粒 ,即病菌子座。叶片背面病部多呈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 ,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一片叶上有病斑 30 …  相似文献   

19.
芹菜斑枯病又叫晚疫病、叶枯病,俗称火龙,虽是一般性病害,但局部地区和保护地受害较严重,特别是叶柄感染后,产量损失很大,纤维增加,可食性降低。近年来进行芹菜的周年生产,病害呈日益加重的趋势。 一、症状特点 植株地上部分都能感病受害,  相似文献   

20.
柞蚕抗菌肽D杀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文楚  戴祝英 《蚕业科学》1991,17(3):163-168
本文研究柞蚕抗菌肽D对水稻白叶枯病细菌及番茄、烟奇、马铃薯青枯病细菌的杀菌作用及其机理。在37°C,pH6.8条件下,最低有效剂量2ng/1×10~5活菌。通过电镜观察,抗菌肽D对大肠杆菌及白叶枯病细菌的作用,首先使其外壁层及细胞质膜损伤,尤以菌体两端更为明显。此后形成喇叭状缺口,内容物呈囊状挤出胞外而致死。抗菌肽作用的菌体表面形成微管通道,钾离子大量渗出,但菌体外形在短时间内不致崩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