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已测得的鹅Myostatin基因3'-调控区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PCR-SSCP引物,对扬州鹅、皖西白鹅以及五龙鹅3品种家鹅该区域内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检测到A→G(88位)和G→T(353位)2个单碱基突变位点.88位处,E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EE、EF两种基因型,以扬州鹅杂合子频率最高(0.550),皖西白鹅30个个体仅有一例EF型;353位处,G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GG、GH和HH 3种基因型,3品种均具有较高的GG基因型频率、较低的HH基因型频率.屠体性能分析发现,EF基因型家鹅具有更高的屠体性能;扬州鹅、皖西白鹅GG型个体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五龙鹅腿肌重、腿肌率具有GG型>GH型>HH型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实验旨在探究对豁眼鹅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选育的有效分子标记,根据GenBank鹅GH基因的cDNA序列以及前人的研究设计引物,以饲养于辽宁省和江苏省同批出雏的豁眼鹅,共计552只为实验材料,利用PCR-SSCP方法对GH基因外显子2进行SNPs检测,并将纯合基因型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豁眼鹅GH基因外显子2共有2个SNPs突变位点,得到10种基因型AA、BB、CC、DD、AB、AC、AD、BC、BD和CD,等位基因D的频率较高;经χ2检验,公、母鹅群体以及整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将氨基酸序列突变和未突变的基因型分别合并后得到的3种基因型与10周龄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基因型对体重和部分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影响;在公鹅和母鹅群体中,合并后的AB型与BB型分别为高生产性能基因型,可以作为对豁眼鹅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籽鹅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籽鹅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长约364bp,共发现了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160G、C167G、T264C突变,以及AA型个体在176、177位点G、A碱基缺失和BB型个体在231、232位点C、T碱基缺失。产生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表现为BB〉AB〉AA;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9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及心脏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O.05);在所分析的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的均值最大,AB型次之,AA型最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已测得的鹅Myostatin基因3′-调控区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PCR-SSCP引物,对扬州鹅、皖西白鹅以及五龙鹅3品种家鹅该区域内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检测到A→G(88位)和G→T(353位)2个单碱基突变位点。88位处,E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EE、EF两种基因型,以扬州鹅杂合子频率最高(0.550),皖西白鹅30个个体仅有一例EF型;353位处,G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GG、GH和HH 3种基因型,3品种均具有较高的GG基因型频率、较低的HH基因型频率。屠体性能分析发现,EF基因型家鹅具有更高的屠体性能;扬州鹅、皖西白鹅GG型个体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五龙鹅腿肌重、腿肌率具有GG型(GH型(HH型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谷朝勇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144-147
本研究检测了鲁西黄牛GH基因3′末端序列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由于2639 bp处碱基C→G的突变造成HaeⅢ内切酶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该位点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对GH基因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GH位点上AB基因型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显著高于AA、BB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个体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略高于AA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等位基因B可初步确定为影响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SSCP法检测77只朗德鹅A-FABP基因内含子2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肥肝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大小为482 bp,发现有2个突变位点,在162 bp处发生T→C突变,在322 bp处发生C→T突变,鹅群中表现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48、0.5455、0.2597,A和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4676、0.5324,群体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B型个体的肝重和肝体比均最高,其中AB、AA型个体肝体比差异显著(P<0.05),AB、BB型个体肝重差异显著(P<0.05)。初步推断,A-FABP基因可作为影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候选基因,其中基因型AB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MCEE基因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遗传标记的可能性,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麒麟鸡126只,采用Sanger测序法对MCEE基因的3'UTR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并分析对麒麟鸡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鸡MCEE基因的3'UTR区检测到2个SNP突变位点,即第8 959位碱基的G/A转换和第9 082位碱基的C/T转换,分别命名为G8959A和C9082T;MCEE基因3'UTR区G8959A位点形成GG、GA和AA 3种基因型,C9082T位点形成CC和CT 2种基因型;MCEE基因G8959A突变位点的GG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GA型个体(P0. 05),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 01),G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655,GG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429;MCEE基因C9082T突变位点的CC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 05),C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786,C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571。说明MCEE基因3'UTR区检测到的2个SNPs位点(G8959A和C9082T)对21日龄麒麟鸡体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0. 05或P 0. 01),G8959A位点GG基因型和C9082T位点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适合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鸡溶菌酶基因(LYZ)对鸡体重的影响。以200只京海黄鸡为研究群体,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LY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所发现的SNPs与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共3个突变位点,且均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除1411位点外,其他2个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11位点AA基因型个体12和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1411位点AA和GA基因型个体各周龄体重均高于GG基因型个体,且4周龄体重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1426位点各基因型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除4周龄外,ANC个体各周龄体重均较大,GAC个体4周龄体重较大,这与上述各位点基因型对体重影响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暗示在选种、育种过程中,可将鸡LYZ基因作为京海黄鸡体重候选基因应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隆文昌鸡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获得该基因序列并分析基因结构和相关遗传变异,采用PCR方法扩增GH基因组序列,通过克隆测序寻找基因中的突变位点,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GH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鸡GH基因组中共发现7处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位于GH基因的5'端、第1内含子、第4外显子和第4内含子中;多态性分析发现,在GH基因-391 bp处的A/G突变位点、-360bp处的A/G突变位点、-121 bp处的C/T突变位点上,文昌鸡的优势基因型分别是AA、GG和CC;鸡GH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现多种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如GATA序列结合因子1(GATA-binding factor 1,GATA-1)、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1,NF-1)、上游刺激因子(upstream stimulatory factor,USF)、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lp)等。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文昌鸡GH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滩羊生长发育的遗传机制,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宁夏滩羊GH和GH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滩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GH基因第2内含子和GHR基因第4外显子分别经PvuⅡ和HpaⅡ酶切各产生BB(0.375 0)、AB(0.625 0)和DD(0.825 0)、CD(0.175 0)2种基因型;GH基因PvuⅡ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断奶重差异极显著(P0.01),AB为优势基因型;GHR基因HpaⅡ位点的CD基因型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5),而这两种基因型与断奶重差异不显著。对这两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互作分析发现双杂合基因型个体各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P0.05),并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高于单标记位点。说明ABCD是影响滩羊生长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可作为滩羊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