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了海城市坝外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避洪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新一轮避洪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结构现况和避洪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了沿淮低洼区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及农业避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避洪农业与生态农业减灾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迁移性,群发性和后续性的特征,年际变化大,难以准确预测和防范。作者根据区域特定的生态环境,景观结构,洪涝灾害类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优化原则,针对泛洪区不同地带洪灾危害程度,提出了以避洪农业设计和耐涝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减灾生态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避洪农业和耐涝农业生产技术能显著减轻洪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农业避洪减灾对策,对安徽沿淮地区水热季节变化、梅汛期强降水规律和非汛期热量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沿淮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物避洪种植的技术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沿淮作物避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两湖平原种植制度调整与农业避洪减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通过对两湖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分析,探讨两湖平原农业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在洪灾胁迫下调整两湖平原农业种植制度,通过发展耐涝农业生产,开发冬季农业,选育早熟或晚熟品种错开洪涝高峰期,推广套种技术,发展精养渔业等途径,实现农业避洪减灾。  相似文献   

6.
南昌县湖区避洪农业生产中几种高效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湖地区农业生产常受洪涝灾害的影响,采用传统生产种植模式成本高、效益低。经多年实践,探索出的多种适宜湖区农业避洪抗灾高效生产模式,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是湖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农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劳灾期特征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准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为实现江西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推动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婺源“油菜花”和“凤凰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两个成功模式的经验,理清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在资源、区位、政策及特色农产品等方面具备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其劣势在于缺乏整体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观念意识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缺乏专业的创意人才,部分创意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建议】加大对创意农业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转变观念、增强创意农业意识,加强创意农业的市场营销,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创意,加大创意农业人才培育力度及资金支持力度,以推动江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西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适宜发展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然而江西目前存在大量冬闲田。旱地冬季农业尤为薄弱,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热、水、土资源、为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生产潜力,作者于1986~1989年在江西南昌进行了三年定位试验,对开发江西旱地冬季农业、建立新型耕作制度体系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表明在江西旱地上进行冬季农业开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耕作制度。避免人为的、主观的影响和干扰,文章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采用“等量齐观法”对8种复种方式的生产力及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综合效益的大小顺序为:FS_7>FS_6>FS_8>FS_4>FS_5>FS_2>FS_1>FS_3>。但这一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和能值分析理论,构建经济效益指标和生态经济效益指标,对江西省水稻(早稻和晚稻)、棉花、油菜种植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比较了单位面积作物成本构成,构建了净利润(Rev)和净利润率(Prof)两个经济效益指标;生态经济方面,分析比较了单位面积能值投入产出构成,构建了能值投入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宏观经济能值等四个能值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生产成本占主导地位,价格因素是影响种植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主要是以生产物资费用为主,而棉花和油菜以人工费用为主。从产值和收益来看,Rev大小为棉花>晚稻>早稻>油菜,Prof大小为晚稻>棉花>早稻>油菜。水稻、棉花和油菜种植系统对自然更新资源的依靠程度较低,系统的维系主要依赖于外部购买能值的投入,其构成与生产成本构成是一致的。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种植系统能值投入率比较高,大小为棉花>早稻>晚稻>油菜,能值产出率:油菜>棉花>晚稻>早稻,造成生态环境压力为晚稻>早稻>油菜>棉花,宏观经济能值大小为油菜>棉花>晚稻>早稻。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棉花、油菜种植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系统,主要依赖购买能值,但是系统产出率不高,其环境压力也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江西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主要作物种植系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亟需加强理论研究。为对我国推进"互联网+"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阐释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以及与传统农业产业活动融合之后的典型特征;以江西省为例,概括该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现状,指出要准确传播"互联网+"农业内涵、遵循农业产业特点、有效衔接"线上"与"线下"活动和总结摸索自身规律等四点认识;基于江西省的实践经验,提出科学开展"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加快"互联网+"农业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推出明确化多样化的"互联网+"农业扶持措施、加强"互联网+"农业从业人员知识培训和构建与"互联网+"农业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等五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省县域数字农业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江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江西省数字农业发展存在数据服务配套不完善、小农户应用困难以及法律法规政策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提出应加强数字农业信息服务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强化政策顶层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攀枝花市为例,基于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途径。在农业生态建设方面,重点是水土流失的治理,建立生物(森林)、工程、土壤三大“水库”配套的综合拦洪保土和蓄水防旱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无污染绿色农业。在特色农业建设方面: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烤烟等优势经济作物和蔬菜;按山地环境的垂直变化分带发展芒果、香蕉、石榴、早市枇杷等特优水果;加强草地管理与建设,促进舍饲牧业和草地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文将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划分为山地型、平原型、水泊型和城郊型四类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探讨每一种模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内部之间能量互换与循环。并通过对典型县市的生态模式运作分析,为江西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借鉴,推动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和定量分析,得出几个有价值的结论,即:(1)乡村劳动力对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率最大;(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在诸要素中较大;(3)农业排灌机械动力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与粮食生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地区脱贫是国家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因此研究江西省在“三农”工作中的成就显得尤为重 要。本文选取13 个变量,利用SPSS 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来研究江西省10 个市在2018 年“三农”工作的 成效,即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对脱贫工作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2018 年各市的脱贫效果 有显著性提高,赣州、上饶市的农村工作位于前列,但萍乡、新余等地区的农村发展有待进一步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近几十年气温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江西省近几十敢温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对农业的影响情况,分别对年、四季的平均气曙及最冷月最低气温和最热月最高气温进行了温度倾向雍十年滑动距平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我省气温变化明显,尤其了,对江西农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提高有机肥绿肥施用水平促进江西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和绿肥对江西农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江西土壤的有机质状况,分析了有机肥与绿肥施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肯定了有机肥与绿肥在发展我省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与地位,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我省有机肥、绿肥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