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不同花期不同部位月季插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扦插苗根系生长速度、生长量和扦插成活率的比较,得出选择初花期的月季插穗条有利于扦插生根,相同时期枝条上部插穗条生根效果好于中部和下部的插穗。为了提高扦插成苗率,应选择中花期的枝条作插穗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易丰收”对月季扦插及扦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切花月季品种‘红色恋曲’为试验材料,采用扦插蘸根和苗床喷施2种方式,分别设计浓度梯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稀释浓度的“易丰收”对月季扦插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易丰收”原液稀释至0.25 ml/L时,扦插蘸根效果最好,扦插苗成活率、根数及根系活力均达到显著增长;稀释至0.033 ml/L时,苗床喷施效果最好,幼苗的根鲜重最高,比对照增加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使用“易丰收”能有效提高月季扦插成活率及幼苗长势,显著提高月季幼苗,尤其是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巨峰葡萄硬枝扦插的效应。[方法]试验设萘乙酸(NAA)和阿司匹林(主要成分为水杨酸,SA)2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析插条的成活率、地下部分根系及地上部分主梢的生长情况。[结果]萘乙酸和阿司匹林均能提高扦插苗木的成活率,促进地下部分根系及地上部分主梢的生长。[结论]萘乙酸和阿司匹林均有利于巨峰葡萄硬枝扦插的成活和生长,且萘乙酸比阿司匹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抗生素青霉素、农用链霉素、头孢霉素混合使用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均以浓度50mg.L-1混合使用为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在此浓度下,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最高,为96.7%;而且植株高大,生长健壮,叶片多,生根最好,根的条数多,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5.
以香水柠檬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扦插基质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香水柠檬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红壤为基质,夏季(6-7月)的扦插生根率最高,可达70.7%;不同扦插基质比较试验发现,以红壤为基质的植株根系最长,新芽长势最好,生根率最高的处理是蛭石,达95.5%,生根数也最多,其次成活率较高的处理为红壤1份+珍珠岩1份;综合各项生根、长势指标看来,以红壤1份+珍珠岩1份或蛭石作为香水柠檬扦插基质均可,而以前者成本更低廉,大量扦插时可首选该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12,(7):19
安徽省舒城县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皖西地区最大的茶树良种无心土扦插繁育基地。本基地茶树扦插主要是夏季高温繁育,茶树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基地年扦插繁育100多亩。年出苗3000多万株。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研究了气雾栽培对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和惠明茶1号4个茶树品种短枝扦插的成活率、叶绿素SPAD值、生长势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雾栽培条件下4个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叶绿素SPAD、生长势、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绿素SPAD、生长势和根系形态均随栽培时间增长而增加,均表现为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惠明茶1号;根系活力在生根后30 d整体出现高峰期,表现为生根后30 d>生根后40 d>生根后20 d>生根后10 d,根系活力最高的是碧早香。  相似文献   

8.
短穗扦插是目前繁殖茶树优良品种和解决种苗一个有效办法。现行的短穗扦插技术,发根要三十天,完成第一回根系要60—90天,成苗时间长,在根系未发生前,要天天浇水,管理花工。如何促进提早发根、快速成苗,提高工效,是短穗扦插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索,根据各地报导,具有促进植物发根,提高作物产量的特性。为了提高茶树短穗扦插的成活率和培育壮苗,去年秋插中,进行茶树扦插繁殖试验,作者应用厦门大学综合化工厂出产的三十烷醇  相似文献   

9.
短穗扦插是目前繁殖茶树优良品种和解决种苗来源的有效技术措施。但现行的扦插方法,发根要35天,完成第一回根系要60~90天,成苗时间长,在根系未发育前,每天需浇水2~3次,管理费工,而且若干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差的品种不易发根,成活率低。 为研究上述问题,笔者于1981年开始探索应用地膜覆盖进行茶树扦插育苗,并于1982年进行系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莲雾组培苗幼态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莲雾组培和快速繁殖取得成功基础上,利用组培苗的幼态的顶梢和萌芽条作插穗扦插育苗培育苗木,作为组培快繁的配套技术,降低了成本。本文对幼态扦插育苗技术中的采穗圃的建立、插穗条采集和处理、扦插方法、扦插环境调控、扦插苗护理等主要环节关键技术作较系统地介绍。  相似文献   

11.
Biopolymers, in particular collagen and fibrinogen, are the leading materials for use in tissue engineering. When developing technology for scaffold form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source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that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of the scaffold structures. Both factors 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scaffolds to a great extent. Our present work aimed to identify the features of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gens of different species origin and the changes they undergo during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used for the process of scaffold formation. For this study, we used the methods of gel-penetrating chromatograph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reading IR spectr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cod collagen (CC) and bovine collagen (BC) have different initial molecular weight parameters, and that, during hydrolysis, the majority of either type of protein is hydrolyzed by the proteolytic enzymes within the first minute. The differently sourced collagen samples were also hydrolyz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two low molecular fractions: Mw ~ 10 kDa and ~20 kDa. In the case of CC,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nal scaffolds contained denser, closely spaced fibrillar areas, while the BC-sourced scaffolds had narrow, short fibrils composed of unbound fibers of hydrolyzed collagen in their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
Marine organisms represent an excellent source of innovative compound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marine drug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interest in recent decades due to its effective and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rational dosage recommendations and the optimal use of the therapeutic arsenal. In general, 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how drugs change after administration via the processes of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ADME). This review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of marine-derived active compound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ir ADM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ompounds derived from algae, crustaceans, sea cucumber, fungus, sea urchins, sponges, mollusks, tunicate, and bryozoan is discussed, and the pharmacokinetics data in human experiments are analyzed. In-depth characterization using pharmacokinetics is useful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for correct doses and treatment schemes selection, and for more effective drug application. Thus, an increase in pharmacokinetic research on marine-derived compounds is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历史名茶霍山黄芽茶叶香型特征,比较其不同等级茶叶香气质和量的差异,从原产地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选其特一级、一级和三级茶样,以SDE法提取香精油、GC-MS配合标准样品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共检出香气成分44个,包括了萜烯醇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烷类、杂环类、萘和酚类共10类香气化合物;3个等级茶叶香气共有成分26个,其中主要成分是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乙酸叶醇酯、苯甲醛、β-荜澄茄烯、2-戊基呋喃等,前2个含量最大,这些化合物构成了霍山黄芽清香持久香气的物质基础;(2)从特一级、一级至三级茶样,分别测出41、34和32个香气成分,而且高等级茶叶香气成分个数较均匀地分布于上述10类香气化合物中;以内标法进行相对定量,测得特一级、一级的香气含量分别高出三级的香气含量33.7%、9.8%。分析认为:3个等级茶样的品种、栽培条件和加工工艺相同,采摘时间和芽叶质量则是影响其香气质(香气化合物种类)和量(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 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15.
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一年两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石榴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红香1号’番石榴为研究对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每株增施有机肥2.5、5.0、7.5、10.0 kg对番石榴果实外观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单果质量,增大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改善果实外观性状,提高产量,同时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其中每株增施7.5 kg有机肥效果最佳,与CK相比,第1批和第2批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增长了32.48%和20.77%、31.70%和33.97%、25.43%和24.58%,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分别提高了14.95%和25.76%、56.58%和57.55%、56.93%和53.23%、40.87%和50.5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25.00%和19.35%,总利润提高了55.46%。  相似文献   

16.
灰肉红菇是广西等地特色野生食用菌,生于锥属植物林地,但其与相似类群子实体下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并不系统,土壤真菌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广西浦北县同一样地,以灰肉红菇(H)及其相似类群(玫瑰红菇JH,毒红菇FH;白黄乳菇DZ)子实体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明确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优势类群及其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印楝幼苗生长及代谢对不同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响应规律,以0.5年生印楝半同胞家系实生苗为材料,设置4个水分水平(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60%~65%、40%~45%、30%~35%和20%~25%)与3个光照水平(分别是自然光照的100%、75%和50%)共12个组合的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水分及光照条件下生长指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印楝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然光照、田间持水量为60%~65%的条件更有利于印楝幼苗的生长,干旱胁迫和遮光对印楝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叶片发育均会产生抑制作用,且遮光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干旱;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印楝可通过大量合成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等初生代谢产物以及增加根茎比来提高植株干旱适应能力;在遮光条件下,印楝主要初生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合成受阻,其次生代谢产物印楝素的积累减少;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遮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干旱对印楝幼苗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干旱和遮光的交互作用遵循“促进理论”,不支持“独立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印楝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干旱适应范围及较强的光照依赖性。因此,在幼苗培育过程中要尽可能提供最大光照强度。此外,充足光照条件下适当干旱胁迫有利于印楝初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这可作为生产上提高印楝素含量的一个潜在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引起茶树叶部病害的优势致病菌。从中国13个产茶省的茶树病叶中分离获得65株炭疽菌菌株,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属于山茶炭疽菌。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能导致茶树叶片发病,但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YCW1180、YCW1331、YCW1382、YCW1387、YCW1419、YCW1443、YCW1451、YCW1453、YCW1454、YCW1461、YCW1613和YCW2134等12个菌株致病力显著强于其他菌株,菌株YCW1378致病力最弱。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试65个山茶炭疽菌菌株对25%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药剂敏感性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对菌株YCW1436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仅为36.00%,抑菌效果最差,而对大部分菌株的抑制率高于70.00%,表明大部分菌株对该药剂高度敏感。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影响了山茶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以上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治茶树叶部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夏秋茶资源由于苦涩味较重,面临大量弃采的困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综述了苦味感知的生理基础以及苦味相关评价方法;以绿茶茶汤为主要载体,系统整合茶叶的苦味呈味组分,探讨其他滋味单体与苦味化合物间的互作效应,以及后处理介导对茶汤苦味的调控机制。以期丰富茶汤滋味化学理论基础,明晰茶叶苦味物质的呈味特性、呈味机制以及滋味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为夏秋茶滋味品质调控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健康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并引起了 众多饮料生产商们的注意。由于椰子一旦被打开裸露接触到空气中时,椰子水的化学成分和风味会发生很大变化,造 成了收集、贮藏和加工困难。因此,多年来限制了其向商业化应用。研究表明,对采后椰子水进行适当处理,可以有 效改善成品椰子水的货架期。目前,对于椰子水加工,热处理联合化学添加技术已经成熟并应用在工业生产上,但一 些新技术如膜过滤技术、超高压技术和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等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无论哪一种加工技术,都不可避 免的改变椰子水的口感、风味和色泽,寻找和掌握一种既能保持天然的口感、风味和色泽,又能有较为理想货架期的 椰子水工业化生产技术是当务之急。然而,全球对椰子水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整个椰子鲜果的保鲜 和椰子水的加工研究上。本文将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