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比较了无性系GT1正常树与死皮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看到死皮树无论是树皮或胶乳,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快带部分的活性都比正常树高得多,其余谱带差异不明显。无性系RRIM600死皮树与正常树的胶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很明显,死皮树有3条谱带,酶谱带宽,显色快,染色深,表明活性较高,而正常树只有2条,活性很弱。GT1死皮病灶部位的树皮过氧化物酶活性特别高,过渡区其次,健康皮较弱,显示出距离病灶愈近,酶活性愈高的趋势,似乎死皮的诱发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是同步发生、发展的。RRIM600的结果与GT1一样。此测定结果与同工酶电泳结果相符。死皮病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健康树皮低。RRIM600健康树皮的胶乳可分离出6~8条SOD酶带,死皮树皮的胶乳只分离出4~5条,而且活性减弱,显示出某些同工酶带缺失。本文还认为橡胶树死皮是一种自卫性的愈伤反应。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快速全线干涸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割胶下追踪RRIM600和PR1072个无性系170株树割面干涸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理变化。无性系RRIM600的快速全线干涸率和扩展速度比PR107高1倍以上,从局部干涸到全线不排胶一般在15d左右。单株测定胶乳产量、排肢初速度、胶乳蔗糖、硫酸、无机磷和干胶含量等6项生理参数的结果表明,多数病株的排胶初速度和胶乳产量在创面干涸出现前呈现短时增加.所有病株干涸前的胶乳蔗糖水平较低。在干涸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有胶乳无机磷含量的大幅度提高.在胶树割线即将出现局部干涸时,多数病株的胶乳硫醇骤然出现由低到高的短暂现象。没有观察到干涸前乳管的橡胶合成和再生在表观上有持续不良的现象。讨论了快速全线干涸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褐皮病皮接传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树褐皮接传染结果表明:(1)皮接3个月后,发病率为 29%~50%,被传染感病的砧木植株树皮组织呈现褐色斑或水渍状的病灶,5a后开割割线排胶不正常,割线有不同程度的干涸,症状表现与大田开割树典型的被皮病症状相符。(2)微量沉淀、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褐皮病皮接的带菌率为 40%~45%。(3)电镜检查,被传染感病的砧木植株树皮韧皮部筛管细胞内,均可观察到植原体(Phytoplasma.原称MLO),菌体大小为300~850 μm,单位膜厚度为 9~12μm,但健康对照树未发现有上述菌体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外橡胶树优良品种IAN873在西双版纳24年适应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快,开割前年均增粗5.65cm,高于对照RRIM600(5.06cm)10.67%;林相整齐,开割时平均茎粗50.5cm,开割率80.2%,分别比对照高2.8cm和10.4%;产胶量中等,1-16割年平均干胶产量1 310kg/hm2,为对照RRIM600(1 969kg/hm2)的66.55%;年平均单株产量为4.0kg,略低于对照RRIM600(4.2kg/年.株)0.2kg;抗辐射寒害能力中等偏下,抗寒力小于GT1,但较RRIM600强;耐割性强,割胶16年后死皮发病率为15.79%,病指14.95,分别比对照(28.79%、27.58)轻13个百分点和12.63。  相似文献   

5.
在GT1开割芽接树上注射四环素及青霉素两种药液,对照树注射清水或不注射任何东西,经割胶测定,注射一次或二次青霉素及四环素的胶树,其胶乳及干胶产量均比对照胶树为高,而且持续时间均达半年以上。电子显微镜检查,在GT1褐皮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细胞切片中都较普遍地发现类立克次氏体(RLO)。其大小为100—2400毫微米,在RRIM600病树韧皮部筛管和乳管中的类立克次氏体大小为275—1395毫微米(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毫微米。在GT1和RRIM600健康树韧皮部筛管及乳管细胞切片中均未见有RLO的存在。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试验结果,我们初步认为类立克次氏体可能是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割胶制度下对巴西橡胶树3个品种(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的死皮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幼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研7-33-97(开割4年)> PR107(开割6年)>热研8-79(开割3年),中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R107(开割15年)>热研7-33-97(开割8年)>热研8-79(开割14年)。3个品种的中龄橡胶树比幼龄橡胶树的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都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对于幼龄橡胶树而言,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年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低;而中龄树除热研7-33-97表现出幼龄树的趋势外,其它2个品种(热研8-79和PR107)则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也高。绝大多数死皮病属割面干涸类型,少部分为褐皮病;褐皮病有一部分是一开始就发生的,多数是由割面干涸发展而来的。在停割至少1年之后,能够恢复排胶的死皮树比例较小,很少超过10%。在3个橡胶树品种中, PR107品种恢复排胶的比例最高,幼龄树和中龄树恢复率分别达8.70%和6.20%。  相似文献   

7.
刈胶树死皮病是一种生理病害,表现在刈线上局部或全部停止流胶,对胶树的产胶影响很大.我场割胶历史不长,但死皮在各作业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82年5月中下旬,我们在田径、龙头和许坑等三个作业区调查了1785株刈胶树,累计死皮率达7.3%,死度指数4.3,其中4~5级的占2.5%.本文根据调查情况,对死皮的发病因素及其防治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橡胶树死皮严重制约着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其防治对策成为急需解决的生产实践问题。为研发更轻简的死 皮防治技术,本研究小组将前期研发的死皮康复营养剂制备成缓释颗粒剂型。本研究考察了该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死皮 植株割线症状及其干胶产量的影响,探索其不同根部施用方式的优劣,并与原有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液树干喷施技术 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改善死皮植株割线症状,提高干胶产量具有很好的效果,其 药效一般在施用后 3 个月左右开始显现;不同施用方式对其作用效果有所影响,其中条施效果最佳,其防效最高达 29.95%,其次是环施及穴施;相比对照,条施效果达显著性水平,干胶增产 165.12%;与原有的营养液树干喷施技 术相比,其防效可提高 13.22%,干胶产量增加 36.92%。本研究的开展为实现轻简、高效的橡胶树死皮防控提供了技 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树龄20 a以上的RRIM600橡胶树,应用乙烯气体刺激新技术进行短线采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乙烯利刺激割胶相比,在获得省工、高效、节皮的同时,不影响胶树围茎增粗,且胶树死皮相差不大,而单株产量增加0.06 kg。  相似文献   

10.
硫醇广泛存在于巴西橡胶树胶乳中,其主要成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橡胶树产排胶和死皮中发挥重要作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是催化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NADPH作用下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为还原型GSH。GSH的抗氧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胞内的浓度及GSH/GSSG的比率。本研究发现健康橡胶树胶乳中的硫醇含量、γGCS和GR活性高于死皮树。H2O2能增加PR107、RY7-33-97和RRIM600 3个品系橡胶树幼苗叶片中GSH/GSSG比例、γGCS和GR活性,其中RRIM600上调最为明显,PR107变化最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硫醇在产排胶和死皮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证据,同时也为阐明橡胶树活性氧与死皮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植胶区不同品种、不同割龄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橡胶树死皮率高达24.71%,停割率为14.55%;三省国营农场死皮率和三级以上死皮率大小顺序依次均为:云南<海南<广东,死皮率分别为20.77%、28.08%和30.90%;死皮率随割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死皮率与停割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GT1<RRIM600<南华1号。此外,死皮树存在连株分布的现象,且随着割龄的增加,连株分布的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9个GTI品种橡胶树树位11年割胶技术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割胶深度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r=0.963:r=0.906),而与干胶产量呈极显著的中度相关;耗皮量与产量、死皮病停割率、发病率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诱导巴西橡胶树割面干涸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诱导的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 Muell.Arg.)割面干涸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实验树为无性系RRIM600,采用S/2 d/2割制每间隔15 d涂质量分数10%乙烯利,并增加割胶深度.结果表明:1.在实施过度刺激采胶的进程中,胶乳原位凝固的乳管开始出现在树皮外层,以后逐渐向树皮内层扩展.2.病树存活乳管中的细胞器加速衰老.很多黄色体破裂或一些黄色体成为残体,髓鞘状的结构出现,橡胶粒子的数量减少,F-W粒子成为电子致密体,核膜破裂,核的内含物最后被降解.3.原位胶乳凝固是病树失去功能乳管的重要特点.4.病树形成层刚分裂的乳管具有正常的结构.5.病树整个割面树皮组织加速衰老.讨论了没有褐斑的割面干涸病与有褐斑的割面干涸病在结构和发育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对死皮停割橡胶树和在割2-4级死皮树进行不同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死皮停割树均无效果;在2-4级死皮树试验中,(NH4)2Mo4O13、Na2[B4O5(OH)4]、ZnSO4组合处理防治有效率最高,为66.7%~83.3%;康丰518和BR的处理有效率分别为50.0%、50.0%~66.7%和33.3%~66.7%,说明在割胶树割胶部位树皮补充微量元素营养和适宜的生物激素对控制死皮病的发生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与根伤口联系的橡胶树割面干涸病。结果表明该病的基本症状是在树皮内层发生乳管坏死和在坏死的乳管周围产生形成层状分生组织。早期感病树中出现的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的活动导致晚期病树树皮的变形。新的坏死乳管和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继续在树皮内层形成,因而使该病成为不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16.
橡胶死皮树胶乳中 Hev b3 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了RRIM600正常树与死皮树胶乳中小粒子蛋白Hev b3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死皮树C-乳清中的Hev b3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树,但在全胶乳中的整体水平含量(用总固形物含量较正后)与正常树则无显著性差异,亦即死皮病实际上不能显著增加诱导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因此,基以Hev b3作为死皮病发生初期的直接标志蛋白,则不能反映死皮病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7.
以3个橡胶树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热研73397’和‘RRIM600’为对照,测定胶乳产量、干胶含量、排胶初速度及胶乳中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和硫醇等生理参数,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产排胶特性。结果表明,各测定参数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热试09-5’干胶产量高,蔗糖含量、排胶初速度低于‘热研73397’,干胶含量、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产胶潜力大,胶乳稳定性好,排胶快,糖利用率高;‘热试09-6’干胶产量一般,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堵塞指数高,排胶初速度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有较好的产胶潜力,但胶乳代谢强度低,可考虑通过刺激提高代谢强度,达到增产;‘热试09-7’干胶产量低,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高,排胶初速度低,蔗糖含量相当,认为该品种排胶障碍,糖的利用效率低,是否可以通过刺激割胶增加产量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橡胶树死皮恢复的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创制死皮不同恢复程度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健康、死皮和死皮不同恢复程度植株间胶乳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树发生死皮后,胶乳产量、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死皮康复营养剂处理能促使死皮橡胶树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促使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逐步降低,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逐渐增加,胶乳产量回升,而pH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胶乳生理参数的异常与死皮发生密切相关,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胶乳生理参数趋向于正常水平,调节这些胶乳生理参数向正常水平转变将有助于橡胶树死皮的恢复。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