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称之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育种者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关键.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郁金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是花海最常用的植物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文综述了郁金香的起源、分类和我国分布的重要种质资源,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多种手段进行郁金香育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郁金香资源的利用与育种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优异的野生郁金香种质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8,(5):20-20
本书概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茶叶生产情况和古今中外的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茶树品种改良工作。种质资源部分重点阐述了茶树的起源演化、系统分类、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和核心种质的建立等内容;遗传改良部分除了介绍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常规遗传改良方法外,重点论述了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茶树功能基因研究以及转基因等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发掘优异种质,获得突破性育种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以及演化进程。采用群体改良方法对玉米Tuxpeno-Reid种质进行4次轮回选择,构建温热人工合成Tuxpeno-Reid 1号(简称墨瑞1号)C0、C1、C2和C3群体,回顾玉米Tuxpeno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为有效地利用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我国现有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香蕉种质资源研究是香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情况,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形态学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新的手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了福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并对福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产优质品种的广泛推广,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化并导致了基因资源的迅速缩小和衰竭。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并加以妥善保存和利用,已成为种质资源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区广大,种茶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的、半野生的及栽培品种或类型),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珍贵宝库,受到世界各产茶国的普遍重视。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特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重要关键。因此,对种质资源的广泛调查征集、科学地保存、深入地研究,乃是现代育种的重要特点之一,亦为将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广泛的遗传基础。目前我国常用的保存方法是采用品种园来栽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西藏野生瓶形大麦新变种79个,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分析了变种特点。这对大麦分类和起源演化、资源保护和利用、遗传与育种工程等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束际林 《中国茶叶》1996,18(2):26-28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漫长的进化和人工培育过程中,茶树种质资源显得异常丰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对茶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适制性等作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掌握茶树种质资源自然发展的规律,还需进行起源、演化以及原始种质资源花粉特征方面的研究.由于花粉的形态受基因所控制,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具有保守性,因此,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茶树的起源、分类与演化等亲缘关系,同时对茶资源原始进化特性的鉴定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麻类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麻类作物是在何时、何地、由何种野生植物驯化而来,又是如何演化的,对于收集种质资源、制订品种改良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栽培的苎麻、亚麻、黄麻、大麻和红麻等主要麻类作物的起源和演化,对其起源地、起源时间和演化路线等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主要麻类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改良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传统的育种技术与航天诱变技术相结合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已经得到育种专家的广泛认可。福建香蕉产业受到病害、寒害和风害的威胁,以及外来或进口香蕉的冲击,种植规模正面临着萎缩的处境,使香蕉新品种的选育成为香蕉产业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前期以巴西蕉为母本,在航天空间诱变的基础上,经过连续栽培、筛选和观察,选育出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差异明显的2份材料。为鉴定自主选育的以上2份航天香蕉材料的遗传特异性,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30条引物中筛选出2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份航天香蕉种质和18份现有香蕉种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2条引物共扩增出17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条,占总条带数的76.47%,在DNA分子水平上显示出较高的多态位点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结合ISSR引物UBC881和UBC847,2份航天香蕉材料均存在特异性扩增条带,可区别于其他18份香蕉种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份香蕉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45~1.000之间,平均值为0.905;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60时,所选育的2份航天香蕉材料之间,2...  相似文献   

12.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麻是油用亚麻,其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随着胡麻生产的发展,对优异胡麻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胡麻种质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推动胡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大宗作物相比,胡麻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胡麻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胡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胡麻植物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传统遗传学、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我国胡麻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胡麻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缘野生植物,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较强等特点,是开展大豆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同时,考察野生大豆的自然分布,类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研究大豆的起源、进化和分类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研究,日趋受到重视。美国、日本等都在大力搜集野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是隶属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管理,经贵州省编委(省编办发[2004]236号和[2008]115号文件)批准设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2008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启动运行。主要从事粮、油、果、菜等主要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开展作物种质资源安全永久性保存技术、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以及数据库与信息化建设;开展中药材资源收集与保护、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产业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设有办公室、稻种资源研究、旱粮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室、油料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室、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室、中药材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室、中药材育种栽培研究室、中药材开发利用研究室、种质保护与综合利用研究室等内部机构。  相似文献   

16.
目前,燕麦生产发展潜力巨大,但育种技术较为落后,现代的新型育种方式应用不够成熟。因此,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创新和专用型新品种的选育已成为中国今后燕麦育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国内外燕麦生产、贸易情况及发展潜力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并对中国燕麦品种选育技术及育种发展方向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燕麦产业的发展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就可可种质资源在起源、分布、传播、分类、鉴定及种质创新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可属植物有22种,仅可可(Theobroma cacao)和大花可可(Theobroma grandiflorum)用于栽培。可可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其分类研究经历了传统形态学划分的Criollo、Forastero和Trinitario遗传类群到现代分子标记划分的Maran~on、Curaray、Criollo、Iquitos、Nanay、Contamana、Amelonado、Purús、Nacional和Guiana遗传类群。目前,可可的生产性品种选育仍以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为主。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实现可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秀珍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是近年来的菌中新贵。从秀珍菇遗传特性、种质资源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自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等综述了秀珍菇遗传育种的现状及进展。开展秀珍菇种质资源收集,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评价和利用研究,对秀珍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秀珍菇种质资源,促进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水稻育种工作的基础;同名异种资源的评价是核心种质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水稻核心种质研究和同名异种资源评价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枇杷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枇杷的起源、系统分类和品种鉴定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枇杷的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介绍了枇杷的引种、选种、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