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省红小豆常发锈病及根腐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东北红小豆主要生产省份之一。危害该省红小豆常发病害为红小豆锈病和根腐病。介绍了两种病害的危害症状,及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为红小豆种植户提供病害识别和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小豆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些年来在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红小豆在其生育期内会发生多种病虫害,严重影响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现今许多农民种植户缺乏对红小豆病虫害的认知,导致病虫害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治,进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就黑龙江省红小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论述,旨在为生产上科学认识和防治红小豆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是国家重要粮食基地,也是我国和黑龙江省重要的红小豆生产基地。农场对红小豆种植业较为重视,并成立了红小豆协会,积极促进了红小豆种植业发展。近三年全场红小豆种植面积平均2667hm2以上,平均单产1830kg/hm2左右。然而,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还存在一些良种良法不配套的情况,如部分地块的播种、除草剂施用、中耕管理等技术还不标准,红小豆的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提升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和总产水平,2012~2013年,八五三农场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共同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西部是典型的杂粮产区,其中红小豆面积很大,每年都种植18万亩左右,亩产达120kg,红小豆总产量可达2160万kg。由于采用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的红小豆品质优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而远销海内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又名赤小豆、红豆、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我国红小豆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红小豆营养价值高,也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几年来,由于在生产上栽培技术使用不当,致使产量下降,为此特总结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红小豆生产。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西部是典型的杂粮产区,尤其我们龙江县红小豆而积很大,大部分种植在西北部丘陵漫岗地区,每年都种植18力亩左右,卣产达120公斤,红小豆总产量可达2160万公斤。由于采用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的红小豆品质优良,均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每年都集中远销外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害虫种类逐年增多,为确保红小豆高产优质,课题组于2014年进行了黑龙江省红小豆田害虫种类普查。对黑龙江省西部6个市县及东部梧桐河农场的红小豆田害虫种类调查结果表明,红小豆田害虫种类有36种,分别属于5目22科。  相似文献   

8.
红小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属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光照充足、日照时数好,特别是西部乡镇的沙土地,非常有利于红小豆的栽培生产.红小豆是我县农产品中传统的优良品种,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  相似文献   

9.
红小豆品种建红4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不但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同时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黑龙江省是我国红小豆主要产区之一,现种植品种多为日本引进.但是日本不允许从国外进口日本品种的产品,同时黑龙江省红小豆品种存在产量低而不稳、适应性差、商品性差等缺点,严重影响出口和种植效益,因此,选育、生产迎合市场需求的红小豆新品种迫在眉睫.鉴于此,利用有性杂交方法,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综合于一体,培育了高产、大粒、秆强、抗病、株型直立、商品性状好的和适应机械化栽培的红小豆新品种建红4号.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典型的杂粮产区,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杂粮生产,尤其杂豆类作物,在我县种植广泛.其中,红小豆栽培面积很大,我县每年都种植5万亩左右,亩产达130公斤左右.由于目前杂豆价格上涨,今年我县种植红小豆面积有所加大,达到了7亩左右.近几年,由于红小豆采用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生产的红小豆产品品质优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而远销海内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1.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吉林省中部黑钙土区绿豆和红小豆产量与施肥量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绿豆和红小豆N、P、K适宜用量,为提高绿豆和红小豆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防治小豆田杂草的除草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5种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的安全性和杂草的防效。[结果]5种不同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田杂草均有防除作用,其中2号、4号、5号、6号处理的短期杂草防除效果好,均在90%以上,但5号和6号处理对小豆有显著药害作用。4号处理的杂草防效最好,为91.3%。4号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为29.4%。[结论]综合分析5种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的安全性、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小豆产量的影响,认为4号处理的除草剂组合最佳,既能有效防治小豆田间杂草,又能增加小豆产量。  相似文献   

15.
吴春艳 《北京农业》2012,(30):32-33
2011年根据辽宁省喀左地区红小豆品种混杂退化的现状,我们与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实施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引进了多个红小豆新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喀左地区栽培的红小豆优良品种,解决了红小豆生产上品种混杂的问题,改善了品质,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为改进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红小豆产量(y)与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N(x3)、P2O5(x4)和K2O(x5)之间的数学模型,模拟寻优。【结果】采用4月下旬播种、密度11.66万~12.34 万株/ha、纯N 43.92~50.37 kg/ha、P2O5 57.353~62.998 kg/ha、K2O 28.335~31.665 kg/ha的综合栽培措施,可使红小豆获得高于1255.09 kg/ha的产量。【结论】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基于播期、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5个因子的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具有可行性。在重庆万州生态条件下,红小豆生产上还需增施P肥。  相似文献   

17.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平均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小豆地方品种的生长习性以直立型为主;②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③四川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29。④全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9.
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种子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筛选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SC-G型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对54份野生小豆、55份半野生小豆和255份栽培小豆的种子进行分析,获得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等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种子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变异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从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籽粒逐渐增大,且籽形变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和直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和种子形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7.21%和21.97%,累计贡献率为99.18%。【结论】野生和栽培小豆种质资源的种子表型性状变异明显,性状间相关性显著,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变大趋圆,筛选出6份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为改进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红小豆产量(Y)与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N(X3)、P2O5(X4)和K20(X5)之间的数学模型,模拟寻优。【结果】采用4月下旬播种、密度11.66万~12.34万株/ha、纯N43.92~50.37kg/ha、P20557.353~62.998kg/ha、K2028.335~31.665kg/ha的综合栽培措施,可使红小豆获得高于1255.09kg/ha的产量。【结论】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基于播期、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5个因子的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具有可行性。在重庆万州生态条件下,红小豆生产上还需增施P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