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萌发 在一种子萌发及其条件一定条件下,大豆干种子生长成幼芽的过程称为萌发.大豆种子萌发包括吸水、萌动、发芽3个阶段.当水分、温度、氧气适宜时,大豆种子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加强,幼胚生命活动也逐渐加强,直至种子萌动,胚根伸长,穿过珠孔扎入土中.随着下胚轴的伸长,子叶带着幼芽顶出地面,即为出苗.种子萌发时,子叶贮藏的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转化为幼芽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子叶出土后,上胚轴继续伸长,逐渐形成主茎.由于大豆子叶肥大,出土较困难,所以播种不宜过深,以3-3.5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2.
NaCl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研究NaCl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的相关生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本实验以抗线4号、垦丰16两个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5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胁迫处理,测定了大豆种子萌发和大豆子叶生理变化。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100 mmoL.L-1时,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而当N...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大豆品种浙农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0、100和150 mmol·L-1)的NaCl对大豆种子进行萌发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大豆萌发相关生长指标及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豆发芽率、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量等性状的抑制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mol·L-1处理对大豆发芽率影响较低,150 mmol·L-1处理下大豆发芽率显著受到抑制。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量受盐胁迫抑制明显,随盐浓度的增高均显著小于对照组。通过对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蛋白质贮藏液泡和油体降解转化速度都明显延缓,叶绿体、液泡、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形成速度随盐浓度增加而变慢。150 mmol·L-1处理对萌发大豆的子叶超微结构影响最大,直至萌发8 d,子叶细胞内也还存在大量油体尚未降解转化,叶绿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仍未形成。综上所述,盐胁迫抑制大豆种子萌发期间子叶细胞内贮藏物质水解成小分子参与到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影响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形成,导致根长、下胚轴长以及侧根数量等生长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抑制大豆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山黧豆萌发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黧豆 (L athyrus sativus)进行不同浓度 PEG胁迫处理 ,研究水分胁迫对山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能导致山黧豆根芽和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非可溶性蛋白质分解受到抑制 ;子叶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 ,而根芽游离氨基酸含量增高 ,尤其是丙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随着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 ,根芽 β- ODAP含量逐渐增加 ,而子叶 β- ODAP却降低 ;在水分胁迫下子叶和根芽 β-ODAP含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品种"JN18、JN28、JN54"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种子萌发以及子叶节不定芽诱导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对大豆的遗传转化受体体系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选择大豆品种"JN28"经次氯酸钠溶液灭菌10 min,接种于0.2 mg/L 6-BA的MS萌发培养基(pH 6)为大豆种子萌发的最优条件,大豆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条件是,将萌发5d的种子接种于MS+3.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根据得到的最优条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大豆品种"JN28"进行遗传转化,获得的T0代大豆转化植株,PCR阳性转化率达到5.56%.研究为大豆基因功能的鉴定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橡胶树种子(仁)不同组织作伤害处理,如“断子叶”、“切半”和“去胚乳”处理,查明了橡胶树种子中不同组织与种子萌发及籽苗生长的关系。子叶对种子萌发及籽苗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外)胚乳对种子萌发及籽苗高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籽苗茎粗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橡胶树种子(仁)单粒重对萌发率有一定影响,但对萌发时间、小苗高和粗生长的影响不大,即一般种子的单粒重差异并不足以影响其萌发及小苗生长。不连接胚芽的子叶在催芽过程中膨大,在受伤处能生根,这表明:(1)在断开与胚芽的连接后,子叶产生的大量激素仍呈极向运输,且在子叶受伤处积累,诱导受伤组织的分化;(2)橡胶树种子的子叶细胞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另一种新的(组织)器官,如根。由橡胶树种子的子叶生根的现象推测,橡胶树种子的子叶也许能作为培养橡胶树再生植株的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豆丹豆6号青子叶性状的遗传特点,选用(科丰14×丹豆6号)和(遗1358×丹豆6号)2个杂交组合3个世代(F2、F3和F4代)的种子分离群体,进行大豆子叶颜色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后代中,黄子叶与靑子叶种子的分离比率均表现为3∶1的孟德尔分离比例。推断大豆的子叶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黄子叶对靑子叶为显性,丹豆6号携带1对控制青子叶性状的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不同初始水分大豆中黄37号和高丰1号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大豆种子吸湿解吸规律,以指导大豆种子贮藏。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湿度对不同初始水分的大豆种子吸湿解吸有影响。中黄37号种子在温度20℃、相对湿度≤75%且初始水分≤12%的条件下均能安全贮藏。高丰1号种子在温度20℃、初始水分≤8%、相对湿度≤100%的所有条件下均未超过其安全水分最高上限12%;在初始水分12%、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均未超过其安全水分最高上限12%,均能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9.
利用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子叶节进行转化,探究了不同种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浓度、大豆基因型、萌发天数以及共培养天数对提高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共培养菌液侵染子叶节均能够明显提高抗性芽的再生率,但不同基因型的大豆所需的最适提取物浓度不同,‘豫豆22’最适浓度为7mL/L,‘中黄42’最适浓度为14mL/L;‘豫豆22’是本研究中最适宜转化的大豆基因型;萌发5d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率最高;共培养10d获得阳性转化植株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光照、温度、水分条件对航椒8号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光照、温度、水分条件对航椒8号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以揭示航椒8号种子对萌发环境的选择特点。结果表明:航椒8号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在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持续黑暗和持续光照的恒温处理;航椒8号种子萌发的适宜细沙含水量为15%。  相似文献   

11.
大豆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获得大豆子叶节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选用5个大豆品种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萌发天数、外植体大小、不同激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苗龄以5—7d最佳;外植体以保留全部子叶为宜;外植体的萌发和诱导均存在基因型差异,292黄豆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1mg/L6-BA,而鄂8157、湘春豆18号、湘春豆13号、湘春豆15号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2mg/L6-BA,292黄豆、鄂8157、湘春豆18号、湘春豆13号、湘春豆15号的最佳诱导培养擎组合分另0为MS+2mg/L6-BA、MS+2mg/L6-BA、MS+1mg/L6-BA、1/2MS+2mg/L6一BA+0.05mg/LIBA,MS+2Ing/L6—1;^、丛生芽诱导率分别为60%、62.5%、81.25%、77.27%和47.5%;子叶节丛生芽生根时IBA浓度以2mg/L为宜。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对大豆种子萌芽及在幼苗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重金属对大豆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在根、茎、子叶中的迁移积累规律,以大豆为材料,采用无土栽培法研究了重金属Cu2+、Zn2+、Pb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各重金属离子在大豆幼苗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1) 单一处理重金属离子浓度Cu2+≤25.0 mg/L、Zn2+≤25.0 mg/L和Pb2+≤10.0 mg/L时,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高于空白试验,外源重金属低浓度对大豆发芽、幼苗的生长有利,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复合处理显示,Cu2+、Zn2+、Pb2+之间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大豆幼苗的生长存在协同效应.2) 外源重金属单一处理时随浓度的增加积累量增大,迁移富集量表现为根>茎>子叶.复合处理时重金属离子在根、茎、子叶中的迁移富集量表现为根>茎>子叶,重金属离子对共存离子在幼苗根中的吸收和向茎、子叶迁移的量因共存离子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菏豆13号和辽豆1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均能影响大豆种子活力;随贮藏时期的延长,大豆种子活力呈下降趋势;25℃贮藏各水分处理与4℃贮藏高水分(12%)处理影响大豆种子活力;-20℃贮藏时,水分条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反应敏感度较低,中水(8%)和低水(4%)处理可以减缓大豆种子老化速率,较好地保持大豆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子叶节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筛选出丛生芽诱导率较高的大豆基因型小粒豆(东农50)。在此基础上,以小粒豆的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种子消毒方法、种子萌发及芽诱导阶段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及生根阶段吲哚丁酸(IBA)对生根的影响。在确定氯气消毒法作为适宜大豆种子消毒的方法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萌发培养阶段添加1.0mg.L-1 6-BA、芽诱导阶段添加1.67mg.L-1 6-BA、生根培养阶段添加1.0mg.L-1 IBA较宜。  相似文献   

15.
龙芽楤木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赤霉素(GA_3)浓度、种子子叶切除以及变温培养处理对龙芽楤木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饱满的当年龙芽楤木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GA_3浓度、种子子叶切除以及变温培养处理,对龙芽楤木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统计种子的萌发数、萌发率。[结果]龙芽楤木种子在GA_3浓度为200 mg/L、子叶切去1/3、变温条件为12 h 25℃/12 h 5℃下萌发率最佳,萌发率可达56.70%。[结论]该研究可为龙芽楤木种子萌发及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彩棉品种棕色棉BC05、陇绿棉3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处理,研究了彩棉种子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BC05和陇绿棉3号子叶鲜重、子叶干重、胚根干重、下胚轴长、胚根长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在PEG-6000胁迫浓度为25%时,BC05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而陇绿棉3号在PEG-6000胁迫浓度为30%时种子萌发才被抑制。不同彩棉种子各指标降低的幅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铝浓度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品种浙春3号和华春18为材料,设置不同铝浓度处理,研究了铝对这2个大豆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铝降低了种子质膜透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铝则对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2个大豆品种对铝的敏感度以及耐铝性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谷婧  黄玮  张文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57-3860,386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水分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变温处理,设5个梯度,以24 h为周期昼夜温差变化,水分设10个水平,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对黄芩种子累计萌发率、种子萌发速率、萌发恢复率和总萌发率以及发芽指数情况的影响。[结果]黄芩种子在10~30℃的变温条件下均能良好萌发。适温条件下充分水分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低温或高温条件下,水分对黄芩种子的浸泡造成黄芩种子活力的丧失;而干旱条件可使黄芩种子在此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萌发潜力。[结论]15~25℃是黄芩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水分是影响黄芩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并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盐碱胁迫对蓖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哲蓖3号、哲蓖4号、通蓖5号3个品种的蓖麻种子,采用不同浓度的混合盐碱溶液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盐碱处理能促进蓖麻种子萌发,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升高,而高浓度盐碱处理则抑制蓖麻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下降;低浓度盐碱处理蓖麻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高浓度盐碱处理蓖麻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个品种蓖麻种子中,哲蓖3号种子对盐碱胁迫的耐受力强于通蓖5号、哲蓖4号.  相似文献   

20.
以栽培大豆品种‘Jackson’为试材,用萌发5 d的子叶节作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萌发培养基和诱导培养基中,分析和比较TDZ(噻二唑苯基脲)和6-BA(6-苄基腺嘌呤)单独和复配使用时对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中丛生芽的诱导效应,并对其优化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中,0.5 mg·L-16-BA或TDZ单独使用时,前者能使丛生芽诱导率达到75.56%,诱导效应好于后者,但每个子叶节出芽数低于后者。在诱导培养基中,0.5 mg·L-16-BA和1.0 mg·L-1TDZ复配使用时,丛生芽诱导率最高且每个子叶节出芽数最多,分别为84.75%和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