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强继业 《核农学报》2004,18(1):47-50
应用3 2 P研究了不同臭氧浓度对水培烤烟吸收磷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培法中低浓度臭氧使根对磷素吸收量所占全植株的百分率随培植时间而减少 ,而茎则随培植时间而增加 ;高浓度臭氧则在整个培植期间根、茎的吸收变化不大。两种培植方法磷素在叶中的分布情况都是 :下叶 >中叶 >上叶。烟株各部分的吸收情况 ,根 >茎 >下叶 >中叶 >上叶 ,且两种培植方法对磷的吸收量都与培植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高浓度比低浓度臭氧吸收的磷多而快  相似文献   

2.
矮壮素对马铃薯磷素营养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生育前期的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喷施浓度为0、1.5、2.0和2.5g/L矮壮素(chlorocholine chloride,CCC)后,应用32P示踪技术研究其对磷素营养及其平均每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出苗后天数,CCC增加了植株对磷素的吸收,植株中的磷素主要分配到地上茎和叶中,按其相对含磷量依次为地上茎>叶>根>地下茎;植株吸磷量随其生长而增加,但在生育后期总株的吸磷量减少;在各出苗后天数,2.0g/L处理对中薯3号的总株吸磷量增加最大;1.5、2.0、2.5g/LCCC处理使中薯3号平均每穴产量分别增加6.83%、10.10%和3.08%,各处理平均每穴产量与其出苗后36d的叶片含磷量成极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矮壮素对马铃薯中薯3号光合特征和磷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矮壮素调节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其增产的原因,对出苗后24.d和28.d的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植株分别喷施矮壮素(CCC)0.g/L(A1,对照)、1.5.g/L(A2)2、.0.g/L(A3)、2.5.g/L(A4)各1次,研究CCC对马铃薯中薯3号出苗后不同天数的光合特征和磷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A2、A3、A4处理在出苗后36.d(B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而A2和A3处理的SPAD值高于对照;A3处理在出苗后46.d(B2)、56.d(B3)和66.d(B4)的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都最高。应用32P示踪技术研究表明,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叶(C1)、地上茎(C2)、地下茎(C3)和根(C4)]中,处理组合A3B1C1、A3B1C2、A2B1C3和A3B1C4对32P放射性活度的影响分别与其他相同部位的处理组合有显著差异;在出苗后36.d时,处理A3的根对磷素的吸收量最大,磷素主要运输、分配到地上茎和叶,按各部位相对含量排序,依次为地上茎>叶>根>地下茎。各CCC处理的全株吸磷率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加,在56.d时全株吸磷率都达到最大值,但在66.d时对磷素的吸收量减少;处理A4、A2和A3在出苗后36.d时的全株吸磷率都高于对照;处理A3的全株吸磷率在出苗后不同天数都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番茄幼苗对硒的吸收与硫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浓度硒(<0.1ppm)促进番茄幼苗生长,高浓度硒抑制番茄幼苗生长,浓度愈高抑制愈强。硫降低硒对植物的毒害。番茄幼苗吸收硒后,以根积累最多,硒在各部位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_4>叶_3>叶_2>叶_1。不同天数硫饥饿处理都促进番茄幼苗根对硒的吸收和运转,增加植株各部位的含硒量,其中以硫饥饿6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豆叶片对~3H-MET的吸收、运转、分配规律及MET对大豆吸收~(32)P的影响表明,~3H-MET叶面施用很快被大豆吸收,施后1小时吸收量占施用量的39.17%,3小时为51.26%,6小时达61.21%,此后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吸收能力逐渐降低,48小时达66.37%;叶片吸收的~3H-MET基本上滞留于原处理部位,占叶片吸收量的97%左右,向植株其它部位输出较少,而且主要向处理叶上部的茎和叶运转。MET叶面喷施能提高大豆植株对~(32)P的吸收和增加单株干重。  相似文献   

6.
用1 4 C示踪技术研究了金钗石斛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 ,周年光合产物分配的变化与生长中心变化一致 ,在定植初期光合产物绝大多数都分配到成长叶中 ,第 1次分蘖生长期主要分配到第 1次分蘖中 ,第 2次分蘖生长期则主要分配到第 2次分蘖中。定植初期的光合产物在生长中期主要输送到第 1次的分蘖茎 ,后期则主要输送到成长茎中。金钗石斛不同叶位叶片生产的光合产物具有就近运输的特点 ,各类茎生产的光合产物亦主要供给自身茎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性核素~(32)P示踪研究表明,在5—25℃范围内,玉米苗期对磷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7。苗期叶面喷磷能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提高玉米的抗寒能力。喷磷后0.5小时遇50mm/h降雨,磷素冲刷率为42%,一般不需要重新喷磷。  相似文献   

8.
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及吸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在低磷土壤条件下,以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和吸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磷量(P2O5)0~180.kg/hm2范围内,植株对磷的吸收量、吸收速率和磷的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上升;以施磷量108.kg/h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植株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最高。当施磷量超过108.kg/hm2时,相关物质生产指标则呈下降趋势,说明即使在缺磷土壤上,施磷量有其适宜值。小麦一生对磷的吸收存在两个高峰,出苗至越冬始期为第一个吸收高峰,拔节至孕穗期为第二个吸收高峰。植株磷素积累量的70%~75%是在拔节后吸收,表明拔节期施磷对满足小麦第二个吸磷高峰和磷的最大积累期需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建民  杨琇 《核农学报》1989,3(2):112-118
应用32P、86Rb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聚乙二醇高渗液模拟土壤干旱及不同水分条件下,研究水稻品种抗旱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磷、钾(以86Rb代K)的需求不同,在吸收和累积磷、钾的能力上,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经水分胁迫处理,水稻吸收磷、钾的数量明显减少,其减少程度与品种的抗旱能力有密切关系,抗旱性能愈强,吸收32P、86Rb的水旱差异愈小。利用不同品种植株叶片放射性活度的旱水比值差异,可以鉴定水稻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南地区辣椒生产中磷素吸收分配及土壤磷素累积特征不明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明确辣椒不同时期各器官的磷素累积、分配及土壤磷累积动态过程,阐明基于辣椒产量、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环境风险的最佳磷肥用量。试验于2018年以当地主栽品种开展田间试验,通过设置5个施磷水平(P 0、33、65、131、393 kg/hm2),测定辣椒各器官干重、磷含量、磷累积量及土壤磷累积量、土壤有效磷浓度、土壤水溶性磷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初花期和收获期辣椒茎、叶、果的干重均显著增加,施磷使初花期茎、叶干重增幅分别为50.0%~150%、50.0%~175%,施磷使收获期茎、叶、果干重增幅分别为39.7%~122%、66.7%~143%、15.2%~51.0%;磷累积量均显著增加,施磷使初花期茎、叶磷累积量增幅分别为63.6%~200%、40.9%~  相似文献   

11.
用 2MeV~ 9MeV 7个能量 ,5C~ 1 60C 1 2个剂量的质子处理 5个品种 ,研究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M1代的生物损伤随剂量的提高而加重 ,在一定能量范围内 ( 6MeV以下 ) ,随能量的增加而加大 ,超过一定能量 ,生物损伤有所减轻 ;M1代较易出现γ辐照中少见的叶绿素条状缺失损伤。M2 代诱变效果显著 ,突变谱宽 ,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 ,较易诱发早抽穗性状变异 ;明确诱变小麦的适宜能量为4MeV ,适宜剂量为 1 4× 1 0 10 ~3 7× 1 0 10 P cm2 。  相似文献   

12.
暗前适宜LED远红光光照强度促进设施番茄种苗生长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LED光源在设施番茄育苗生产上的精准化利用。该试验以金鹏1号番茄植株为试材,研究了进入黑暗前LED远红光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激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番茄植株进入黑暗前进行10 min远红光处理,番茄植株的株高及茎的鲜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的鲜质量随着远红光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远红光的光照强度增加到10μmol/(m~2·s)时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的鲜质量也达到了最大值。与对照相比,进入黑暗前进行时长10 min,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的远红光处理后番茄植株叶片中的生长素和赤霉素3的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番茄植株茎中N含量显著降低,叶中P含量显著降低,K含量显著升高,根系中的N、P、K含量都显著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调控黑暗前远红光的光照强度来精确调控番茄植株的株高,控制番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无磷肥和生物质改良剂对照、单施不同量磷肥和磷肥配施生物质改良剂(微生物菌肥、生物质炭、腐殖酸和黄腐酸)处理,研究了磷肥配施生物质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应及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各处理的土壤容重和pH分别降低1.96%~14.38%和0.11%~1.98%,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33.71%~182.39%;施磷75 kg/hm2处理下的籽粒磷素积累量最高,施磷150 kg/hm2处理下的茎秆、叶片和植株的磷素积累量最显著;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随施磷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各处理的玉米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6.52%~34.78%和11.54%~42.31%,百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31.15%~40.52%和21.81%~60.02%。主成分分析表明,150 kg/hm2磷肥配施7 500 kg/hm2生物质炭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分值为1.255 1),该处理在土壤改良、磷肥利用与玉米增产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花前~(14)C同化物分配与累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吕金印  刘军  高俊凤 《核农学报》1999,13(6):357-361
研究结果表明:从花前标记到整个灌浆期,春小麦901 叶和鞘中14 C同化物分配率分别下降231 % 和78% ,陕229 下降了321% 和77% 。茎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901 增加了73 % ,陕229 增加了220 % 。从花前标记、灌浆到成熟,901 穗颖壳14C同化物分配率上升了122% ,陕229 上升了87 % 。在花后21d 前,两品种旗叶14C同化物分配率逐渐下降。花后35d 901 旗叶中14C 同化物分配率存在一个高峰,尔后又下降,比花前标记时下降42 % ;陕229 则一直下降,比花前标记下降45 % 。花后同化物转运,陕229 早于901 ,陕229 籽粒中14C同化物放射性相对高于901 。花前标记的14C同化物在901 中有45 % 转运到籽粒中,陕229 中有111 % 转运到籽粒中去。  相似文献   

15.
水磷互作对潮土玉米苗期生长及磷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磷互作对潮土玉米苗期生长及磷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磷能显著影响玉米株高与叶面积状况。水分胁迫条件下,适度施磷处理比对照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分别增加69.7%和33.6%;而适水条件下分别增加38.3%和48.0%。适度施磷条件下,水分胁迫促进了玉米根系发育,根干重与根冠比均高于适水处理。水磷配合能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显著正交互效应。适度施磷范围内,适水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体磷素吸收积累总量,但对植株磷含量影响不大;适水处理下,过量施磷会导致植株对磷素奢侈吸收,而在水分胁迫下反而降低对磷素的吸收积累。水磷适度配合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效果,达到“以水促磷”与“以磷促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5-氨基酮戊酸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mg/L、30.mg/L、50.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mg/L.ALA处理稻株的穗、叶片、茎鞘、根系中的32P比活度和放射性活度均显著高于不喷施ALA的对照处理;10~50mg/L.ALA处理使分配到稻株穗部的32P活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在开花期、乳熟期和腊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3%~6.0%、4.1%~5.0%和2.0%~2.7%。上述结果表明,10~50.mg/L.ALA处理能显著提高稻株各器官对磷素的吸收,并能明显促进磷素向穗部的运输分配,从而使10~50.mg/L.ALA处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8%~9.9%和5.4%~14.9%,其中以30.mg/L.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黄瓜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亚磷酸盐浓度对黄瓜植株各部位氮、 磷养分含量, 干重及根冠比, 植株氮、 磷总量以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果实、 叶片和根部氮含量随亚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茎部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果实和茎部磷含量随亚磷酸盐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根部磷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片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亚磷酸盐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各部位干重显著降低,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 植株氮、 磷总量随亚磷酸盐浓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亚磷酸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亚磷酸盐浓度的增加,植株表现出缺磷效应,对植株养分元素的吸收及光合作用产生了不利影响。该文讨论了亚磷酸盐作为缓释磷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稀土对碳酸氢铵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稀土与碳铵混配的情况下稀土对碳铵氮素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稀土碳铵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 ,使根的干物重比不添加稀土的对照提高7 3 4%~ 2 7 8% ,产量提高 4 1 7%~ 6 3 0 %。在谷子和小麦试验中 ,稀土碳铵中的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提高 8 84%和 5 2 4%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稀土与碳铵混配施用时 ,稀土对碳铵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旱稻基因型旱 65(OryzasativaL .)为母本 ,稗草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实粒种子。连续 5年试验结果表明 :( 1 )F0 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去雄 82 4朵小花 ,结实率为 1 2 1‰。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育性正常 ,结实率 92 2 6% ,单株产量超母本 80 3 9%。 ( 3 )F2 农艺性状分离严重 ,但育性无分离。群体 40 5株无不育株出现。选育出的优良变异单株“远F2 1” ,超亲优势为 55 64%。 ( 4)对“远F2 1”衍生F3株系 1 60株考种株穗数、株高、穗长、主茎穗一级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诸性状 ,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 2 3 2 %、1 5 1 8%、47 2 6%、3 3 84%、2 4 2 6%及 2 1 62 % ,差异显著。 ( 5)F5光合速率测定 ,超母本2 9 72 %。远缘杂交对不同属间引入目的基因 ,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