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钾能活化土壤中不能被作物吸收的钾和磷,在含全钾丰富的土壤上,使用少量的生物钾,可达到显著的增产效果。据试验,每亩施500克生物钾相当于亩施12.7公斤硫酸钾或28.8公斤过磷酸钙的增产效果。生物钾以拌种最为有效,且使用方便,其适宜用量为每亩500克。  相似文献   

2.
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作物的抗逆性。钾肥的品种较少,常用的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和生物钾肥。生物钾肥是一种新型的增产剂,即硅酸盐菌剂。一些地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施用生物钾肥必须注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掌握好关键施用技术,才能发挥出好的增产效果。生物钾肥适用于缺钾农田与喜钾作物。  相似文献   

3.
生物钾肥是河北省科学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增产菌剂,它能促使土壤中缓效性钾向速效钾转化,增加对作物的钾素供应。但它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应用方法等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定性的资料。本试验设拌种、大田基施、追施不同数量生物钾肥及施用氯化钾等处理,以不施钾肥为对照。结果表明,生物钾肥与氯化钾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主要作用在于增穗、增粒。生物钾肥以每亩大田基施500克效果最好,其产量略高于亩施氯化钾10千克的处理。用于拌种增产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4.
钾细菌制剂肥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钾细菌制剂及KCl对水稻、小麦等作物生物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钾细菌制剂对土壤矿物钾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在缺钾小粉白土中施用钾细菌制剂对水稻和小麦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将更多的土壤无效钾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速效钾。如在缺钾土壤中施用钾细菌制剂,能提高钾肥和土壤钾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达1:9.2-22.5。  相似文献   

5.
问:有人认为南方酸性土含钾量低,施钾肥效果好,而北方石灰性土壤含钾量高,不需要施用钾肥,对此有何看法?答: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南方各省陆续出现作物缺钾症状,经土壤测定是土壤缺钾。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钾肥,在各种作物上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当时北方石  相似文献   

6.
据测土化验,目前稻田土壤含钾量日趋降低,主要原因:一是多年来稻田大面积种植吸钾量大的杂交稻,随收获物带走的钾多;二是稻田施有机肥较少,钾素得不到必要的补充;三是土壤保肥性能差,水溶性钾易随水分渗漏流失。超级杂交稻穗大粒多,产量高,需钾量大,施用钾肥增产效果好。据试验,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每公顷可增产稻谷802.5公斤,而常规稻只增产353.5公斤,因此钾肥的施用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生物钾肥是一种新型的增产剂,即硅酸盐菌剂。它有两种剂型,一是草炭剂型,外观黑色粉状固体,湿润松散,含水30%左右。另一种是液体剂型,外观乳白,混浊,有微酸味。据资料介绍,667平方米施1公斤生物钾肥与667平方米施15公斤硫酸钾或15公斤氯化钾或30公斤过磷酸钙增产效果相当,且培肥地力,对土壤无污染。但是,绥中地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施用生物钾肥必须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高产田和砂性土均有缺钾的趋势,合理施用钾肥的增产潜力很大。由于我国钾肥资源不足,仅青海省产有少量钾肥,大多数钾肥依靠进口。因此,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1.施于喜钾作物。豆科作物对钾最敏感,施用钾肥增产显着。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作物和含糖较多的马铃薯、甜菜以及一些浆果等需钾量也较多。经济作物中的棉花、麻类和烟草等也是需钾较多的作物。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最为敏感,水稻中的杂交稻需钾也较多。因此,钾肥应优先施于喜钾作物上。2.施于缺钾土壤。北方土壤质地粗的砂性土大多是缺钾土壤,施钾肥的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应优先施用于质地轻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生物钾肥——硅酸盐菌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活化土壤中的钾、磷及镁、铁、硅、钼等,被作物吸收利用,即所谓使用生物钾肥就地取钾,可不施化学钾、磷肥。硫酸钾与生物钾混合使用见效快,肥效倍增持久,且无副作用。生物钾肥 1 g含菌 2亿~ 3亿个,亩施 1 kg,花 5~ 6元钱,等于就地建立一座有 2 000亿~ 3 000亿个菌的钾、磷肥等转化加工厂。生产实践亩施 1 kg生物钾肥与亩施 15 kg硫酸钾或 30 kg过磷酸钙的增产效果相当。生物钾肥的菌,在土壤- 40 ℃冻不死。  相似文献   

10.
<正>长效硅钾肥是以钾矿石为主要原料,经一定工艺生产出的一种富含硅、钾、钙并含有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质化学肥料,是枸溶态无氯长效肥料。具有无毒、无嗅、无腐蚀性和不易流失特性。主要用于缺钾土壤的各种作物,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改善品质,改良土壤的功能。其不同于可溶性钾肥的主要特点是;1、长效硅钾肥中的钾可缓慢分解释放,不易随水流失,利用率高,不对土壤构成污染和破坏。2、长效硅钾肥使作物增产幅度达5%—20%。3、长效硅钾肥具有复合营养  相似文献   

11.
烟草是一种喜钾作物,钾素供应状况与其产量、品质有密切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钾对烟草的增产效果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在70~80PPm,烟草施用硫酸钾效果显著,增产6.1~60.7%;当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35~180PPm时,仅增产4.8~26.6%,每亩硫酸钾的用量以18公斤优於9公斤和27公斤。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棉花、杂交稻、小麦应用氯化钾的增产效果,阐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作物对钾的敏感程度、钾肥用量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对钾肥肥效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主要作物土壤缺钾临界指标和钾肥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3.
<正>钾肥肥效大小与土壤速效钾丰缺关系密切,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含量越低,钾肥当季肥效越好。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毫克/公斤为极缺钾的土壤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每亩用量(K2O)5~10公斤,折氯化钾或硫酸钾10~20公斤,无论什  相似文献   

14.
<正>1.因土施用。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0毫克时,土壤处于极缺钾状态,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无论什么作物,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40-80毫克时,土壤处于缺钾状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也很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80毫克时,除一些喜钾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应少施或不施。2.因作物施用。在土壤缺钾状况一样的情况下,钾肥应优先用在喜钾的作物上,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西瓜、果树、棉花、麻  相似文献   

15.
生物钾肥在胡萝卜栽培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罗卜为喜钾作物,全生育期需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而我国南方土壤缺钾,北方土壤虽总量含钾较多,但分解释放缓慢,作物生有收能力差。试验表明,施用生物钾肥可分解转化土壤多种微量元素,有效地增补钾肥供应。  相似文献   

16.
为找出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及钾肥对蔬菜的增产效果,于1987—1989年在廊坊市安次区的5个生产队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如下: 1 施钾效果从黄瓜、蕃茄、大白菜试验结果看出,土壤中有效钾含量越低,增加钾肥效果越好。土壤中有效钾含最在150ppm以下施钾肥,黄瓜每亩可增产15.4—25.1%;  相似文献   

17.
棉花是需钾较多的一种作物,特别在氮、磷肥用量增加的情况下,棉花对钾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当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不高时,往往会造成棉花生理病害——红叶茎枯病而早衰,严重地影响产量的持续提高。 作者在1972~1975年进行了江苏省主要土类钾素供应状况和棉花钾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低于100ppmK时,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23.5%~60%)。  相似文献   

18.
在旱田作物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中,进行了三年的钾肥定位试验,采取与小麦秸秆还田措施相结合,并考察了钾肥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同时分析了土壤钾素的变化情况,针对土壤钾的平衡状况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在产量较高时,施钾可明显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增产幅度可达18.2%,14.7%。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增产效果最佳。不使用钾肥,土壤钾素处于不平衡状态,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现有产量水平下,每年亩施20公斤氧化钾土壤钾素可基本保持平衡。若采用小麦秸秆还田措施,钾肥用量可以减半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北方地区土壤含量的实际情况,如何正确科学施用钾肥十分重要。下面就钾肥的主要功能增产效果缺钾症状及钾肥施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粗浅的论述。一、钾的主要功能及增产效果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切生物化学反应几乎都有钾参加。在阳离子中钾是植物需要量最多的。钾虽然不是任何有机物的组成成份,但它差不多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植物生长的每个过程,钾的主要功能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正> 氮磷钾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元素,在三要素比例合理时,小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发挥其增产潜力。缺少任何一种元素,不仅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还限制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衡水市原来是富钾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40PPm,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八十年代,衡水市的小麦处于低中产阶段,土壤速效钾含量能满足小麦生产需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但是。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生物体每年从土壤中摄取走大量钾元素,而秸秆还田量很小,钾肥投入很少,土壤速效钾得不到补充,造成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下降。1990年—1991年全市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测定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都比土壤普查增加。唯有速效钾含量下降。全市平均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