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烟草燃烧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烟草燃烧性概念,综述了烟草燃烧性的测定方法、烟草燃烧性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影响烟草燃烧性的因素,并对烟草燃烧性改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兴安岭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燃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分(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栎、山杨和黑桦)下地表(凋落物层、半腐殖质层和腐殖质层)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理化性质(含水率、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燃点、热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分地表各层死可燃物燃烧性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各林分地表死可燃物的综合燃烧性.结果表明,5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综合燃烧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蒙古栎、白桦、黑桦、兴安落叶松和山杨.其中,蒙古栎林下凋落物层的燃烧性最强,山杨林下凋落物层的燃烧性最弱;白桦林下半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强,兴安落叶松林下半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弱;山杨林下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强,蒙古栎林下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弱.  相似文献   

3.
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粗死木质残体的燃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室测定,利用载量和单位面积热量2个关键指标,研究了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滇青冈、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6个主要林型粗死木质残体(CWD)的燃烧性。结果表明,粗死木质残体燃烧性最强的是地盘松,最弱的是云南油杉,华山松、滇青冈和麻栎的燃烧性很接近,旱冬瓜的燃烧性仅微大于云南油杉,因此,燃烧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地盘松、麻栎、滇青冈、华山松、旱冬瓜和云南油杉。  相似文献   

4.
<正>森林可燃物直接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否,没有可燃物就不可能发生森林火灾,可燃物的性质直接影响林火的蔓延。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取决于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因此,应进一步分析森林燃烧性与森林特性的关系。1森林燃烧性森林燃烧性指森林被引燃后,燃烧的难易程度、着火部位表现出的燃烧状态、燃烧速度等。森林燃烧性可作为判断森林发生火灾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森林燃烧性可定性划分为3个易燃性等级,即易  相似文献   

5.
可燃物(植被)有效的经营管理,能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林木的燃烧性进行了论述,确定了广州市马尾松林燃烧性的重点调控对象;并从树种结构调控、疏伐及林分郁闭度调控、补植间种与抚育管理、低质低效林近自然改造、绞碎、覆盖等其他处理方式以及可燃物处理的景观尺度等方面,提出了降低马尾松林燃烧性的经营调控技术;以提高马尾松林阻火抗火效能,发挥植物资源和树种繁多的优势,充分调动自然力量,提高生物防火功效。  相似文献   

6.
北京妙峰山林场地表潜在火行为及燃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森林燃烧性是森林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和着火后的火行为特征,分析可燃物火行为及燃烧性为妙峰山林场地表可燃物管理、火险区划及森林防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林场内12种主要森林类型调查数据和二类清查资料,选择地表潜在火行为、火环境、可燃物理化性质及床层结构4大类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计算104个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并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进行了排序。结果(1)无风条件下104个小班中,各优势树种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有以下规律:针叶林普遍较大且地表火强度达到2 000 kW/m以上、蔓延速度3 m/min以上、火焰高度1.5 m以上,灌木林次之地表火强度700 ~ 2 000 kW/m、蔓延速度1.5 ~ 3 m/min、火焰高度1 ~ 1.5 m,阔叶林较小地表火强度700 kW/m以下、蔓延速度1.5 m/min以下、火焰高度1 m以下。(2)主成分分析表明,地表可燃物燃烧性与火行为指数正相关,与海拔因素负相关,与含水率负相关,与有效负荷量和床层高度正相关。(3)聚类分析表明,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分为5个等级:高燃烧性(Ⅰ)、较高燃烧性(Ⅱ)、可燃烧性(Ⅲ)、较低燃烧性(Ⅳ)、低燃烧性(Ⅴ)。各燃烧性等级的小班优势树种分别为:油松、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林,位于林场东南、西北部;油松、落叶松、侧柏与栓皮栎、五角枫等针阔混交林,主要位于林场西北部;栓皮栎、黄波罗、五角枫等阔叶纯林,集中于林场东南、西北部;山桃、荆条等灌木林及少数栓皮栎林、黄波罗等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林场东北部;荆条、山杏、鼠李、绣线菊等灌木,主要位于林场西南和中部。结论以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为主的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普遍较大,极易形成高强度地表火,易发生树冠火;燃烧性受到火环境、火行为和可燃物的影响,特别是可燃物有效负荷量、床层高度、海拔和含水率因子;高燃烧性和较高燃烧性小班多数位于林场北部、西北部,要注重对不同燃烧等级小班分类管理、科学巡护。   相似文献   

7.
4种杨梅植物的燃烧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植物的燃烧性,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4种杨梅科植物和2种易燃的对比植物的鲜枝叶进行了燃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引燃时间、有焰燃烧阶段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过程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燃烧性参数P,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产生的烟气净温升峰面积与引燃时间之比。根据P值对4种植物的燃烧性进行了由大到小的排序,即:矮杨梅Myrica nanaCheval、大树杨梅Myrica esculenta Buch.-Ham、荸荠杨梅Myrica rubravar. atropurpurea Tsen、东魁杨梅Myrica rubravar. typica Tsen。荸荠种和东魁具有果实经济价值高、枝叶燃烧性差的优点,可以用于生物防火,东魁燃烧性最差,与昆明地区的重要防火树种银荆相当,是营造经济树种型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碳储量分布及燃烧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 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 储量仅87.660 t/ hm2 ,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 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 t/ hm2 ,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 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郾884 t/ hm2 ,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 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除灌草;近熟林碳储量199.838 t/ hm2 , 可以发生地表火,甚至树冠火,属中燃烧性林分,应重点清理可燃物累积多的区域;成熟林碳储量253.962 t/ hm2 ,地 表存在大量可燃物,可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计划烧除。   相似文献   

9.
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燃烧性及防火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根据北京市怀柔县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分布状况 ,对森林和林区植被的易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选取了植物 (树种 )组成、郁闭度、林分年龄、森林类型、坡向、坡度、海拔高度等 7个林分因子作为燃烧性分量 .通过对各小班的燃烧性综合指标的计算、排序 ,划分了 5个森林燃烧性等级 .并在此基础上 ,对喇叭沟门乡进行了防火区划分 ,为制定自然保护区规划和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帽儿山地区几种乔木树种燃烧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帽儿山地区主要乔木树种的燃烧性质,在对8个乔木树种苯-醇抽提物、木素、综纤维素及燃烧速度、绝干含水率等理化性质测定分析基础上,结合其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赋值,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燃烧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8个树种燃烧性大小为红皮云杉樟子松山杨红松落叶松胡桃楸黄波罗水曲柳;水曲柳燃烧性最弱,抗火能力最强,适合作帽儿山地区的防火树种。  相似文献   

11.
6种针叶树活枝叶在森林防火戒严期的燃烧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内,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地盘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var.pygmaea (Hsüeh) Hsüeh,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藏柏Cupressus torulosa D. Don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6种针叶树的活枝叶进行9次燃烧试验和无样品的对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含水率、引燃时间、有焰燃烧时间、试验过程中烟气温度和质量损失变化等基础上,提出了燃烧性参数,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相对于对照试验的烟气净积温与引燃时间之比.根据该参数计算6种针叶树9次燃烧试验的燃烧性参数,并根据9次试验燃烧性参数的平均值对6种针叶树的燃烧性进行了综合排序,即柳杉>藏柏>杉木>地盘松>华山松>云南松.研究结果还表明,6种针叶树的燃烧性在防火戒严期呈动态变化,并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镁肥用量对茄衣品质和燃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6,(6):33-3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镁量对茄衣生长发育和燃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镁肥对烟株长势具有促进作用,并能促进茄衣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提高钾氯比,提高烟叶燃烧性,还能显著提高烟叶厚度、拉力和平衡含水率,提高烟叶外观品质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帽儿山主要树种燃烧性分析与排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对19种乔木的理化性质数据及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树种的燃烧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性最强的树种是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gmellini Rupr);燃烧性最差的树种是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家榆(Ulmus pumila L.)。燃烧性差、抗火及耐火性好的树种,可以考虑作防火树种。  相似文献   

14.
20种园林绿化树种活枝叶的燃烧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植物的燃烧性,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20种园林绿化植物的鲜枝叶进行燃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引燃时间、有焰燃烧阶段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过程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燃烧性参数P.根据P值大小得出这20种园林绿化植物枝叶燃烧性由小到大的排序为:垂丝海棠、云南含笑、亮毛杜鹃、垂柳、马蹄荷、球花石楠、华东茶、翠柏、墨西哥柏、岷江柏木、云南樟、滇青冈、女贞、夹竹桃、柳杉、滇润楠、桂花、园柏、雪松和樟树.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造林树种的燃烧性,为开展生物防火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昆明地区12种主要造林树种的枝叶进行了燃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引燃时间、有焰燃烧阶段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过程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燃烧性参数P,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产生的烟气温升峰面积与引燃时间之比.结果表明,12种造林树种的燃烧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圆柏、柳杉、直杆蓝桉、云南樟、墨西哥柏、冲天柏、华山松、黑荆、云南油杉、云南松、旱冬瓜、银荆.  相似文献   

16.
秦岭松科常绿种叶燃烧性排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测定了秦岭8种松科乔木种叶含水率、可燃性气体逸出率、燃点、热值、灰分含量和抽出物含量等7个燃烧性相关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认为,8种松科乔木的燃烧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油松、马尾松、白皮松、华山松、青杆、冷杉、铁杉及云杉。  相似文献   

17.
文中研究了索马里国适于种烤菸的土壤条件、类型及提高烟叶燃烧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影响森林燃烧的各因子火险性的大小作为依据,综合控制林火发生的内因,可以从根本上剔除火灾隐患,通过对柞木林,柞桦林,山杨林,杨桦林,桦木林和水曲柳林等林型的燃烧性比较,及几种森林特征与燃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柞木林燃烧性较大,杨桦,椴树林次之,水曲柳林安全可靠,同时也表明次生林在林分密度较大,林龄30a左右,一天中13-15时燃烧性最高,从而为林火系统控制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9.
鲁中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易燃可燃物垂直分布及其燃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鲁中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内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林火种类和林火行为等的影响,以鲁中山区香山地区4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划分了林内易燃可燃物垂直分布层次,比较了4种森林类型同一垂直层次和不同垂直层次的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分布,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林火种类、林火行为和森林火险,并根据林分总负荷量评估森林燃烧性。结果表明:油松林燃烧性最高,易引发森林火灾,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和树冠火,并易发生地下火;刺槐林燃烧性最低,不易引发大的森林火灾,但可发生中强度地表火;麻栎林易发生高强度地表火,并且可发生中强度树冠火;侧柏林由于人为抚育严重,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易引发高强度、高蔓延速度的树冠火。4种林分的燃烧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油松林麻栎林侧柏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东部地区森林地被可燃物及其燃烧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辽宁东部山区主要林型及其地被可燃物的种类组成、载量和燃烧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有8种主要常见林型 ,阔叶树林型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种类数量和盖度明显大于针叶树 ,针叶树凋落物层的盖度大于阔叶树。林型地被可燃物载量变化范围为8.83~26.29t·hm-2。室内测定各种林型凋落物层燃烧性能结果表明 ,针叶树林地被可燃物的燃烧性明显强于阔叶树 ,易燃烧性排序为油松人工纯林、红松人工纯林、赤松人工纯林、栗树人工纯林、天然杂木林、天然栎树林、落叶松人工纯林、栎树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