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对比试验,表明萌芽更新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分别相当于植苗更新的124%、125%、181%,证明泡桐萌芽列新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3 a 生I69 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护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3a生I-69杨树伐根蓝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扩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更新多采用植苗造林,对萌芽更新研究较少。为探讨杨树萌芽更新的效果和合理的萌芽更新方法,1987~1992年我们在临沂市薜庄村选择169杨速生丰产林进行了萌芽更新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10年试验和示范推广测试表明,用采伐泡桐成林树留下的伐根或伐桩萌芽更新效果很好。其中留桩萌芽更新林6~8年生时的单株材积为植苗林的1.38倍。萌芽更新以采伐6~9龄的成材树最适宜。该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钱。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广西宁明县2种不同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更新方式的尾巨桉人工林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4年生植苗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1.7 cm、17.0 m、0.090 7 m~3,4年生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2.0 cm、17.7 m、0.097 4 m~3,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1~4年生桉树萌芽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桉树植苗林。因此,萌芽更新更能是一种比植苗更新发挥尾巨桉速生特性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8.
余相 《安徽林业》1997,(3):22-22
杨树萌芽力强,采用萌芽更新,不仅成本低、生长快,而且同样具有生产优质术材的能力。通过对黑杨振优良无性系I-69和NL-80351萌芽更新的研究,萌芽林的生物产量和木材产量比扦插林、植苗林高出10-40%.木材性质则差别不大,而更新技术则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9.
桉树不同更新方式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岩溪国有林场开展桉树2代炼山植苗造林与不炼山萌芽更新2种不同更新方式的对比试验,通过对炼山植苗造林与萌芽更新的林分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3.5年生炼山植苗造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萌芽林分提高3.1%~13.1%、1.7%~11%和7.1%~40.5%,蓄积量提高15.9%~56.9%;6年生时其经济效益提高44.3%,成本增加31.6%,投入产出比降低9.5%;炼山植苗造林生长潜力大,可培育大径材。而萌芽更新早期生长快但衰老也快,生长后劲不足且抗风性差;但对林地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投资主体,选择适宜的桉树更新方式,从而满足木材需求的同时保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泡桐萌芽更新两种方式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强萌芽性树种。利用这一生物学特性,进行萌芽更新造林,是泡桐植苗造林之外的另一重要造林方法。泡桐萌芽更新造林,因母树采伐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留桩萌芽更新造林和留根萌芽更新造林两种方式。现将泡桐两种萌芽更新造林方式的效果初步结果报告如下。l试验点概况试验在雅县、商丘、周口和许昌等地、市进行。试验点后于豫东平原地区,届北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3.IC~!4.6C,年降水量607.9~746.9mm,无霜期205~216d。土壤为黄河第四纪冲积平原,地面广阔平坦,土层深厚疏松,主要为黄潮上亚类中的两台上、砂…  相似文献   

11.
南方型杨树萌芽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4年生Ⅰ-69杨萌芽林和植苗林的调查研究表明:用采伐Ⅰ-69杨树林留下的伐桩萌芽更新效果明显,萌芽林与植苗林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4年生萌芽林胸径、树高、蓄积量分别比植苗林增大18.2%、11.4%、35.7%。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尾巨桉短周期用材林采伐迹地二代更新方式,试验研究了6年生时尾巨桉的生长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萌芽更新比植苗更新方式林分蓄积量更大,比增22.9%;净利润更高,比增34.4%。可见尾巨桉人工林采伐迹地二代萌芽更新切实可行,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10年试验和示范推广,泡桐萌芽更新林较植苗林增产效果显著,6—8年生成材树单株平均材积分别为1.67:1、1.21:1和1.27:1,表明泡桐萌芽更新技术有较高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对不同更新模式尾巨桉人工林碳贮量的变化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模式尾巨桉各器官的碳素密度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植被层和土壤各层的碳素密度有一定差异,但各器官、植被层及土壤层的碳贮量均有极显著差异。当林分密度同为1 097株/hm2时,植苗和萌芽更新模式林分的碳贮量分别为37.511 t/hm2和32.074 t/hm2,植苗林分碳贮量高于萌芽林分16.95%;萌芽和植苗更新土壤层的碳贮量分别为53.065 t/hm2和47.008 t/hm2,萌芽更新土壤层的碳贮量高于植苗更新12.89%;而生态系统的总碳贮量基本相同,分别为85.139 t/hm2和84.520 t/hm2。萌芽更新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碳贮量随保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从1 097株/hm2增到2 119株/hm2时,林分碳贮量从32.074 t/hm2增到46.893 t/hm2,增长46.20%。  相似文献   

15.
根据调查研究和30多年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在北亚热带南缘的太子山地区,在适合杉木生长的宜林地段,杉木采伐后仍然栽杉木。原不适宜杉木生长的土壤,第一代杉木长得不好的地段,杉木采伐后应改换其它树种。更新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大面积植苗造林,二是少数地区可以控制采用萌芽更新。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伐根萌芽法进行杨树更新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杨树更新方法一伐根萌芽更新.以往用植苗法、根蘖法成本高、工作量大、休闲时间长、管理困难.水分条件差时成活率低.而采用伐根萌芽法更新克服了上述缺点,并提高了林木生长速度,高生长为根蘖的172%,胸径生长为根蘖的163%.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种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的碳汇功能,对广西宁明县4年生(中龄林)尾巨桉植苗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植苗林和萌芽林各器官中碳含量为456.5~485.3 g/kg,以树叶碳含量最高,其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最低为树皮。植苗林和萌芽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0.35和138.81 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37.46%和42.30%,灌草层分别占0.93%和0.83%,现存凋落物层分别占2.05%和2.23%,土壤层分别占59.56%和54.64%。植苗林和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年净生产力分别为22.21和25.16 t·hm~(-2)·a~(-1),年净固碳量分别为10.58和11.91 t·hm~(-2)·a~(-1),年净吸收CO_2量分别为38.79和43.67 t·hm~(-2)·a~(-1)。  相似文献   

18.
杉木迹地更新丰产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宝凤 《中国林业》2008,(15):58-58
皖南山区是杉木主产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本地区人工植苗造林1代杉木林面积达30万亩,目前各杉木林均已进入成熟采伐期。采伐后的林地如何更新才能充分提升潜力呢?笔者根据二代萌芽杉木、光皮桦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近10年的实践分析,提出了如下更新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场从一九五三年建场,以主伐为主,二十年来,在乌苏林区生产了木材约六十万立方米。共有各种采伐迹地约八万亩。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更新工作,主要是促进更新和直播更新,效果都不太理想。从一九六一年才转入“以人工植苗更新为主”的更新方法。十多年来,由于全场职工在毛主席“绿化祖国”教导的鼓舞下,积极努力,苦干、实干,为革命种树,为下一代营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共人工植苗更新二万一千五百九十六亩,占需要植苗更新迹地的83%,六  相似文献   

20.
春季杨柴植苗造林,因风沙和干旱的威胁,造林成活率很低,此时,沙丘中上部土壤墒情差只能在丘间低地植苗,同时,易受鼠兔的危害。将培育的杨柴壮苗条窑冷藏,控制其萌芽,直到6、7月,在雨季到一时进行移栽,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