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 ,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海岸线长 ,营造沿海防护林时间早 ,规模大 ,成效好 ,50年代在粤西滨海沙地营造木麻黄成功 ,防护林带成为沿海地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屏障。通过对建设沿海防护林必要性的论述以及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沿革情况的回顾 ,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3,(6):53-56
介绍了河北省沿海防护林概况,分析了沿海防护林生态补偿中存在补偿标准偏低、缺少监督机制、补偿主体和标准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适合河北省沿海防护生态补偿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河北省沿海防护林的生态补偿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惠安县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建设试验示范点之一,作为小城镇示范点的惠安县将发挥其沿海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通过惠安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为沿海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受观念更新难、技术攻关难、资金投入难、部门配合难、管护落实难等因素制约,需要从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业》2014,(10):F0002-F0002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兼有丘陵山地、河谷平原、滨海湿地、沿海岛屿……作为多种地貌交融的浙江省温州市虽是一座典型的滨海型城市,但森林在城市中所占的分量却并不轻。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林业发展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将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围绕打造温州“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国际性大都市”发展战略,温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联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六城联创”活动,全面部署“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亚热带生态防护林景观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亚热带地区生态防护林存在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景观质量地域不平衡以及缺乏景观季相变化等问题。针对我国亚热带生态防护林景观质量存在的问题,根据树种选择原则,从营造适宜树种选择方面探讨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防护林景观质量提升途径,以期为提升我国亚热带生态防护林景观质量,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总结了现阶段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构建措施,指出现阶段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概念以及建立合理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多种效益等措施,保持森林健康,恢复森林健康,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口市生态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其在生态文化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口的火山地貌是海口市的骨架,发育在火山地质与地貌以及滨海的城市森林是“海口之肺”;海口市的河流与滨海湿地是海口市的“城市之肾”;依赖于滨海区位优势的骑楼是海口城市的标志文化,从琼崖大革命开始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这个城市的永久标记,都是海口市的城市之魂。按照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发展火山资源与文化产业群、分区全面保护与利用林地和森林资源、系统保护湿地资源与合理利用湿地文化和灵活利用历史与红色资源的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5):F0002-F0002
近几年来,滨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为目标,大力开展滨海生态改良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工程造林,初步建立起以高标准农田林网为主体的平原防护林体系、以沿海基干林带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和以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城镇村庄绿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是最具生命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不可替代的最大生态效益,建设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状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建设在城市中的最高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森林城市建设和洛阳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森林城市建设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沿海防护林是福建省的沿海绿色屏障,是保障福建省沿海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自2006年国家启动新一轮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来,福建省认真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林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为载体,按照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的要求,大力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  相似文献   

11.
沿海城市防护林防灾减灾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莆田市为例 ,针对沿海城市防护林资源现状 ,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即以调节气候、防灾减灾为目标 ,以沿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 ,保护、培育和扩大沿海城市防护林为重点 ,发挥防护林的多功能效益 ,建立森林防灾减灾的新机制和建设沿海城市防护林综合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即农民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从认识、参与到接受和拥护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一刀切、起不到激励作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分区域、分类型制定补偿标准,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建设进行了概述 ,阐述了建设沿海防护林的必要性及其三大效益 ,对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并对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乌兰浩特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入手,剖析了乌兰浩特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科学规划、改善林分质量、创新管护机制、完善补偿金管理制度、科学利用等方面推进乌兰浩特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地处城市周边的城郊森林,受到频繁的干扰和破坏,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威胁到城市生态安全。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一次实践。文章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阐述了龙岗区城郊森林保护利用的实践,并对今后的城郊森林的建设、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构思,以期对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及临安市山地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城市现代发展战略,提出了临安市"建设山水绿色名城,构筑吴越生态家园"的理念,明确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创建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生物种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从而有效地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历程,保障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严重的防护林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要提高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单纯是建设技术问题,更重要是建设理念问题。本文从景观生态、系统经营、多样性保护、生态演替、生态经济等原理,探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势,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经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闽北天然林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闽北天然林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从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以及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等方面,加快天然林建设与发展,实现天然林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升蛇蟠岛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蛇蟠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及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岛屿的山地、平原、村庄、码头、石洞区等沿海防护林和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对策与实施措施。通过岛上生态风景林的建设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