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取新疆伊犁河谷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草地牧草生产力、载畜量及植被覆盖度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地草甸的单产量及总产量表现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草地(P < 0.01)|尼勒克县的牧草单产量极显著高于特克斯县、昭苏县和新源县以外的其他县(市)(P < 0.01)|昭苏县、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的鲜草总产量极显著高于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和尼勒克县(P < 0.01)|各大类草地鲜草产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平原沼泽的产草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幅最为显著,7月鲜草产量较6月份提高了24.21%|每公顷平原荒漠草地类型的载畜量可达到2.98个羊单位|伊犁州直4年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4年期间增幅为5.37个百分点,以特克斯县、尼勒克、昭苏增幅最为显著,植被覆盖度较2016年增加了6.7、6.4、6.3个百分点。 [关键词] 伊犁河谷|牧草|生产力|载畜能力|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发酵法对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青草期、返青前期和枯黄期的消失率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旨在探讨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不同生育期营养品质的变化,为不同草地类型及不同时期草地放牧家畜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对玛曲天然草地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总能(GE)、钙(Ca)、磷(P)、NDF消失率、OM消失率和DM消失率有显著性影响(P 0.05),对粗灰分(Ash)无显著影响(P0.05);草地类型对玛曲天然牧草的NDF、 Ash、 GE、 A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生育期×草地类型交互作用对DM、CP、NDF、ADF、GE、Ca、P、N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研究结果显示,玛曲县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育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放牧强度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以10年围封、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处理下的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强度对4个优势种牧草营养价值年际、月际变化和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增加了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 Sergiev)的粗蛋白(CP)和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Rehder)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降低了锦鸡儿的中性洗涤纤维(NDF)(P<0.05);4种优势牧草CP和DMD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规律,即多雨年份CP和DMD显著高于干旱年份(P<0.05),6月份牧草返青季CP和DMD含量显著高于9月份牧草枯黄季(P<0.05),而NDF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4种优势牧草CP、DMD和NDF受到放牧强度、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种的相互影响。因此,建议对围封高寒草甸进行放牧,并在干旱年份和牧草生长季末家畜转场或补饲,实现祁连山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21):62-64
高寒草地天然牧草是高原放牧家畜主要日粮来源,全年天然牧草营养的不均衡和家畜营养需要的恒定,严重制约了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文章通过综述青海、西藏、甘肃和新疆有关高寒草地牧草营养价值的研究文献,整理综合高寒牧草Ca、P的营养成分数据,以不同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为划分单位,探究不同地域、不同生长期高寒天然牧草Ca、P含量极其分布规律,为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精准补饲饲养提供基础参数,通过适度补饲解决高寒草地营养供给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差异,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间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含量差异显著(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DMD与C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NDF,AD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海拔高度(Elevation,ELE)与DMD,CP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NDF和ADF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不同类型草地间牧草CP,ADF,NDF和DMD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ADF和NDF逐渐降低,而CP和DMD逐渐增高,牧草品质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以畜控草”与新疆草畜平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业内都把"以草定畜"视为对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以草定畜"似乎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疆天山北坡,同地带、同一类型的山地草甸草地,在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差异显著,在冬季放牧利用制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被成分中,阔叶杂类草及小灌木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减弱;而在夏季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中小杂类草与禾本科牧草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增强;在降水量较丰富的中山带,禁牧封育2~3年后,植被成分中饲用价值低、家畜不宜采食的粗大杂类草明显增多。"以畜控草"应该成为更加积极的草地管理态度和方式。在目前天然草地放牧量难以较大幅度减控的情况下,通过"以畜控草",可以既保持草地植被健康状况又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施牧民定居与冷季舍饲的新疆草原牧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收获期对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当地草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以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不同收获期的综合排名,筛选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收获期。结果表明:8月20日收获牧草的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最高,CP为6.36% DM,显著高于其他收获期(P < 0.05)|WSC含量为4.06% DM,高于其他收获期,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低,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综合分析,8月20日左右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的最佳收获期。 [关键词]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营养价值|主成分分析|收获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草地牧草消化率季节动态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5只瘤胃瘘管羊,用尼龙袋法对采自甘肃玛曲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甘肃张掖平山湖荒漠草原及新疆温性草原天然混合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荒漠草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月体内消化率达到最高,而平山湖荒漠草原表现相反趋势。新疆温性荒漠草原则随着季节的变化,从花期—果期—枯草期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逐渐降低。玛曲高寒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与牧草粗蛋白含量(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 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生育期与CP含量和DM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M, ADF, NDF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高寒牧区,6,7和8月牧草营养价值较高,可满足放牧家畜维持和生产能量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其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对放牧响应不同,放牧有利于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钙和磷的吸收,高山嵩草重度放牧下钙与磷含量显著高于适度放牧与对照(零放牧)(P<0.05),且适度放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紫花针茅钙含量依次为重度放牧>适度放牧>对照,磷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家畜的啃食促进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放牧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时放牧增加了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加速了牧草-土壤氮循环,促进了牧草对土壤氮的吸收,进而增加了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改善了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晏县牧场牧草营养品质全年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弥补众多青藏高原定点监测全年牧草营养价值变化对生产支撑不足的问题,探明青藏高原放牧牦牛全年轮牧条件下牧草的全年动态营养价值,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典型牧户的放牧草地,于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全年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分析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及总能,采用体外两阶段法测定牧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1)牧草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钙(Ca)和磷(P)含量分别为3.68%~19.21%、0.86%~2.74%、9.65%~43.83%、44.70%~76.23%、5.40%~9.62%、2.13%~5.12%和0.027%~0.190%,5月份CP、As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2)体外两阶段法评定牧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得出,消化率为42.72%~72.47%,5月份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3)牧草总能(GE)、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分别为17.76~19.67、7.81~13.26和6.40~10.87 MJ·kg~(-1),全年不同月份牧草GE差异不显著(P0.05),以6月份最高,11月份次之,牧草DE及ME为5月份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4月份和6月份次之,12月份最低。青海省海晏县牧场5月和6月天然牧草品质优良,10月至翌年3月牧草营养价值较低。因此,建议牧民和养殖户在10月到翌年3月采用天然草地配合补饲饲料养殖;鉴于全年轮牧季节性草地类型不同,今后应采取跟踪式牧草营养监测方法,较好地实现放牧牦牛精准补饲。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甸草地天然放牧场不同月份(7月-12月)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变化。选取当地典型的放牧草场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和体外发酵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发酵液相关指标的测定,综合评价每个月份牧草的营养价值,为当地放牧草场牧草价值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灰分(Ash)、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及IVDMD在7、8月与其他月份均有极显著差异(P < 0.01),在11月、12月处于较低值,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在11、12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在7、8月处于较低值。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在不同月份的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G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随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7、8月份牧草体外发酵液的GP、戊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 < 0.01),11月份均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 < 0.01)。发酵液TVFA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但7、9月份偏高。综上所述,当地典型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7、8月份营养品质优良,10-12月份牧草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在枯黄期对牦牛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相似文献   

13.
四川阿坝县不同地区与不同海拔秋季牧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给四川阿坝县反刍家畜的补饲和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实地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四川阿坝县麦尔玛乡三大队牧场、麦昆乡草原村、贾柯河乡四大队和贾柯河牧场秋季(9月)牧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阿坝县秋季牧草粗蛋白质(CP)平均含量为10.30%,粗脂肪(EE)平均含量为2.92%,粗纤维(CF)平均含量为29.24%,粗灰分(Ash)平均含量为6.86%,中性洗涤纤维(NDF)平均含量为57.21%,酸性洗涤纤维(ADF)平均含量为35.47%,钙(Ca)平均含量为0.71 %、磷(P)平均含量为0.14%。不同地区秋季牧草CP、EE、CF、ADF、NDF、Ash和C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P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把海拔3 400~3 800 m的采样区范围分成 3 400~3 500、3 500~3 600、3 700~3 800 m 3个层次,不同海拔牧草CP、EE、CF、ADF、NDF和Ash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a和P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营养成分适合阿坝县反刍动物的秋季放牧生产的要求,但不能以单纯放牧的形式来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需要补饲。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测定了甘南桑科高寒草甸草地不同月份不同处理下牧草微量元素(锰(Mn)、铁(Fe)、锌(Zn)、铜(Cu))含量及牧草生物量,对牧草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及其盈缺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不同利用措施对草地牧草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下不同月份的牧草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季节性,Mn,Fe,Cu含量季节动态为“V”字形,Zn含量大致呈“W”字形;同一月份不同处理的牧草的微量元素含量也有所不同,其含量大小为封育 >补播 >施肥 >放牧。除Cu外,其余3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在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甸草地天然放牧场不同月份(7月-12月)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变化。选取当地典型的放牧草场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和体外发酵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发酵液相关指标的测定,综合评价每个月份牧草的营养价值,为当地放牧草场牧草价值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灰分(Ash)、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及IVDMD在7、8月与其他月份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11月、12月处于较低值,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在11、12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在7、8月处于较低值。发酵液pH、氨态氮(NH_3-N)浓度在不同月份的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随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7、8月份牧草体外发酵液的GP、戊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11月份均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1)。发酵液TVFA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7、9月份偏高。综上所述,当地典型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7、8月份营养品质优良,10-12月份牧草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在枯黄期对牦牛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的研究可为草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样方法,采集并分析了祁连山东段4种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并对牧草营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植被和功能群落存在差异,其中高寒草甸植被香农威纳、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类草地(P<0.05);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显著低于草原化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地下生物量则相反。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和牧草碳、氮、磷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比较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群落特征,牧草碳、氮、磷含量以及牧草营养,发现高寒草甸的植被群落稳定性,牧草营养最优,沼泽化草甸次之,草原化草甸最差。  相似文献   

17.
恢复阶段退化草地资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娜  桂荣  呼和 《草业科学》2011,28(8):1522-1528
摘要: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典型草原区封育7年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地,于2008年6-10月对草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草地生产力、草地资源以及草地营养物质动态变化并对草地牧草饲用价值进行评价,进而探讨草地理论载畜能力,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围封恢复草地(原)放牧管理体系以及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经过7年的围封恢复,退化至冷蒿(Artemisia frigida)+小禾草阶段的草原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为主的草原群落,整个生长期群落平均盖度37.5%,密度184.6株/m2,平均自然高度18.3 cm,平均鲜草生物量154.3 g/m2,最高产量达到358.6 g/m2;在整个牧草生长期,草群保持着较高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消化总养分(TDN)和代谢能(ME)含量,平均分别为12.06%、1.87%、57.4%和8.31 MJ/kg,体现出封育后草地牧草较高的饲用价值;根据草地牧草产量估算得出的暖季产量载畜量为0.656 hm2/羊单位,根据牧草与绵羊营养指标(CP、ME、TDN)供需关系估算出草地营养载畜量分别为0.513、0.802和0.774 hm2/羊单位。试验区草地经过7年围封,生态恢复效果明显,草地承载力提高,优等饲用牧草种类增多,营养价值高,家畜亦喜食,适于牛羊适度放牧利用。  相似文献   

18.
围栏封育对伊犁河谷中山带退化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以伊犁河谷中山带山地草甸类、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围栏内外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植被盖度、草群高度和植物种类。结果显示:围栏封育可以有效提高退化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草地的生产力;能显著提高3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草群高度;对植被盖度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对植物种类数的影响幅度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围栏封育可以作为草地改良的措施之一在伊犁河谷退化草地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对西藏当雄县高寒草甸和河滩草甸2种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集返青期、旺盛期和枯黄期3个时期的混合牧草以及旺盛期的主要牧草品种,测定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河滩草甸混合牧草的钙(Ca)和磷(P)含量显著高于高寒草甸(P0.05),其他营养成分无差异;高寒草甸高山蒿草、肉果草、针茅草和粗壮蒿草的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5.28%、8.33%、7.60%和5.31%,Ca含量分别为1.00%、2.49%、1.00%和1.46%,P含量在0.06%~0.10%,肉果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为30.68%和46.36%;河滩草甸小藏蒿、大藏蒿和蕨麻委陵菜的CP含量分别为14.56%、10.64%和8.82%,Ca含量分别为0.82%、1.32%和2.44%,P含量分别为0.17%、0.06%和0.17%,小藏蒿中ADF和NDF含量最低为25.73%和57.13%。综合分析,除河滩草甸混合牧草Ca和P高于高寒草甸外,其他营养成分无差异;高寒草甸高山蒿草和河滩草甸小藏蒿的营养价值相对优于其他牧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西藏那曲地区的尼玛县天然放牧草地为对象,测定其牧草营养季节性变化、西藏绒山羊的采食喜好以及根据植被指数估算草地产量和载畜量。结果表明,牧草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在季节间差异显著,粗蛋白含量(CP)和干物质(DM)重量随着季节的增长呈现着倒"V"字型的变化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DF)以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西藏绒山羊对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rhiza)、聚头蓟(Cirsium souliei)和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等牧草在夏季的喜食程度与秋季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对喜食及嗜食的牧草种类与牧草的盖度总和显著相关(P<0.05)。高寒草甸草地的TM遥感影像提取的NDVI与草地鲜草量和生物量分别呈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和0.7970。研究结果还表明那曲地区全年都存在超载放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