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发酵条件,获得适口性较好的微生物饲料.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枯草芽孢杆菌液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接种比例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一定范围内发酵温度影响不明显;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比例6:10 mL/g、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24 h.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2.
林大彪  杨斌 《中国饲料》2022,1(21):55-59
本研究以微生物接种量、大豆与水分质量比(料水比)、发酵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大豆进行发酵,经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因素最佳参数范围,然后使用正交分析获得最优发酵参数,旨在获得最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I)含量的发酵大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的适宜范围为0.2 ~ 0.4 g/kg,1.0:0.9至1.0:1.1,30 ~ 4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微生物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认为发酵时间固定为3 d时,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微生物接种量0.3 g/kg,料水比1.0:1.0,发酵温度35 ℃|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大豆发酵物中KTI含量最低为1.3167 mg/g。因此,本研究认为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大豆可有效降低其KTI含量,减少豆类饲料产品中抗营养因子引起的负面作用,值得在饲料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发酵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对1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5g/L,豆粕粉60g/L,玉米浆8g/L,在接种量为2%的情况下,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所获得活菌数约为5.3×109CFU/mL。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蜡状芽孢杆菌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蜡状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初始pH、培养温度、转速和接种量等)对生长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7.2,培养温度25℃,转速250r/min,接种量7%。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W/V)可溶性淀粉3.0%、豆饼粉2.0%、磷酸氢二钾0.3%、MgSO4.7H2O0.02%和CaCl20.01%。筛选出的优化培养基活菌数为36.5×108CFU/mL。  相似文献   

7.
在白酒糟发酵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制剂,探索其对原料处理、培养基配制、混合菌种组成,发酵时间和发酵温湿度以及通透性等发酵条件和营养成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制剂使得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大幅提升,可代替部分饲料原料用于促进动物的生长,同时形成的有益微生物群能降解白酒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渔用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试验以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底分离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3)优化渔用枯草芽孢杆菌低廉高产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当添加绵白糖6%、鱼粉4%、磷酸氢二钾0. 10%时,可获得最大的菌体生物量,同时研究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发酵条件:pH值为7. 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200 r/min,发酵时间为32 h。在优化的配方和发酵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量OD600值(稀释10倍)为0. 658。说明通过优化条件可发酵出高活菌数的渔用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筛选一株地衣芽孢杆菌M109(Bacillus licheniformis M109)进行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筛选出最佳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其最佳的碳氮比。为了继续提高地衣芽孢杆菌M109的发酵水平,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pH和溶氧(DO)水平的变化曲线,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生长参数的测定,优化了地衣芽孢杆菌M109最佳的接种量和最适pH。结果发现,溶氧限制是地衣芽孢杆菌M109生长的关键因素;在限定通风量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搅拌转速的方法来提高培养基中的溶氧水平,提高发酵密度;通过流加培养基的方法也能提高地衣芽孢杆菌M109的发酵水平。因此,通过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使地衣芽孢杆菌M109的发酵水平由最初的1.0×109 CFU/mL提高到1.2×1010 CFU/mL,芽孢形成率为88%。  相似文献   

10.
旨在用含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复合菌制剂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提高金针菇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复合菌剂的接种比例、接种量、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的pH值和乳酸、氨态氮、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复合菌固态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优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发酵参数为: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接种比例2∶2∶1,接种量5%,固体培养基含水量50%,温度33℃,发酵时间5 d。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金针菇菌渣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以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后,菌渣pH值降低,且营养成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BS)、植物乳酸杆菌(LP)和地衣芽孢杆菌(BL)作为试验菌种,分别以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干燥温度以及储存时间对微生物制剂的制备进行研究,在探究出最佳发酵条件后分别以0.2%、0.4%、0.6%的添加量饲喂牛。结果表明:1)发酵温度为37℃、接种量为10%时,BL与BS生长效果最好;发酵温度为35~37℃、接种量为4%时,LP生长效果最好;而LP、BL、BS的最佳发酵时间分别是24、20和22 h。2)当微生物制剂的添加量为4%时,肉牛的日增重相比于对照组提升了35.2%,为最佳添加量。3)在微生物制剂的添加量为4%时,当饲喂时间达到第20天,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而当第30天开始停止添加微生物制剂,大肠杆菌数量又开始增长,第4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乳酸杆菌数量有所上升,到第30天时在数值上比对照组提高了2.48%(P0.05),停饲10 d后乳酸杆菌的数量又开始下降。由此可见,添加4%的微生物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这为微生物制剂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从猪肠道中获得一株疑似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并采用液体发酵法,以发酵液中活菌数和芽孢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HEW-B113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2%、葡萄糖1%、豆粉1%、硫酸锰0.2%和硫酸铁0.1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 H 7.1、接种量0.8%、发酵摇瓶装液量100 m L/500 m L、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35℃及发酵时间40 h。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优发酵工艺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枯草芽孢杆菌的扩大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液体发酵制备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菌种,将3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接种于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采用单因素法对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配比为(2:1:1)×109,接种量为10%,含水量为45%,采用好氧48 h、厌氧24 h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产物中总菌数可达2.18×109 cfu/g,乳酸含量达2.51%,多肽含量达19.22%,其中88.94%的多肽分子量小于2300 Da。  相似文献   

14.
正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有助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笔者就微生态制剂在池塘养殖水质调节中的应用作了一些介绍。1微生态制剂1.1芽孢杆菌原粉芽孢杆菌原粉一般为淡黄褐色粉末,是从自然界纯化培养得到的利用生物高新技术制成的超浓缩型的以芽孢杆菌、乳酸菌为主导菌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活性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稳定而易保存,投入养殖水体后,立即以指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连续传代的纳豆芽孢杆菌种子液接种豆粕进行固体发酵,测定发酵产物中的细菌总数及活菌数,发现种子液传代次数对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菌种在多次连续传代后、会产生菌种退化现象。本试验研究表明,Na和N1型纳豆芽孢杆菌菌株自斜面培养基接种后进行4次传代,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生料豆粕。以酸溶性蛋白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培养条件对豆粕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陈香茶菌适宜培养条件为,称取0.5 g陈香茶粉接入装有100 m L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三角瓶中,28℃静置培养24 h。2)豆粕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1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0%陈香茶菌培养液+10%糖蜜+10%水+55%豆粕,在37℃密闭条件下培养3~6 d。通过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能显著改善生料豆粕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与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培养基,试验以菌生长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对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对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芪、黄豆粉和CaCO_3,用其分别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营养物质,然后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37℃、150 r/min振荡培养24 h,细菌菌数分别为6.50×10~9,5.17×10~9,5.07×10~9cfu/mL。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黄芪粉30%、黄豆粉10%、CaCO_30.2%、水59.8%,37℃发酵培养72 h,发酵物中活菌数达到7.67×10~8cfu/g。说明优化的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合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筛选的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对动物饲料中添加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对两种杆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5%、蔗糖1.5%、淀粉0.5%、牛肉粉0.5%、蛋白胨1.5%、酵母粉1%、硫酸铵0.5%、培养时间18~20 h,活菌数可达1.3×1012CFU/mL,较优化之前的8×1011CFU/mL提高了62.5%。嗜酸乳杆菌最佳生长条件为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大豆蛋白胨、2%葡萄糖、20%番茄汁、发酵时间22 h,最大活菌数达1.9×1011CFU/mL,较优化之前的1.3×1011CFU/mL提高了46.15%。使用优化的条件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可以极大地提高发酵水平和活菌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段伟伟  陈建保 《饲料研究》2022,(14):100-103
试验旨在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降低养殖中的饲料成本。试验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汉逊酵母、多孢木霉等量混合作为主要发酵菌剂,以马铃薯渣为饲料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发酵时间、温度与微生物接种量对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混菌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分析显示最佳发酵时间处于60~84 h,适合微生物增殖代谢的最适温度为32~34℃,最佳微生物接种量为2.5%~4.5%。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最优工艺参数调整为发酵时间79.9 h、发酵温度33.6℃、微生物接种量3.3%,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23.74%。研究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混菌固态发酵可以高效生产蛋白饲料,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纳豆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淑丽 《中国饲料》2007,(11):21-23
试验采用PB液体培养基测定纳豆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确定了最佳接种时间为14h。对碳源和氮源分别采用单因子试验,对无机盐和培养条件分别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出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g/L、豆饼粉20g/L、氯化猛0.1g/L、磷酸氢二钾2g/L、磷酸二氢钾1g/L、硫酸镁1g/L;发酵温度33℃,初始pH值8.0,接种量为7%,250mL三角瓶的装量为40mL,芽孢数量为19.5亿/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