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心叶烟为枯斑寄主,测定了叶面抗菌剂J-1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抗菌剂J-1先接种后施药、先施药后接种以及病毒与叶面抗菌剂混合处理的抑制效果中,原液的抑制效果分别为74.17%、35.73%和89.08%,表明叶面抗菌剂具有体外钝化作用。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叶面抗菌剂J-1对PVY、CMV和TMV的防效优于常规药剂3.95%病毒必克500倍液和2%菌克毒克250倍液。  相似文献   

2.
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3.95%病毒必克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白肋烟KY26为供试品种,以清水为对照,分别用3.95%的病毒必克500倍液和700倍液,3.95%病毒必克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烟草花叶病毒病,研究3.95%病毒必克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95%病毒必克500倍和700倍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效,病情指数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中3.95%病毒必克500倍液的效果最显著,病情指数由对照的26.1降至7.2,发病率由50.2%下降到23.3%,防治效果为72.4%;用3.95%病毒必克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后,其防治效果高于3.95%病毒必克500倍液,为76.6%。[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6种药剂喷施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3.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毒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分别达78.56%和76.93%,比对照增产32.3%和31.6%。可在生产上交替轮换施用。  相似文献   

4.
舒蘋  罗迷  陈雪  王志  岑萍 《农技服务》2012,29(2):170
为了筛选出生产上防治番茄晚疫病的低毒、高效药剂,选择5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 d,250 g/L阿米西达悬浮剂和58%普霜娇可湿性粉剂对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最好,分别达77.19%和70.63%;农露72%可湿性粉剂和正业疫加米异菌脲5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好,达50%以上。施药后14 d,农露72%可湿性粉剂和250 g/L阿米西达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25%和42.89%。生产上防治番茄晚疫病的药剂首先是普霜娇58%可湿性粉剂和250 g/L阿米西达悬浮剂,其次是农露72%可湿性粉剂和正业疫加米异菌脲50%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比较了5480克/升毒死蜱乳油、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药7天后,防治效果均大于99%以上,可以用来防治小麦蚜虫。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与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施用7天后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大于98%,可以作为小麦蚜虫防治的轮换或替代药剂进行施用。  相似文献   

6.
25%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治丝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丝瓜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在广东菜区严重危害丝瓜生长中后期的功能叶片,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必须进行药剂防治.2003~2004年进行新型杀菌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治丝瓜霜霉病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丝瓜霜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安全性高,25%阿米西达833倍施药3次的防治效果达到89.80%~91.9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安克可湿性粉剂1667倍和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33倍的防效,能够达到快速、有效地控制丝瓜霜霉病,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9,(8):25-26
为了探索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对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48%甲硫·戊唑醇悬浮剂对防治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效果,在施用剂量为288~432克/公顷的条件下,第2次施药后21天,防治效果达75.71%~87.37%,防治效果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对小麦安全,可用于其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室内试验表明,TS可湿性粉剂可减轻辣椒病毒病情,对发病率影响不大。田间小区试验表明,TS可湿性粉剂与病毒A对辣椒病毒均具一定防效并能增加辣椒叶绿素含量,且两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TS可湿性粉剂可应用于新疆辣椒病毒病防治。FA旱地龙也能减轻辣椒病毒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300、375和450 g/hm2)的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50 g/hm2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区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5.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施用剂量以商品量45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应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间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大黄素甲醚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施药时期及施用量。以0.1%大黄素甲醚水剂为试验药剂,8%宁南霉素水剂和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为对照,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0.1%大黄素甲醚水剂于移栽定植期施药防效最好,高浓度达62.81%,中、高浓度即制剂量80克/亩、100克/亩的防效与对照药剂均无显著性差异。田间观察发现大黄素甲醚对烟草有一定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1.
烟草花叶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实验分别以TMV和CMV的枯斑寄主心叶烟和苋色黎为测试寄主,采用全叶法接种,接种前和接后分别对接种叶片半叶法除施几种病毒防治剂。结果表明,3.85%病毒必克无论在接种前还是接种后涂旋对TMV和CVM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接种前在心烟上和苋色黎上抑制率分别为88.85%和86.77%,接后抑制率分别为82.77%和78.57%;植为和病毒A在接种前涂旋对TMV和CMV均有较好抑制效果,几乎都超过7  相似文献   

12.
牛心朴子草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枯斑寄主法和田间生测试验,测定了植物源Antofine抗病毒水剂——牛心朴子草W制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将牛心朴子草W制剂与病毒汁液混合后接种,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为70%~80%;先喷制剂,24 h后再接种病毒,对病毒抑制效果为40%~50%;先接种病毒,2 h后再喷制剂,基本无抑制效果。田间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显示:牛心朴子草W制剂对PVY、CMV和TMV的综合防治效果为40%~50%,与目前生产上用的常规药剂病毒必克和菌克毒克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陕西咸阳、兴平、杨凌、柔谷、眉县、岐山、凤翔等地采集辣椒病毒病标样126份,在室内通过单斑分离及回接验证得到5种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DA S-EL 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有黄瓜花叶病毒(CM V)、烟草花叶病毒(TM 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蚕豆萎蔫病毒(BBW V),其中CM V和TM V是优势毒原种群,分别占检测样品的60.31%和30.94%。在室内分别以CM V和TM V的枯斑寄主苋色藜和心叶烟为测试寄主,采用半叶法对接种叶片分别于接种前和接种后涂施病毒抑制剂,测试了7种病毒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后涂施3.85%病毒必克水乳剂500倍液,均对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接种前涂施的防治效果较接种后涂施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烟草炼苗期采用杀蚜剂、病毒抑制剂、纱网罩烟苗 ,田间生长期采用杀蚜剂、病毒抑制剂和不同移栽期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结果表明 ,杀蚜剂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效果较差 ,病毒抑制剂效果一般为 6 0 %左右 ;随移栽期推迟 ,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病显著减轻。炼苗期烟草苗床是传毒介体有翅蚜着落的靶子中心 ,是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为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关键时期。用纱网罩烟苗能阻止传毒介体与烟草接触交叉传染 ,结合适时喷施病毒抑制剂 ,能有效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 ,同时能有效保护环境和介体天敌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西瓜花叶病毒2号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丙酮浸渍法提取了银杏、艾蒿、大黄、紫草、青蒿以及独活等11种中草药中的抗病毒活性物质,并以西瓜花叶病毒2号(Watermelon mosaic 2 potyvirus,WMV-2)为供试毒源,在西葫芦上对提取物进行了室内生物防效测定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青蒿和独活的丙酮提取物对西瓜花叶病的相对防效达47.68%和49.07%,显著高于对照,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经提取物处理的西葫芦的叶绿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发病对照而低于空白对照和病毒A治疗对照,其对西瓜花叶病毒2号具有一定的抗性作用,其活性成分可能具有体外钝化病毒或诱导系统获得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侵染观赏百合的黄瓜花叶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摩擦接种和PEG沉淀法对侵染观赏百合的黄瓜花叶病毒(CMV)进行了提纯,提纯病毒具有典型的核蛋白吸收峰曲线,D260 nm/D280 nm=1.236;利用提纯的CMV免疫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经微量沉淀法测定,其效价为1∶1024;用硫酸铵沉淀法提纯IgG,制备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抗体,利用自制抗血清对DAS-ELISA、间接-ELISA和DIBA-ELISA检测侵染观赏百合的CMV灵敏度和检测范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AS-ELISA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是间接-ELISA和DIBA-ELISA灵敏度的4倍;间接-ELISA和DIBA-ELISA的检测范围比DSA-ELISA宽.对21个观赏百合样品的CMV检测结果表明,DIBA-ELISA的检出率为66.67%,间接-ELISA的检出率为38.09%,二者的检出率分别比DAS-ELISA的检出率(23.81%)提高了42.86%和14.28%.  相似文献   

17.
几种烟草抗病毒剂田间药效及对烟株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间小区人工接种药效试验表明:金叶宝250倍对CMV防治效果最佳,接种CMV后26 d防效仍高达40.6%,植病灵Ⅱ号300倍、植病灵Ⅰ号60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8.96%和26.09%;烟株感染CMV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PAL活性增强;喷施金叶宝、植病灵Ⅱ号后能有效地抑制病毒(CMV)的危害,使病株与健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比值接近1,同时增强了苯丙氨酸酶(PAL)活性。  相似文献   

18.
获毒后禁食对棉蚜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禁食对蚜虫传播非持久性病毒的影响机理。[方法]通过EPG技术和即时中断技术结合生物学观察试验观察取食过病原植株的蚜虫禁食与非禁食组接种到健康植株后,植株的发病情况。[结果]在棉蚜获得黄瓜花叶病毒(CMV)后禁食1 h会显著降低黄瓜花叶病毒的接种效率,但会显著提高禁食后第一个接种植株的接种成功率。EPG分析结果表明,1 h禁食处理的棉蚜与不禁食的棉蚜相比有更多的pdII-2亚波形阶段的脉冲,同时也有更高的病毒接种成功率。pdII-2的脉冲是联系禁食和病毒接种成功率的重要因子。[结论]蚜虫的行为是影响CMV传播的重要因素。携带病毒的蚜虫饥饿时会足量地释放在首先接触的植株上以保证病毒能够被传播。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富民、砚山、邱北和南涧等云南主要辣椒产区采集了28个病毒样品,选择应用RT-PCR,Msp I以及EcoR I酶切和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中的7种进行检测。经过RT-PCR实验确定其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同时分离物的Msp I酶切图谱与CMV亚组I的酶切图谱很相似,经EcoR I酶切后也没有出现异常差异。进一步对所检测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I的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达93%~98%; 而与亚组II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7%。因此将所分离到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归属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