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初步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析了陕西省1989 ̄1995年在10乡(镇)1区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6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模式和12项配套技术,分析了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漳州市水土保持农业体系试验示范及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州市霞美水土保持农业体系示范区是亚洲湿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网络(ASOCON)于1990年在中国实施的唯一试验示范项目。本文通过对该示范区12年来开展的16种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措施的比较分析,探索了小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农业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适合于漳州丘陵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模式,值得在闽南丘陵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生态农业是从1980年逐步发展推广起来的,目前,全国已有村(场)、乡(镇)、县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从1993年开始,农业部等7部委局联合行动共同推进我国50个生态农业县建设。实践业已证明,CEA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CEA是利用生态经济学系统分析和农业环境科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现已为我国农民和各级农业管理部门所接受,本文介绍了其原理,技术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物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黑龙江省拜泉县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指出该县有1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1个好的带头人,他们把生态农业理论与拜泉县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为,保障该县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1生态农业建设布局根据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特点和经济发展战略,按照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措施等因素基本一致的原则,将全省生态农业建设划分为四个类型区。1.1山区、半山区集中在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及南部长白山区。该区生态农业建设方向为:(1)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大力推进宜林两荒造林,迹地更新造林,改造疏林地,封山育林,提高林木生长量及森林质量;(2)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3)在山前台地、沿江平原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并充分利用林间草场和其他山区资源大力发展牧、副业生产,促进山区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探讨了正在兴起的中国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内涵、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实施的手段。通过与国外生态工程的比较,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8个项目对比分析,论述了我国的生态农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农业间的差异,并进一步评价了中西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指出我国生态农业在生产实践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但科学试验与专业教育较落后。最后指出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是当代世界上所有生物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西生态农业在今后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仍将存在差别,前者将继续以系统的挖潜增产为主,后者仍将以改善生存环境质量为主。但从生态农业获取优质食品方面,则又是两者今后兼而有之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武清区被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批准为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在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上,取得了可喜成效。1 工程建设针对《武清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中所涉及的建设工程项目,做到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结合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一年多时间内,主要实施了六大工程建设。1.1 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发工程武清区种植蔬菜面积2.33万hm2,总产18亿kg,年内计划在大沙河、高村等9个乡镇43个村,开发无公害蔬菜基地800 hm2。目前以2000年300 hm2无公害蔬菜认证基地为基础,正在逐步…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人类农业经历过刀耕火种、传统小型农业和工业化农业等形态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农业的生态化阶段。各国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转折点通常在人均GDP达1万~3万美元左右。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根据不同社会背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转型策略、转型路径和转型名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和到达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拐点。中国2015年起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方式、实施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农业的生态转型,生态农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明确生态农业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农业生态转型的合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转型的优势与挑战之后,提出了我国未来农业生态转型的方略。  相似文献   

11.
几种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括了集约化农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土资源枯竭、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等,简介了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和优点,总结归纳了生态农业在我国的3种模式及其成功案例,即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型模式、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型模式、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控型模式,提出标准化是集约化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关键,介绍了农业标准化系统工程及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方法、步骤,并举例说明农业标准化在生态农业模式中的应用实例,如农田立体式、山地立体式和果园立体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持续农业运动中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论述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世界性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其与生态工程、生态农业的关系,生态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农业经过20余年的实践,在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能否认,生态农业建设还仅停留在试点的层面,远远没有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生产模式。反思过去,政府这么多年不间断的资金、科技和政策投入,其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如何将生态农业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剖析了生态农业基础研究薄弱、项目设计过大过全、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足和产业化水平低等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生态农业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开展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户(场)模式研究与示范、建立科学的生态农业政策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成就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农业十大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1):16-16
我国在1993年—1998年首批51个生态农业县建设试点项目中,各县分别总结提出了3~10个适应当地条件的主体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向全国各地征集生态农业模式,又征得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为了促进中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全国生态农业专家组通过反复研讨,遴选、提炼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本刊曾在2002年第6期卷首页刊登过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的内容,2003年,本刊将连续刊登每一模式的核心内容,以便各地区更好地研究和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几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实施途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把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该文构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生态农业产业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适宜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实施途径,即要素优化组合的综合发展型、市场导向为主的经济型和资源约束为主的保护型3种实施途径,同时,结合典型案例,重点探讨了各实施途径的适宜范围和实施方案,以期对我国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转型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使农民自觉地进行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此,笔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机制及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阶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走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建设生态农业取得的成效,指出农村经济产业化、县域经济工业化是强县富民,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战略升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再向“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转变,推动农业走上了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20.
果化示范区的立体生态农业由粮食作物(玉米)-经济作物(黄豆)-牧草轮作模式、果树(火龙果、澳洲坚果)-药材(金银花、苦丁茶)模式及水源林-牧草-畜禽模式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岩溶峰丛洼地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水和土壤等资源.4年来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运行结果表明:立体生态农业使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农民年均纯收入也由实施前的632元上升到2005年的1524元.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生态农业更关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