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了合肥郊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SMT检测法检测该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对100头奶牛进行检测,检出69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9%,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它们对头孢噻吩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不但严重影响乳的品质,而且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知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大约有22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20多种[1],基因芯片技术以其集成化、微型化、可对靶致病菌实现平行化检测的特点在动物疫病诊断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2-4],本试验旨在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5种主要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为乳业生产上有效预防控制奶牛乳房炎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16S rDNA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茵的基因芯片方法,试验以奶牛乳房炎4种主要致病菌的16SrDNA基因作为基因芯片检测的靶片段,设计和筛选通用性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对通用引物进行荧光标记、PCR扩增、芯片杂交和信号扫描分析,根据杂交信号强度和聚类分析结果,判定奶牛乳房炎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实验结果显示:以16SrDNA为靶基因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芯片方法,可以快速、特异、准确地对这4种试验菌株进行检测和鉴定。该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监督、乳房炎的防控等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为监测辽宁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分离和鉴定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结果显示,分离到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养殖场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集某奶牛场全群泌乳牛的奶样,经美国加利福尼亚隐性乳房炎测试法(CMT)检测后,对阳性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出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制作自家乳房炎疫苗。通过病原菌检测、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及体细胞数的变化趋势分析,评估自家乳房炎疫苗的使用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其某些病原体可引起人类感染。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多达150种,及时、准确的诊断乳房炎并检测出致病菌,对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检测乳房炎病原的方法主要有细菌分离鉴定法、免疫学检测法、基因芯片和PCR检测技术等。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病原检测技术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新疆石河子某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200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共检测出隐性乳房炎病牛58头,检出率29%;分离到5种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病原菌检测及结果分析应用是乳房炎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就病原菌检测的报道较多,对结果分析应用的报道较少。笔者总结了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题学习心得,并结合我国牧场实际,从乳房炎的发生与病因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致病特点、奶样采集的目的和要求及常见乳房炎致病菌的检测方法,综合阐述了不同类型致病菌的防控措施,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河南奶业的快速发展,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影响奶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奶产量和乳品质,更好地预防奶牛乳房炎,笔者对河南省部分区域的规模养殖场、个体养殖户和养殖小区进行了乳房炎发病状况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选取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某规模化奶牛场39头隐性乳房炎患牛,利用Chelex-100方法直接提取奶样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停乳链球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Chelex-100方法直接提取奶样中病原菌DNA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简单、快速、经济、无污染、PCR敏感性高等优点,对PCR快速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乳房炎分为临床型和隐性型,临床型乳房炎主要引起乳房红肿发热、疼痛、乳品质下降,严重的化脓性或坏死性乳房炎引起全身症状,发热厌食乃至败血症而死亡;隐性乳房炎虽然不表现为临床症状,但也影响产奶量和乳品质,而且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极易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引起乳房炎的因素很多,除易感牛、病原微生物与环境三大因素影响外,还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方面,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的对乳房炎进行防治。一、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原因及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时间变化。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将检索得到的论文数据进行整理;根据气候等因素将中国地域划分为三大区域:西北、北方、南方,比较三大地域之间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多寡、所占比重、主要致病菌的差异以及主要致病菌随时间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西北地区所分离得到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种类最为丰富,共计22种;北方与南方致病菌种类均为16种;三大地域分离得到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这8种致病菌进行地域间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三大地域间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分离率无显著差异,规模化养殖淡化了气候对致病菌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域奶牛养殖过程中应对几类主要致病菌进行无差别防治;在时间变化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NS和无乳链球菌呈上升趋势,而停乳链球菌与乳房链球菌则呈下降趋势。提示在奶牛养殖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对CNS及无乳链球菌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奶牛场生鲜乳中的相关致病菌,以江苏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为平台对江苏南通、盐城和宿迁3个地区的3家奶牛场2019年5-10月份DHI数据进行分析,将奶牛SCC作为参考预警值。依托奶牛疾病检测联合创新实验室,通过牛奶致病菌快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初步了解其中主要致病菌种,再分离、培养、鉴定奶样中主要的致病菌,结合药敏试验给出具体治疗建议。结果表明从试验奶样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黏质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通过药敏试验可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检测出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抑制作用,便于牧场及时治疗患病奶牛。该结果说明体细胞数(SCC)作为DHI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奶牛乳房炎起到第一预警作用;快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可快速了解生鲜乳中含有的主要致病菌,从而推测导致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便于分离、培养、鉴定主要致病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可简化测定流程、缩短时间、明确主要致病菌,可提高牧场生产效率,为牧场的生产管理提供便捷。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引发安达市的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对40份乳房炎乳汁进行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对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鉴定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其主要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肠球菌以及少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呋等敏感药物可作为该牛场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实验选取新疆垦区7个试验牛场,经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 712 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 314 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 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 16 7%;采集阳性奶样经实验室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 78 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1]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 21 1%和 9 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 41%和11 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的爆发,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18.
许毅 《饲料广角》2003,(21):38-40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每年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病因是致病菌对机体的感染。本文试图从奶牛自身性状、营养、环境、管理4个方面分析可能导致致病菌对机体感染的原因,以期为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取新疆垦区七个试验牛场,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712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314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16.7%;采集阳性奶样经试验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78.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21.1%和9.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41%和11.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成为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爆发的两种新的病原,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20.
新疆垦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新疆垦区七个试验牛场,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712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314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16.7%;采集阳性奶样经试验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78.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21.1%和9.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41%和11.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成为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爆发的两种新的病原,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