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高分1号卫星数据的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农作物面积统计方法探测周期长、时效性差、难以保证信息准确度等问题,以高分1号(GF-1)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提出一种将遥感技术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农作物面积测量方法。首先,基于物候期影像进行作物分类,提取目标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然后,构建含有目标作物的抽样总体,进行样本的分层随机抽选;接着,采集光谱信息点,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准确的样方调查结果;最后,结合遥感识别结果,采用分层比估计方法反推出测区目标作物面积,计算变异系数值,估计总体测量结果的推算精度。根据此方法估算出辽宁省义县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为95 746.1 hm2,与实际测量结果较为相近,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中稻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大面积水稻种植区耕地地块破碎,种植结构复杂,插花、套种、错季种植现象明显,影像解译、分类难度大等特点,充分利用国产卫星GF-1数据,以湖南省中稻种植为例,通过精确作物识别与混合像元处理,实现像元尺度的中稻识别;结合国土资源土地调查数据,统计中稻的像元数量与丰度(种植面积比)水平,并扣除耕地图斑内的非耕地成份,建立中稻种植面积估算模型,最终得到精确到县级报告单元的种植面积估算结果。结果表明:通过遥感数据估算面积和地面样方调查计算结果的可决系数达到0.869 6,说明遥感监测方法在湖南省中稻种植面积估算中行之有效。GF-1卫星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波段覆盖范围、影像覆盖能力等能满足大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要求,基于抽样技术的地面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相结合提取作物种植面积信息的方法可用于省级、区域级的粮食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中国4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玉米面积1540公顷,单产1507千克/公顷,总产2320万吨,至本世纪初,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约2300万公顷,单产5000千克/公顷,总产11000万吨,尤其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长近5倍。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中国4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玉米面积1 540公顷,单产1 507千克/公顷,总产2 320万吨,至本世纪初,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约2 300万公顷,单产5 000千克/公顷,总产11 000万吨,尤其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长近5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近年山东省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四种农作物产量状况,并对2010~2017年的单产、总产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除花生总产外,其余三种作物总产均稳中有升。在分析了山东省该四种作物产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后,提出了重视县域发展、适度增加种粮面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发展订单农业、优化粮食区域布局等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遥感技术因其高时效、宽范围和低成本等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活动中,为大区域尺度掌握农作物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主要根据遥感传感器记录的不同农作物光谱特征的差异,进行不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光谱特征、基于作物物候特征和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作物遥感识别方法。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复种模式监测主要根据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描述的作物季节活动过程,利用不同的拟合方法得到作物生长曲线,实现作物复种模式有效监测。农作物种植方式遥感监测是更高层次的遥感应用,主要利用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根据作物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区分不同作物生育周期,判断不同复种模式下作物的种植顺序和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立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和改进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优化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平滑技术和提高信息提取的自动化与流程化将是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遥感估产多种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合冬小麦地面光谱资料及相应的农学参数资料,NOAA/AVHRR 资料,历年各县冬小麦单产、播种面积、总产资料,历年新疆各站气象资料,监测点历年冬小麦发育期、密度、产量分析等资料,证明地面光谱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密度、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从而建立了密度与生物量的光谱监测模型,进而建立了北疆试验区各层冬小麦种植面积估算和产量预报卫星遥感模型,辅以冬小麦产量农业气象预报模型、农学模型及模拟模型,自1994 年投入应用以来的结果表明,这套模型预报精度高、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隆昌现有耕地2.7万hm^2,其中稻田面积占78%,常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7万hm^2,复种指数达到215%,总产多年徘徊在25万~26万t。当前我县粮食生产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随着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以及蔬菜、水果、退耕还林等非粮作物面积的逐渐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相对减小;二是农作物复种指数高,再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三是占重要地位的水稻生产已徘徊多年,传统栽培技术已无法满足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豆为巴西农作物中最主要的产品,在巴西农业经济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近40年巴西大豆单产、种植面积以及总产量资料入手,分析了巴西大豆产量变化趋势和气候条件等影响因素;依据年度气候条件评价和经济、技术等因素,估算了2010年巴西大豆单产和总产;并对未来5年巴西大豆的产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其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和单产都居世界前列,其每年作物产量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美国主要种植的8种农作物的分布、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自1961年以来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鉴于锦地罗的良好市场前景和叶具有特殊的功能,从锦地罗组培苗的炼苗、移栽基质的选择、移栽时间以及苗期管理等方面,对锦地罗组培苗的移栽技术进行总结,组培快速繁育具有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锦地罗行业中种苗繁育的重要技术手段,为锦地罗工厂化育苗及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菜青虫抗药性问题对菜青虫的饲养方法进行了探讨。菜青虫成虫交尾产卵对光照强度要求严格:用接近日光谱的生效灯试验,1万 Lux 以下不交尾,3万 Lux 交尾率20%,5万 Lux 交尾率80%。以15%的蜜水作补充营养,温度29±3℃,光照强度5万 Lux以上,每雌一生产卵量平均为285粒,卵孵化率97%,较同时在温室和室外自然条件下产卵量高30%。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3—6天,70—80%的卵集中在羽化后10天内。幼虫饲养关键是控制病毒感染。滞育蛹可以在3±1℃下藏存100天以上,非滞育蛹则不能久存,在同样条件下,超过20天死蛹和羽化不正常的成虫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历史文献、个别访谈系统总结了罗清生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师资培养和重视教材建设,即"三重视"教育思想。罗清生是我国现代兽医教育和家畜传染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全面学习、深入领会罗清生"三重视"兽医教育思想对于探讨中国现代兽医教育、推进家畜传染病防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参与调节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子叶发育、胚胎形成、叶片器官衰老、维管束形成等,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研究慈竹ARF基因家族及虫害胁迫下的表达,通过查询慈竹竹笋转录组数据库,分离出24个ARF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慈竹ARF家族序列保守,与毛竹亲缘性较近。通过对慈竹竹笋转录组中ARF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大部分ARF基因在竹笋中表达,少数ARF基因表达量在受到虫害胁迫后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qRT-PCR结果表明,ARF基因在竹笋的几个部位在虫害胁迫后表达量均显著变化,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竹笋对虫害胁迫响应,且在笋毛中表达量均升高,推测笋毛在抵御虫害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经过储藏12d、24d、36d的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通过测定切花瓶插期间的瓶插寿命、花径变化、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和乙烯释放率等指标,研究了瓶插液(3%蔗糖 0.2g/LHQS 2mmolSTS)对“洛阳红”切花瓶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瓶插液(3%蔗糖 0.2g/LHQS 2mmolSTS)可以显著延长“洛阳红”切花的瓶插寿命、提高其水分平衡值和花径、降低其鲜重损失和乙烯释放,提高‘洛阳红’切花的瓶插观赏品质。  相似文献   

16.
罗莉 《农业考古》2019,(1):151-157
明清以来,徽州木材作为一大品牌畅销市场。20世纪30年代,安徽省立第四林区造林场在徽州地区的设立,是民国林业现代化的产物。该造林场充分运用森林经理学、造林学和森林保护学等现代科技,发展林业。其间积极进行宣传造林运动、推广林苗、兼营代办林、代订造林计划、答复林业咨询、保护私有林等活动,担负起林业倡导和林业推广的重任。虽然困难重重,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有利地推动了徽州地区的林业现代化和乡村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对宁夏罗山进行了系统的蝶类标本采集,经分类鉴定出45种,隶属6科32属,其中以蛱蝶科种类最多,计8属14种,占总种数的28.13%,灰蝶科和眼蝶科次之,分别计9属10种和8属9种,各占总种数的25%.从世界动物区系的构成来看,组成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及典型古北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46.67%,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北+东北+蒙新+青藏+西南+华中+华南型居多,占22.22%.罗山和贺兰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高,为0.46,罗山和六盘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低,为0.19,3个地区蝶类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符合宁夏昆虫地理区划特点.  相似文献   

18.
荞麦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当下美好生活追求的热点,但是通过发掘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献来研究荞麦种植和利用的成果则十分稀少。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主体完成于明代,全书完成于清代初年。它和一些其他的清代彝文文献,记载了西南地区明清时期的荞麦种植情况,包括荞麦种子的发现、选育、种植及其多方面的利用,其中还有独特的彝族传统荞麦文化。对彝族古文献有关荞麦记载进行研究,可以补汉语工具书之缺漏,特别是在新时代对农业景观与宁静生态的打造,文化转述与深度旅游的推进,非遗传承与体验经济的开发,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结核康在体外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罗氏法和7H9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中药结核康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结核康在7H9液体培养基中最小抑菌浓度4(MIC)为40mg/L,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中最小杀菌浓度为(MBC)800mg/L.结论结核康在体外对结核分支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产高品质陆地棉渝棉一号选育系952-23与典型的低产低强度陆地棉多基因标记系T586杂交的F1,经多代不同纤维品质重组自交后,对F3与F7纤维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都比较小,F3与F7白色纤维的长度,绿色纤维的细度相关性显著,即这些性状遗传相对稳定,可进行早代选择。F7与F3的纤维品质相比较,长度指标减小了,但细度和比强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