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低效运行的深层次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动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低效运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各创新主体的价值选项和行为特征存在差异,而各创新主体间的耦合联动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建立和完善我国现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应围绕促进各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效联动,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三个层面进行相关创新。  相似文献   

2.
今后一段时间,要强化措施,务实创新,加强我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一是建立农业科研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建立稳定的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投入机制。重点对粮食、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研立项攻关。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专家顾问团队。四是建立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采用学历教育、项目历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粮食生产迈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农民人均收入近7000元,这是近年来增长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实现了粮食"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龙年要持续增产增收,需要早作准备,合理谋划。学习科技新知中央明确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科技发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力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冬闲不再闲,自觉加压忙充电"应成为农民追求的新时尚。农民朋友可以通过书籍、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在步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一系列矛盾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不足,科研手段落后,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速度,因此,必须消除这些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障碍因素,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5.
李青  李文荣  范丽博 《乡村科技》2019,(11):11-11,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对科技创新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时间急剧减少;农业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研发缺乏"协同创新"平台。其破解之策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创新就是改变"的新理念;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理顺体制机制,统筹管理经费与立项;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构筑农业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等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体系的深入分析,找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中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启示,提出:构建多元化金融投资主体体系,明确划分支持重点;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促进金融供需双方合作;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等建议,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是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推进农业科技结构调整,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济民  肖红波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1):2398-2402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保护资源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战略需求。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应主要集中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不同区域以及全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农业科技必须采取加强宏观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投入机制、培育人才队伍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大政策措施,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科学》2014,(2):10-13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的主题主线,是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重农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支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的集中体现。在新形势下,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既要加大投入,更要主导主动,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出由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要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于科技的产生与供给这条线索,可分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4个部分。通过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相关研究得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资金来源,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济基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创新投入的规模与结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益及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机制上;农业科技创新需求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其主体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相关研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承担着创制科技产品的重任,相关研究的思路基本为在分析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措施;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输出,负责农业科技的供给,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模式、推广主体和推广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突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定性,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重点,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导性强的重大政策措施,在我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我国现代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现状和21世纪以来的改革实践,并借鉴发达国家在促进热带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现代热带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中央、省、地市三级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创新工作差异、创新工作方向和重点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引才措施、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执行新的成果转化机制和鼓励科企联合等加强我国热带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民安,重在粮安,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科技发力,依靠科技创新这一"压舱石"。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以科技创新作支撑是我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所在。依靠科技创新,逐步以绿色可持续产能的提升,替代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超采地下水等边际产能,是优化粮食产能的重要方式,也是优化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比较优势分析:一是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科技环境;二是建成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三是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队伍。烟台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也具有制约因素: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二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三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有待加强;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烟台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一是依据农业科技新定位,加大政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二是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夯实科技创新的融资基础;三是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全方位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队伍;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农村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技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按照突出"三化"主题,着力实施科技支撑、星火、农业成果转化、科技富民强县等计划,重点推进新农村科技示范、平台园区基地建设、科技特派员创业、科技扶贫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科技水平的提升,有效地发挥了科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支撑粮食"八连增"、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城乡一体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依靠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我国在2012年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和农民增收"九连快"。但相对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仍显滞后,是"四化同步"中的短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科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推进"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协同创新研究、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五大计划"和持续加强宏观战略研究等举措,探讨了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绩效考核、创新组织机制等科研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郭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321-322
"三农"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国家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切实整合农林科教资源、全面提高农林院校科教战略地位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该文阐述了高等农村院校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等农林教育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以全面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