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轮作休耕是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介绍轮作休耕技术概念以及粮食安全理念的变化,分析了轮作休耕的时代性、地域性、功能性等特征,提出了根据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土地生产能力,掌握好“藏多少粮于地、藏多少粮于技”的平衡点以及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建议,并对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对吴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针对绿肥种植面积占比不高、绿肥种植效果不够理想、补贴标准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推广建议,具体建议为大力倡导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高绿肥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本报讯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我国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表示,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轮作休耕试点,妥善处理轮作休耕与保耕地、保产能的关系,科学确定休耕规模和地块,加强休耕地监管,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更不能借机搞非农化;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全面推  相似文献   

4.
浅谈耕地休耕模式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黄明镜  赵聪  黄学芳 《农学学报》2020,10(10):46-49
休耕制度是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实现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笔者详细归纳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休耕制度的提出背景以及休耕制度实施的具体方式和休耕补偿办法,并且分析了中国在资源匮乏地区、耕地破坏地区、生态薄弱区等区域耕地存在的独特性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科学改良措施和当前施行的休耕补贴政策。通过对比国外模式和分析国内现行休耕制度,笔者认为国内当前土地休耕应当大力发展预测模型,科学规划休耕区域,并且加强政府监督,改变当前的休耕补贴方式,刺激更多科研单位和商业公司加入到土地休耕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国内耕地休耕试点主要做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布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河北)、重金属污染区(湖南)、西南石漠化区(贵州、云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等4大典型试点区域的调研,从休耕参与主体、实施技术路径、休耕补偿机制等方面比较归纳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耕治理方法。同时,研究发现各休耕试点区域实践中普遍存在经营主体参与不足、参与主体与补偿对象错位、补偿方式单一及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保障休耕试点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实现休耕试点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议提升农户休耕参与意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规模优势共同参与;拓宽以政府财政补贴、市场调节融资和社会资本注入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联合当地农村银行和第三方基金组织建立休耕专项基金;从补偿标准制定和比例分配出发制定差别化动态补偿机制;最后应加强各休耕利益相关者的监管,借助卫星遥感技术等监测手段,建立休耕审批、责任可追溯和效果评估的一体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8月12-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轮作休耕和结构调整,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当前要切实抓好秋粮防灾减灾和后期田管,努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好收成,为新中国成立70  相似文献   

7.
正为全面贯彻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生态修复决策部署,2017年度,河北省在地下水漏斗区实施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将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改为只种植一茬玉米或其他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季节性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推广种地养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其中衡水市承担季节性休耕69.08万亩,总投资  相似文献   

8.
<正>耕地休耕制度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州国土面积31 456 km~2,岩溶石漠化面积10 143 km~2,占国土面积的31.9%,是全国、全省典型的岩溶石漠化地区。2016年农业部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秦富认为,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体现出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确保产能的粮食安全新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花垣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对耕地地力保护,省工、省力,增产,保护生态及创新推广方法的优越性进行阐述,表明该项技术符合党中央对耕地保护、科学种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农业发展转型与粮食安全挑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自2016年起,仪征市成为了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区域,2018年被列为耕地轮作休耕部级试点县。为保障仪征市轮作休耕工作的持续推进,特对其实施成效和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针对耕地轮作休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应用不到位、核查工作标准难以量化等,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综合效益、完善补贴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周边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新闻办举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情况,江苏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介绍了该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做法。据介绍,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等10个部门和单位,在全国9个省(区)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近年来,昭通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现代物质装备水平为支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占有率,提  相似文献   

14.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粮食安全之本、农民立身之根,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至关重要.而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可以让我们及时的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和趋势,为做好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既响应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又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轮作休耕符合制度变迁规律。研究从制度供求、制度创新、产权理论、监管制度及交易成本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农村耕地轮作休耕的制度内涵。研究发现轮作休耕弥补了当前农村耕地制度供给不足,具备制度创新的两种动力;农村耕地确权是保证轮作休耕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轮作休耕制度与"三权分置"相辅相成。加大监管力度,减少机会主义,合理分配其交易成本,保证各主体在轮作休耕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收益,确保轮作休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相似区域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借鉴,介绍了通州区近年在稳定粮食生产上采取的藏粮于地,强化耕地保护开发利用;藏粮于技,加强技术集成与推广;藏粮于质,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3个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于8月1日起施行。据悉,该《办法》将全面推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制度建设,掌握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技术意见及政策措施,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下大力气改良耕地土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农业》2021,(1):52-5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之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措施之一。保证耕地面积和质量是"藏粮于地"的措施,开发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培养职业农民是"藏粮于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部27日对外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推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制度建设,掌握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技术意见及政策措施,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我国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使用,退化、污染、基础地力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机深松整地能够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机深松已由最初作为一项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项目,提升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战略措施,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