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紫苏梗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采用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38∶6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河南夏邑移栽紫苏(双面紫叶和单面紫叶)紫苏梗中迷迭香酸含量从7月底开始上升并于8月9日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在9月13—28日期间有一个较高含量稳定期;河南虞城直播紫苏(双面紫叶和单面紫叶)紫苏梗中迷迭香酸含量从8月9日开始缓慢上升,并与夏邑移栽紫苏一同在9月13—28日有较高的稳定期。因此,河南夏邑移栽紫苏最佳采收期为8月9日前后;河南虞城地区紫苏梗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下旬,这个时间也是河南夏邑移栽紫苏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烘干、微波、真空干燥、阴干、晒干)对巴戟天药材中寡糖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ELSD法测定储存过程中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TM) Amide(4.6 mm×250 mm,3.5μm),流动相为0.2%三乙胺乙腈-0.2%三乙胺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ELSD漂移管温度75℃,氮气流量2.5 L/min。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45、60、75、90℃)烘干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耐斯糖和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以60℃耐斯糖含量较高;其他干燥方法中,微波和真空干燥方法耐斯糖含量均降低,且成本较高,建议不采用;晒干和阴干虽成本低,但由于干燥过程的时间较长,耐斯糖在干燥过程中会降解,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建议巴戟天药材采用低温鼓风烘干,最佳适宜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同一采收期的猪苓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干燥方法制备样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猪苓样品的猪苓多糖含量;RP-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制备的猪苓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差异;并优化猪苓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70℃2h,50℃烘干法的多糖含量最高(0.668 9%),阴干法多糖含量较低;HPLC法测得自然条件晒干及50℃烘干所得麦角甾醇含量较高,而高温干燥得到的麦角甾醇含量较低.说明不同干燥方法对猪苓多糖及麦角甾醇含量有显著影响,根据不同的药用途径应当选择不同的干燥加工方法.为了提高猪苓多糖的含量,应采用先高温干燥再低温烘干加工方法,为了提高麦角甾醇含量,应采用低温烘干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蓝布正(Geum japonicum Thunb.var.chinense F.Bolle)经3种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对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Extend-C18(4.6×150 mm,5μm)色谱柱,甲醇-0.1%磷酸溶液(12∶88,V/V)为流动相,比较了蓝布正经烘干法、自然晒干法及自然阴干法处理后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重现性好,自然晒干法、自然阴干法及烘干法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5%、0.78%、0.79%,3种方法干燥后含量差异不大。鉴于贵州气候环境多雨阴天,提示烘干法可作为自然干燥法的有效补充,为蓝布正的产地干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花梗长度下款冬花中款冬酮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传统阴干法,款冬花中款冬酮与绿原酸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不同干燥方法下款冬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60℃烘干70℃烘干40℃烘干晾晒50℃烘干30℃烘干;总体来看,绿原酸含量随着烘干温度升高而降低,款冬酮、绿原酸的含量随着花梗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款冬花最佳干燥方法为传统阴干法。若需采用烘干法,应综合考虑温度对款冬酮、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最佳烘干温度为40℃;建议用款冬酮、绿原酸2个指标综合评价款冬花药材质量,一级款冬花花梗长度≤1 cm,二级款冬花花梗长度≤2 cm,统货花梗长度≤3 cm。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部位不同采收季节银线草中酚酸类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323 nm,柱温25℃.[结果]银线草中迷迭香酸、反丁烯二酸、绿原酸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7.5% ~ 105.1%;不同部位不同采收季节银线草酚酸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线草中酚酸类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并与丹参作对比.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C18(4.6×250 mm,5μm),0.026%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本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西鼠尾草中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的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是迷迭香酸而不是丹酚酸B,甘西鼠尾草中的迷迭香酸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于丹参,丹酚酸B的含量低于丹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通关藤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阴干、阴干10 d+50℃烘干、30℃烘干、50℃烘干、105℃杀青30 min+80℃烘干共5个处理,应用HPLC测定各处理下通关藤中绿原酸和通关藤苷H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通关藤总酚酸含量在阴干处理下最高,50℃烘干的含量次之,其余3个处理下的总酚酸含量最低。干燥方式对绿原酸的含量影响最大,5个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阴干10 d+50℃烘干后绿原酸的含量最高,80℃烘干的绿原酸含量最低,且前者是后者的8倍左右;总皂苷在阴干10 d+50℃烘干和阴干处理下的含量最高,80℃烘干处理下的含量最低;通关藤苷H的含量表现为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采用何种干燥方式干燥通关藤,应根据所需的药效成分含量指标进行判断。若以总酚酸和绿原酸为主要参考指标,应选择阴干或低温干燥;若以通关藤苷H和总皂苷为指标,则应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法进行干燥。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百蕊草及百蕊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醇苷和山柰素醇苷含量的影响和百蕊草不同部位中两种黄酮醇苷的含量分布。采用阴干、晒干、105℃杀青后80℃烘干、霉变后80℃烘干4种干燥方式及80℃,60℃,40℃直接烘干3种不同烘干温度处理百蕊草样,并用80℃烘干百蕊草叶、茎、叶、果实、根不同部位样,测定其酸水解液中槲皮素及山柰素含量,计算其两种黄酮醇苷含量。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含量影响为烘干=晒干阴干酶变,3种不同烘干温度对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含量影响为:40℃烘干样80℃烘干样=60℃烘干样。百蕊草不同部位样中山奈素醇苷分布为叶茎种子根;而其槲皮素醇苷分布由高至低则为:茎叶种子根。明确了百蕊草根、茎、叶及种子中槲皮素及山柰素醇苷的分布,其中叶中含量最高,同时确定百蕊草最佳干燥方式为烘干,且80℃及60℃烘干温度均能有效地保持百蕊草中两种黄酮醇苷成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对西洋甘菊花、精油含有率及其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西洋甘菊干花精油含有率的影响排序为A1(60℃,0.134%)A2(55℃,0.117%)A3(50℃,0.115%)CK(25℃,0.102%)A4(45℃,0.099%)A5(40℃,0.097%);留香干燥以55~60℃为好,干燥时间以16h为宜;外观品相以45、50、55℃烘干品最好,60℃次之,40℃和阴干品最差;醇类物质8个,占总含量的45.97%~63.01%,以阴干品和50℃烘干品的含量较高;烯类物质10个,占总含量的17.46%~33.21%,以55℃和60℃烘干品的含量较高;母菊薁占总含量的16.12%~17.67%,以阴干品和60℃烘干品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