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林县不同生境红火蚁的监测与根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林县红火蚁发生区的农田荒地、房屋周边、道路、绿化带、停车场5个生境进行连续监测和防控,以及针对不同生境的红火蚁采用相应的防治方法,该地区的红火蚁疫情得到了基本的根除。防控前调查结果表明,农田荒地生境红火蚁疫情发生最严重为四级,活蚁巢密度、诱集工蚁数量均最高,分别为1.19个/100 m2、222.6头/瓶;而房屋周边生境疫情发生最轻为一级,分别为0.06个/100 m2、14.2头/瓶;其他生境红火蚁疫情均为二级。经过对不同生境内的红火蚁3次全面根除和3次巩固根除,并连续监测40个月,结果表明,在后续的监测中均不再有红火蚁发生。试验结果说明了在一定区域内红火蚁疫情的可根除性,针对不同生境所采取的防控方法的可行性,这对今后的红火蚁防控以及根治工作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9,(8):30-32
为东源县红火蚁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明确红火蚁在东源县的疫情发生与分布情况,2017年4月~2018年7月对东源县不同地区和不同生境类型的红火蚁发生率、蚁巢密度及危害等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源县21个乡镇均发现红火蚁疫情,全县发生面积约为5.98万亩,平均发生率为88.00±2.82%,总体为重度发生,但不同地区红火蚁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轻重不一;不同生境类型红火蚁的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荒地、绿化带、苗圃、路边杂草等人为干扰较少的生境红火蚁蚁巢密度较高,而学校、农田、果园、菜地、居民区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生境红火蚁发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入侵性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州市花都区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本研究采取踏查法监测调查红火蚁活蚁巢数量,采取火腿肠诱集法监测调查工蚁数量,调查了花都区农地、荒地、果园、鱼塘、村庄、林地、公园、绿化带、堤坝、学校周边等10种生境的红火蚁发生情况,共监测调查198个点,总调查面积7389497m2.结果表明,发生面积为1117...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不同生境红火蚁发生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不同生境红火蚁发生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红火蚁平均蚁巢密度为0.70(±0.05)个/100m2,蚁巢密度由大到小为:荒地>花木基地>果园>绿化带>草地>菜地,菜地、草地与荒地的蚁巢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他生境的蚁巢密度无明显差异;不同生境红火蚁平均虫口密度为46.72(±2.78)头/诱饵,虫口密度由大到小为:花木基地>荒地>果园>草地>绿化带>菜地。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红火蚁在高州市的疫情发生和分布情况,2019年8—11月对高州市20个镇(街道)开展红火蚁疫情普查,并在疫情严重区域建立红火蚁防控示范区.结果表明高州市20个镇(街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火蚁疫情,发生总面积为1994.26 hm2,总体发生程度为中度(2级),平均诱集工蚁数和平均活蚁巢数分别为53头/瓶和0.46个/100 m2.高州市西南部的云潭镇、沙田镇、石仔岭街道、镇江镇、石鼓镇、长坡镇6个镇(街道)红火蚁疫情发生严重,部分镇平均发生程度达到重度(4级).不同生境类型红火蚁的发生程度存在差异,以农田荒地生境红火蚁发生最为密集且发生面积最大.在云潭镇新农村和石鼓镇九罡村建立红火蚁防控示范区,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4次防控后示范区活蚁巢和工蚁减退率均达99%以上,防控效果显著.通过防控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防控药剂发放推动了各个乡镇的群防群治,有效遏制红火蚁的再次蔓延扩散,为当地红火蚁持续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以便精准防控。2021年12月—2022年1月,通过红火蚁云采集系统对从化区8个镇(街道)开展红火蚁疫情普查,同时在疫情严重区域建立红火蚁防控示范区,并进行春季全面防控。结果表明,从化区8个镇(街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火蚁疫情,发生面积为224.5 hm2,平均活蚁巢数为3.48个/亩,其中吕田镇和鳌头镇的红火蚁发生程度最严重,街口街道的红火蚁发生程度最轻。在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发生情况也存在差异,以农地、果园、绿化带发生面积最大且发生程度较严重,而村庄、公园、学校发生程度较轻。防控示范区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2次防控后示范区活蚁巢和工蚁减退率均达91%以上,通过防控示范、开展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自防,可有效减缓红火蚁的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7.
湖南嘉禾县红火蚁疫情普查和防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嘉禾县红火蚁疫情的发生概况,疫情普查和监测防控的主要措施,以及防控效果和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疫情药剂治理过程,在红火蚁发生区施药14次,潜在发生区施药2次,累计防控面积205.5 hm~2,灭除蚁巢7 356个,共撒施"舒绝"毒饵2.68 t、"火蚁净"粉剂0.47 t。从2014年8月30日至2015年10月14日,经过对疫情发生区和潜在发生区多点、多次监测结果显示,疫情发生区在2015年8~10月已连续3个月未监测到红火蚁;潜在发生区在2015年7~8月连续6次监测未发现红火蚁,达到了彻底根除疫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 m2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 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中红火蚁蚁丘的分布特征,为该虫的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方法调查3种生境(荒地、田埂、草坪)红火蚁蚁丘的密度和大小,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Taylor幂函数回归模型对蚁丘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对荒地生境蚁丘密度和植物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田埂蚁丘密度明显高于荒地和草坪,高达18.67个/100 m~2,超过草坪生境蚁丘密度的10倍;荒地、田埂和草坪生境蚁丘基部周长相差不明显,但荒地生境蚁巢高度明显高于田埂和草坪;通过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函数来看,荒地和田埂生境蚁丘多表现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而草坪生境蚁丘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研究发现粤北地区红火蚁入侵并未造成荒地生境植物多样性下降。【结论】受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红火蚁在粤北地区不同生境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田埂、荒地、草坪;蚁丘在荒地和田埂上多呈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草坪上多呈聚集分布,这种分布差异主要是由人为干扰和红火蚁筑巢习性共同引起的;红火蚁蚁丘密度与荒地中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草坪生境中红火蚁蚁巢空间关系和蚁群迁移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最近邻体法研究了草坪生境中红火蚁蚁巢间空间关系,调查了蚁群迁移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该生境中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蚁巢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交替出现,且大部分时间为随机分布,蚁巢间平均距离是6.88 m.不同月份蚁巢密度变化存在差异,4月份蚁巢密度增加程度最大,为0.305×10-2个/m2;5月份蚁巢密度降低程度最大,为0.19×10-2个/m2.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蚁巢平均迁移率最高,为20.70%,迁移最活跃.蚁巢平均使用时间为43 d,平均迁移距离为5.57 m.新出现于地表的红火蚁蚁巢短期内消失比率很高,出现后第1周达31.48%,之后低于10%.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文山州红火蚁入侵和扩散的情况,4年来采用地毯式踏查和GPS定位法对红火蚁的入侵、发生和扩散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至2017年12月,文山州红火蚁发生面积扩大到2 666.67余hm2,生境类型由始发区的城市绿化带、苗圃、草坪扩散蔓延至城市郊区、农用地、荒地、农舍。明确了红火蚁的发生扩散特点后,从检疫措施、适宜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红火蚁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对红火蚁疫情的重视程度以及防控技术滞后5方面对文山州红火蚁的入侵和疫情的扩散蔓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规定、部门协作、社会重视、群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防控工作的及时性5方面对红火蚁的入侵和防控提出了对策,为阻截红火蚁传播蔓延,开展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治红火蚁的危害和传播,选择惠州市惠城区翟村农业生产区和博罗县变电站草坪等不同类型发生区进行红火蚁应急扑灭试验,通过先期监测普查确定红火蚁发生区域和数量,采用红火蚁克星IV型饵剂进行二阶段法应急处理,结果表明:博罗县变电站共监测到152个蚁巢,施用药剂3次后全部根除,追踪监测半年未发现疫情;惠城区翟村红火蚁发生中心区及东西南北区五区监测到红火蚁蚁巢平均10个/m2,第一次药剂扑杀,蚁巢数量降低80%,经两次补治残留蚁巢后红火蚁全部清除,追踪监测一年多未发现新疫情。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入春以来,贵州省植保植检站组织相关市(州)开展红火蚁专项调查,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贵阳市等多县先后新发生红火蚁疫情,全省红火蚁呈现零星扩散蔓延态势。据调查,截止5月12日,全省共有6市(州)、15个县(区)发生红火蚁疫情,发生面积为1.24万亩,一般每亩活蚁巢数2~12个,严重的达50个,最高达102个。发生区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对广州市九龙镇柑橘园内红火蚁的发生密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柑橘国内的平均蚁巢密度每100m2为7个,红火蚁疫情处于中度危害阶段;地上诱集到红火蚁的诱饵占56.41%,柑橘树上诱集到红火蚁的诱饵占25.96%,红火蚁在柑橘树上的活动程度低于地面.通过调查不仅对准确掌握疫情、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有实际意义,还为评估红火蚁对柑橘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红火蚁发生防控现状与未来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红火蚁主要通过花卉苗木从外省传入,发生面积大,蚁巢密度高,发现时间较晚,蚁巢数量与形态受生境影响。采取的疫情防控主要措施有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普查与应急防控,做好染疫苗木检疫监管,加强宣传培训与技术研究。提出政府主导是保障,科学防控是关键,疫情监测是基础,加强检疫保长效的未来防控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海市区公园、住宅区、学校、单位、公路两旁、水库和田地等的红火蚁疫情。[方法]采用踏踩目测和问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北海市红火蚁疫情。[结果]北海市区超过50%的主要城市道路发生了红火蚁疫情,疫情占比达55.00%;抽查的112个对象(包括住宅区、学校、单位、公园及水库)中有32个发生红火蚁疫情,疫情占比为28.57%。[结论]北海市区红火蚁入侵严重,应尽快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深圳市某荒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虫口密度以及蚁巢密度进行了自然消长动态规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红火蚁工蚁全年的活动表现为明显的多峰型,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3个高峰出现在次年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园林绿化扩建等城镇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绿化类草皮、苗木及周边荒田等存在广泛传播红火蚁的潜在风险。在此背景下,四川省西昌市多处发现红火蚁,为彻查西昌市红火蚁发生状况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监测普查方法及防控措施对红火蚁疫情进行监测与防控。结果表明,4次防控前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密度分别为119.05头/瓶和0.5个/100 m2,4次防控后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密度分别降为1.33头/瓶和0.008个/100 m2,红火蚁总体发生程度由中偏重度(3级)降为轻度(1级),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减退率分别为98.88%和98.40%,红火蚁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火蚁的发生分布与扩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红火蚁的入侵源、发生分布、扩散危害、疫区生境、蚁巢密度和蚁丘大小等,结果表明该地区红火蚁来源是5年前区域内废品塑料再生加工厂从广东购进废旧塑料袋夹带,造成红火蚁入侵定居。红火蚁自然扩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疫区内不同方向扩散距离在53~297m,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表受阳光照射程度、人为干扰程度和不同生境类型等,各因素对红火蚁分布与扩散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使用毒饵是有效控制红火蚁发生和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明确了不同剂量0.045%茚虫威饵剂处理对不同活蚁巢密度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建立了4 个活蚁巢密度、饵剂剂量和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方程,获得了防治红火蚁的0.045%茚虫威饵剂的理论使用剂量:单个蚁巢处理饵剂3~6 g、100 m2面积撒施25~3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